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有着双重的身份:在自己的学校,他们是被教的学生;走进另一所学校,他们是执教的老师。他们是参加支教的青年学生。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他们用真诚和行动履行当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在支教中,他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讲,支教让他们"丰富了阅历、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些可爱的支教者,分享他们的支教经历和体悟,和他们一起思索"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个古老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那是个漆黑的、狂风暴雨的夜晚,大副从驾驶室出来走向船长说:"船长,船长,我们的海道上有灯光,而且他们不愿移开。"他们不愿移开是什么意思?叫他们移开。告诉他们立即右偏。"信号发了出去:"右偏,右偏。"发回来的信号说:"你自己右偏。"我就不信。这是怎么了?让他们知道我是谁。"信号发出去:"这里是密苏里巨轮,请右偏。"信号发了回来:"这里是灯塔。"朋友们,正确的原则犹如灯塔,他们不会移动。它们是自然法则。我们打破不了。我们要么让自己与它们相悖,要么去学习它们、调整它们、利用它们,并感激它们。然后我们自己得以发展,得以解放,得到使…  相似文献   

3.
倪建斌 《班主任》2015,(4):24-25
这是一些处于班级"最底层"的孩子,他们被学业压得抬不起头来,在历经一次次挫折之后紧紧封闭了心门。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痛苦的,生活是灰色的,他们甚至不敢在老师面前表达真实的想法。如何找到一种特别的方法,点燃他们心底渴望进步的火花,帮他们找回自信呢?我决定成立"热爱学习特别行动小组"。1."积极分子"战胜了三好学生"热爱学习特别行动小组"  相似文献   

4.
"看不起自己,这是被压迫者的另一特征。这是缘于他们内化了压迫者对他们的看法。所以他们经常会听人说,他们无所事事,一无所知,学不会任何东西——说他们令人作呕,懒惰成性,一事无成——久而久之,他们更相信自己是不中用的人了。"  相似文献   

5.
正处于中学时代的花季少男少女,他们敏感、叛逆而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2010年迸现出的一批流行新词,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其中的"羡慕嫉妒恨"表达了他们的心理的"漩涡","神马都是浮云"传递出他们心态的超然或无奈,而"给力"一词是最积极最阳光的,是新生代中学生心灵深处的"太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批的农民工拥入城里,学校里的农民工子女相应也多了起来,学困生比例逐渐增长。他们大都是些老师眼里的"差生"。他们好动、爱说、贪玩,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那"一族",以前所带班级,这类学生每班也就那么极个别两个,已令老师们心烦挠头。现如今要面对这么一大批,也曾一度对他们失望、无奈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心态逐渐在改变,由最初的厌烦渐渐转为了一种理解:他们是有自尊而可塑的,他们有他们的"闪光"之处,他们更需要呵护!  相似文献   

7.
在"大人"的眼里,他们还都是"孩子";在同龄人眼里,他们却都是"巨人"。他们的年龄和许多同学相差不到10岁,却用自己的智慧和亿万身价,宣告了中国最年轻的财富新生代——"80"后的崛起!  相似文献   

8.
所谓青年     
所谓青年,就是被少年团队推离出来的那一伙"老人",他们不再是没有责任的那伙人,而是有了责任又往往不知道责任是谁给的,责任在哪里,对谁负责任的那伙人。他们知道不能再很贪玩,因为有更大的事情在等着他们,究竟是什么事情,他们又不很清楚。所谓青年,就是被中年称为愣愣怔怔的那伙"小孩子"。他们心高气盛,目光远大,目空一切,坐立不安,刚性十足。他们总是搞不懂身边的"小"事情,不知道这些"小"事情对他们的意义何在。他们的理想仿佛是天边的曙色,却不知道理想与现实之间隔着千山万水。  相似文献   

9.
薛涌 《课外阅读》2011,(14):54-58
2010年夏,《南方周末》报道了豆瓣网上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该小组的成员主要是"八十年代后"。他们在一起批评"五十年代后"的父母,甚至发泄自己的愤怒。他们的父母多为小学老师,最爱看CCTV、春晚。在子女眼中,他们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家是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但另一方面,这代人的父母为了他们的成长作出了  相似文献   

10.
杨雄  何芳 《中国德育》2011,(7):31-34
"90后"一代与"独一代"是不同的,他们是在平稳发展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有利环境赋予了他们新特质,但他们所面临的特殊社会环境也使他们在成长中遭遇一些问题。为规避这些问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90后",营造"三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网络,为"90后"社会化提供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56个民族,这谁都知道,但依我看,这是不准确的,怎能少了我班的"神侃"族呢?我班有60多个同学,他们个个都是"神侃"高手,"侃"术一流。课间仅有十分钟,他们从不忙着轻松大脑或做课前准备,因为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次要的。他们在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一,博客写作的最大价值,是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儿童。半个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手脚,解放他们的嘴巴,解放他们的空间,解放他们的时间"的主张。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是牢牢地将儿童束缚在"命题"作文的紧箍咒中。相反,博客写作,创造了一种"为自己写作"的宽松氛围,让孩子以"玩"的心态对待作文,让他们充分享  相似文献   

13.
进入10月,在天上飞着的两个小不点可有些兴奋了。说他们是小不点,不是真的说他们个头小得像尘埃,而是拿他们和月球相比。你可能要纳闷了,干嘛一定要拿他们和月球相比呢?嘿,那是因为他们作为人类派出的使者,已经在月球周围守候了3个月啦!他们就是来自美国的"牧羊航天器"和"半人马座"火箭,是"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的两个组成部分。"半人马座"火箭高12.68米,圆柱形的身子,头顶上戴着一顶特殊的深蓝色的"帽子",这顶"帽子"就是"牧羊航天器"。"牧羊航天器"和"半人马座"火箭现在在我们地球上可是大名鼎鼎,大家都在密切地关注着它俩。谁让它们要去故意找月球的"茬",要去撞月球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4.
正【人物速写】熟悉的人习惯叫他"阿西",阿西是他作为诗人时的笔名。旧日老友亲切地这样称呼他,在一声"阿西"中,饱含的是温暖而激情的回忆,"阿西"似乎是他们那段以诗会友、以诗结社的青春岁月和浪漫情怀的代名词。他的学生也都快乐地叫他"阿西",他们忘不了的,是那个在天真甚至有些顽劣的青春岁月里,和他们斗智斗勇、同乐同忧的班主任"阿西",当然,还有那个用诗歌记录了他们成长的印记、且着实"骗"了他们不少甜蜜而忧伤  相似文献   

15.
或许是他们太"安静"了,以至于让我们差点忘记他们。不过,热爱音乐的他们一直未曾离开乐坛。这次,他们回来了,用暌别已久的熟悉声音告诉我们——在音乐的道路上,他们一直在努力,努力让歌迷们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报》报道,"80后"是"垮掉的一代"——随着"80后"高校毕业生涌向人才市场,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很多人指责他们浮躁功利、过于自我、缺乏责任感、难以肩负重任……而"80后"大学生反击说,这是社会在妖魔化他们。  相似文献   

17.
高行健和奈保尔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他们身上具有一些相似点。他们的身份尴尬模糊,是人们眼中的"流亡"作家,且始终充当一种边缘化的角色。这种经历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于是他们自己或通过作品人物去"寻根",这是"流亡"后的回归,是对边缘角色的否认,同时还充盈着浓厚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18.
——"你们当中,谁是天才?"——"我!"——"为什么?"——"嘿嘿,他们说我是天生的蠢材。"这是我与几个学生的对话。他们在我心里是那么天真可爱,英语成绩却是一塌糊涂,这让我不由得心生困惑,他们的英语成绩真的没救了吗?我想试一试。  相似文献   

19.
透过这扇窗,或许可以窥见你的未来……他们是一群"没事找事"的年轻人,从小到大没经历过多少磨难,喜欢"找"困难让自己扛;他们是一群"不安分"的大学生,校园再美再大,也阻止不了他们远行的脚步。他们是来自湖北工业大学的"飓风车队"队员。背上旅行包,戴上头盔,骑上山地车,他们就可以出发,去他们想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也许我天生就是那么大大咧咧的,见了和我差不多大的学生也不构谨,动不动就叱责他们。也许我是个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女孩,或许因为我是他们的"老师"吧,他们倒也能忍受我的"横蛮"。从此,我踏上了我的教书生涯。 1%9年,作为一个上海知青,刚到这儿,村支书爱"才",把我推荐到学校;校长爱"才",听说我学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