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谱牒亦称宗谱、家谱、世谱、家乘等,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宗族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历史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谱牒历史悠久,自西周始有《世本》,后绵亘数千年不衰,至清时,臻于鼎盛,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珍贵的历史化遗产。近年来,随着我国方志学的兴起,民间谱牒越来越受到青睐,大量几近湮没的民间谱牒又重新被挖掘出来;同时,科学研究的发展使得民间谱牒学向各行业、各学科渗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谱牒俗称家谱,家谱又称家乘、族谱、宗谱等,是记述家族世系与事迹方面的书籍。这种谱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约有三千年历史。从地下发掘的甲骨材料证明商代其实已有干支表、祀谱和家谱,可见中国家谱起源甚早。家谱和国志、方志一起构成中国历史学的支柱,是中华悠久史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李响 《湖北档案》2010,(3):9-12
一、中国古代谱牒档案的起源、形成与管理 (一)中国古代谱牒档案的起源 谱牒,又有族谱、家谱、宗谱、房谱、家乘、世谱、会谱、统谱等不同名称。是一种以图表书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式。它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来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  相似文献   

5.
谱牒,是古代记述家族、氏族、宗族世系的档案史料.本文在对谱牒生存过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张程 《兰台世界》2010,(4):27-28
谱牒,是古代记述家族、氏族、宗族世系的档案史料。本文在对谱牒生存过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随着谱牒研究重新成为文化研究热点,搞好谱牒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而如何正确、全面地认识谱牒资料的价值则是开发利用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文章分别从社会意义、文化价值两个方面分析了谱牒资料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张卓 《云南档案》2006,(3):32-33
族谱作为某姓氏的家族史,记载了该家族历史上迁徙和发展的过程,对于我们了解人口迁徙、人伦道德、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地方经济、宗族制度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相似文献   

9.
张卓 《天津档案》2006,(7):35-35
族谱作为某姓氏的家族史,记载了该家族历史上迁徙的过程,对于我们了解人口迁徙、人伦道德、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地方经济、宗族制度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是不可多得的史料。目前,各地档案馆都收集了数量不等的族谱。开发利用这部分馆藏,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满足海外侨胞、台湾同胞的寻根谒祖意愿也能发挥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文化寻根思潮入手,探讨了谱牒文献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对当今社会发挥的作用,并揭示了其诸多的社会价值,以希望社会各界对谱牒文献能够了解、保护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谱牒文献的特点和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盛 《档案》2008,(1):40-43
一.我国少数民族谱藤文献的特点 谱牒,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记述了一个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住居迁徙和婚姻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其兴衰变化;族人在科贡、科举、官封、名谥等政治生涯中的地位和事迹;家族的丧葬、祀典、文物和聚居地的建筑、风光名胜;以及家族为管理、教化族众而制定的族规、家规、家法和名讳表等,内容齐全,乃一族的百科全书。与汗牛充栋的汉族谱牒文献相比,少数民族谱牒文献稀少罕见,因此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如下胪列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石梅 《图书馆》2006,(2):97-99
介绍谱牒文献的源流、特点及其在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论述谱牒文献的意义及其局限性,认为应秉持“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治学态度,充分挖掘谱牒文献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谈档案编纂选题与社会需求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力  白玲玲 《兰台世界》2012,(29):30-31
文中笔者介绍了社会需求的特点,分析了社会需求与档案文献编纂选题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了如何优化档案编纂选题.  相似文献   

15.
在档案记忆观理论中,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由于社会记忆的形成和传承必须依赖于系统的社会框架,所以分散、无序的档案材料不具备系统记忆的功能,只有经过系统编纂整理的档案才能作为具备记忆特征的资源参与到社会记忆的建构中去.论文从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思想性出发,通过阐释档案文献编纂与社会记忆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档案作为建构社会记忆的重要资源的合理性,并就在社会记忆的视角下如何改进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陈世英 《出版广角》2017,(20):41-43
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历史悠久,形成了极为鲜明的特色:一是重视文献和档案的考证;二是编纂原则、方法与体例始终保持发展和完善的态势;三是具有浓厚的“人本”和“君本”文化特点.虽然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有其特色,但亦非毫无缺点.它的历史局限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编纂目的过度政治化,制约了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整体发展;编纂内容过度政治化,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商业等领域的发展;编纂主体过度政治化,使得编纂队伍无法专业化,进而难以形成系统的档案文献编纂理论和相应的学术潮流.  相似文献   

17.
黄丽俐 《图书馆》2023,(2):92-98
晚清罗汝怀编纂的《湖南文征》极大推进了湘人既往的文献整理事业的发展。此文集体现了罗汝怀较为严整的选文原则与富有个性的文章观念,辑录全面,考证精要,对湘人著述的辑佚、校勘与史料考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史识是史家、史著的灵魂,它是指历史学家好学深思、富于学术个性、坚持独识卓见的专门之学.历史编纂的主体是史学家,史学家的主体素养是主宰历史编纂成就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史识又是史学家主体素养中影响历史编纂成就最重要的素养.近代卓越的史学家对史识在史学发展中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章太炎说:"今修通史,旨在独裁,则详略自异."[1]335"旨在独裁"一语,典出于司史迁的"一家之育",又是"历史诠释"的应有之义,是一种全新的观念,特别强调史学家的别识心裁对通史编纂的影响.章太炎在通史编纂方面的成就与史识进步有着密切的关联.章太炎的史识主要体现在"旨在独裁"、"熔铸新哲理"以及文明史撰述的旨趣上.章太炎强调指出:"今修《通史》,旨在独裁,则详略自异.欲知其所未详,旧史具在,未妨参考."他说的"旨在独裁",是认为治史应提出独立的创见.司马迁首倡"成一家之言",刘知几主张"独断"之学,章学诚赞扬"别识心裁",都力主创新开辟,自成一家.章太炎"旨在独裁",正是这种治史风格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档案文献编纂活动已经有数千年历史,它是我国历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构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塑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都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编纂工作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在文化市场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档案文献编纂具有独立的文化功能档案文献编纂作为一种开发档案文化信息资源的活动,是依赖既存的档案,从事再创作的行为,其著作行为已得到人们的认可。韩宝华教授认为:“档案文献出版物的特殊要求和难度,决定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是一种特殊的高度严肃、极需功力的著作行为”。档案中所蕴含的文化内质.很多情况下须借助于档案文献编纂这种文化手段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因此档案文献编纂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生产活动或生产精神产品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选择角度看档案编纂的价值与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文化选择的角度阐述了档案编纂的价值与特点 ,着重在理论上探讨档案编纂在文化活动中的一些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