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走进生活寻地理,生活处处有地理 生活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生活中出现或遇到的许多事情,都有一定的地理背景。人类的衣食住行都和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怎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使学生产生一种对地理知识的需求感和地理学习的内驱力呢?”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课程改革仍有诸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学生主体为中心的人本课程教育观,以生活世界时代发展为导向的课程教育观,采用研究性、实践性教学为主的创新培养观,都对彰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迎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面对如此庞大、繁杂的知识和信息资源,担负着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重任的基础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基础教育新理念不断出现,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回归生活教育、关心生存教育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等,这些新理念为基础教育的研究打开了广阔的天地。这些新教育理念同传统教育观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不以优胜劣汰和成功失败论英雄。而是重视个体、关注弱者,强调创造精神和人文关怀。体现出以人为本、和平共处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姚荣荣  李国平 《生活教育》2012,(6):11-13,16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改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创新课程设置,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内容,在国家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整合的方法,使课本资源与课本外的生活资源相融合;改进课程实施,坚持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课程评价,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和教师"快乐地学、幸福地教"。  相似文献   

5.
耿夫相 《中国教师》2012,(11):65-67
<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生活包含万象,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要"用生活来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我国目前的地理课程改革带来很好的启示,本文主要以"生活教育"思想审视我国地理课程理念、地理教材的编写、地理课堂教学行为、高考地理测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探索和坚持地理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6.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一、地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与地理关系密切,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下面,就以衣食住行为例来说明。(一)服饰与地理其一,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桑蚕生产适宜亚热带,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其核心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说来,教育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他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时代在发展,教学的对象、内容、方法等都在改变,而对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仍有着十分深刻的探索、践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80年前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传达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于2002年4月颁布,这是一门有历史、地理、社会、思想品德等多学科整合而成的全新的综合性的公民教育课程。重新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审视本课程所表达的教育观念和在国民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开发小学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综合实践课”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培育一批有典型教育作用的实践基地,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然而,在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整合课程资源,回归生活世界?我认为在地理教学中要确立两个观念: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日新月异地改变。为了实现地理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功能,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地理基础教育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学地理课程表现出不少适应时  相似文献   

12.
地理课程应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从而激活、唤起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时代求生存、求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能力,使地理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呈现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中学地理课程与环境教育课程内容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中学地理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相关性比较和夯析,发现目前我国的环境教育主要存在下列问题:“各科渗透式”的环境教育模式存在弊端;当前的中学老师难以胜任环境教育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环境教育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采用“独立设课式”的环境教学模式,让中学地理教师兼任环境教育工作解决方案,以促进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不仅需要西方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更需要符合中国国情和更了解中国教育的中国本土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就具有这样的价值。因为,“生活教育”理论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课程改革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支撑,又有脚踏实地的实践引领。“生活教育”理论对课程改革的指导是全局性的、整体性的,又是全方位、全覆盖的,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支撑理论。  相似文献   

15.
邓桂秀 《成才之路》2009,(19):98-98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即“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它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与传统式学习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投入其中的一种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学生的不断创新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性学习与传统式学习相比,其特点表现为:(1)探究  相似文献   

17.
18.
义务教育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教育的培养需要教师积极、开放的心态,创设各种问题情景,转变学习方式,引导观察实践,鼓励探索发现。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生发出来的,而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是来自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地理教育理念的转变由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因此,转变观念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在课程改革一开始,我们对此认识不足,认为课程改革是城市学校的事,农村学校学生基础差,教学资源短缺,信息闭塞,老师的素质也难以适应课改的要求。也有个别老师已经习惯于传统教学,怕开展课程改革会增加教师负担,从而产生了畏难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