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朝崔相国病逝后,夫人郑氏和女儿崔莺莺扶灵枢归葬,途经河中府,停灵于普救寺中。书生张珙上京应试路过普救寺,在佛殿上偶见莺莺。一见钟情,借故也在寺中住下。两人隔墙和诗,道场传情。互相爱慕,但无由相会。  相似文献   

2.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思想上有很大突破,剧本着重对门第观念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性进行批判,对佛教徒进行辛辣讽刺,提出了美好而纯洁的爱情观,表达了真情至上、淡泊名利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3.
《西厢记》描写叛逆的爱情。崔莺莺的叛逆,不仅要触动她所属的那个阶级,而且她首先要背叛反映在她的思想性格中的她所属的那个阶级的习性、教养和观念。莺莺是勇敢的,虽然也有软弱;她的胜利是双重的。  相似文献   

4.
同样的离别,同样的悲痛欲绝,同样的难舍难分。两首离歌却能给人不同的感觉,缘自何由?董解元的《小亭送别》与王实甫的《长亭送别》都描述了崔莺莺和张生之间浓得化不开的离别之情。本文将带领你们一起游离于两剧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崔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缠绵柔情。并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时代性因素对学者的创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义芳 《重庆师专学报》2005,4(5):104-105,107
本文就《西厢记》里大量叠词的运用中叠词艺术所表达的声律美进行了研究,试图弥补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6.
陈丽勤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6):56-58,65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经典的后花园爱情剧,而施君美的<拜月亭记>则把爱情传奇发生的背景设置于广阔的社会场景之中,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情味和风貌.此篇论文拟从"花园之爱"和"园外之爱"的爱情模式的角度对两部剧作加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卓越的散曲作家.关汉卿的散曲对下层女子的同情,对男女爱情的讴歌,对社会现实的抨击,对自身生活的描写,对自然风光的歌咏等方面构成了关汉卿散曲思想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西厢记》是我国元代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其结构紧密,思构巧妙,各折之间环环相扣,深刻的戏剧冲突、鲜明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巧妙的艺术手法、优美的艺术语言、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9.
《西厢记》导读王实甫《西厢记》以同情封建叛逆者的态度,写崔、张的爱情多次遭到老夫人的阻挠和破坏,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并通过他们的美满结合,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要求以及他们的斗争和胜利。该剧重点突出了一个“情”字。为了体现爱情自由的主题,作者让崔、张见面之初,张生这边“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崔小姐那边也是心中暗生情愫。最后的结局是奉旨成婚大团圆。这样肯定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美满姻缘,提出了“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姻理想。清人毛奇龄曾说“有情的”三个字是全书的“眼目”,可以概括这…  相似文献   

10.
自唐以来,以"西厢"故事为题材的各类作品便层出不穷。在西厢故事的演进中,王实甫的《西厢记》把"西厢"故事推到了最高峰。它能成为一部鸿篇巨制,得益于《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从题材、主题到人物形象的革命性改造,同时也得益于王实甫的个人创作才艺和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  相似文献   

11.
《拜月亭》是宋元南戏的重要剧目,通过比较嘉靖《风月锦囊》选本同明末清初《六十种曲》选本,发现在曲辞、宾白、情节结构、人物角色行当方面都存在差异。通过对差异的分析,窥探《拜月亭》剧目在明代的发展和演变,进一步了解明中后期南戏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2.
《西厢记》中,《明月三五夜》是莺莺回赠张生的一首关于幽会的诗。这首诗对于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起了很大作用,对其作正确的分析和理解至关重要。莺莺在此诗中表达的意思是"自己将在西厢待月上时,打开书斋通往花园的角门,在花园中等待张生前来约会",她在诗中对约会的时间地点和自己及张生应做的事情都做了安排,思维缜密。  相似文献   

13.
《西厢记》中,《明月三五夜》是莺莺回赠张生的一首关于幽会的诗。这首诗对于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起了很大作用,对其作正确的分析和理解至关重要。莺莺在此诗中表达的意思是"自己将在西厢待月上时,打开书斋通往花园的角门,在花园中等待张生前来约会",她在诗中对约会的时间地点和自己及张生应做的事情都做了安排,思维缜密。  相似文献   

14.
从唐代文人元稹写《会真记》开始到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的定型,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张生、崔莺莺等人物形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越来越深,但是其人物形象却在不断变化,主题也不断得到深化。从不断演变发展的文本探索其主题变迁和人物形象的变化历程,从而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对于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拜月亭>所写爱情为日久生情,而非一见钟情;既歌颂婚姻自主,又遵守社会规范;颂扬摆脱门第的爱情,赞赏为爱情反抗父命君命.剧中悲剧情节与喜剧情节,相得益彰.剧中某些情节,就叙事角度而言,虽然看似枝蔓,但从戏剧的特点看,从社会批判的角度看,还是有其重要价值的.陀满兴福与蒋瑞莲,在全剧情节展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文学中的爱情题材经久不衰,成为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不计其数的爱情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悲剧与喜剧。汉末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元代杂剧《西厢记》便是其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7.
正纵观中国古代戏曲流变过程,多数人认为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在先秦时期,发展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在唐宋时期。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第一次繁荣,其主要代表作品是《窦娥冤》《西厢记》等;明中叶到清中叶是传奇的鼎盛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第二次繁荣,其代表作是《牡丹亭》《长生殿》等。本文就两次繁荣的代表作《西厢记》与《牡丹亭》,试从主题、爱情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爱情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戏剧作品中,《西厢记》与《牡丹亭》可谓是元明时期的两大爱情名剧。本文就《西厢记》和《牡丹亭》中所体现的爱情观略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V得C"式动补结构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是研究的热点.关于它的产生时代学术界尚存在争论,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两种:A、南北朝时期(潘允忠1980、岳俊发1984).B、唐代新出现(王力1 958,杨建国1 959,杨平1 990,蒋绍愚199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