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大学者朱熹提出的读书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借鉴。为此,本文在探讨与分析"朱子读书法"的内涵、特征以及现今语文教师阅读所面临的困境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获得朱子读书法与语文教师阅读困扰方面存在的联系,希望借朱子读书法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师的阅读,从而通过阅读来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李娟 《现代企业教育》2010,(20):220-221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在自身的读书和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由其弟子加以概括而成,其六个读书方法比较科学地指导我们学习。本文通过对“朱子读书法”的——浅析,提出了其对现代教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总结出的指导学生读书学习的经验,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贯穿着对教学方法、读书原则、学习策略、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理念。文章通过对“朱子读书法”各个方法的剖析,提出了四点启示,藉此希望对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朱熹的教育思想中,“为学”的基础就是要穷理,而要想穷理就必须读书——朱熹坚信“天理”就蕴涵在圣贤书中,读圣贤的经典之作,是穷理的主要途径。他有关读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朱子读书法”之中。“朱子读书法”是关于读书方法的阐释,其中包含了前人智慧的结晶以及朱熹本人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朱子读书法》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学家朱熹谈读书方法的著作,他一生酷爱读书,对如何读书有深刻的切身体会,他根据前人的经验和自身的体会对如何读书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还总结出一套读书的方法。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读书方法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相似文献   

6.
仝召燕 《教学研究》2008,(5):381-383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总结出的指导学生读书学习的经验,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贯穿着对教学方法、读书原则、学习策略、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理念.文章通过对“朱子读书法“各个方法的剖析,提出了四点启示,藉此希望对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子读书法》是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阐述其读书理论的重要作品。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个方面。读书六法所阐述的教学思想与当代语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少经验与现代教育理论耦合,可以作为当代语文教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儒学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他一生热爱读书,对如何读书有独到、精辟的见解,其弟子将他的训导归纳概括为"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对读书方法研究的成果,具有深刻的借鉴价值。通过解析"朱子读书法"的内涵,提出其对现代教学的启示: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学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宋代大学者朱熹提出的读书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借鉴。为此,本文围绕"朱子读书法"的内涵与特征进行探讨与分析,在阅读前人有关著作的基础上,并融合自己的读书体会,将朱子读书法分为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0.
“到校即是读书时”。近年来,在初中教学管理中,我们一再强调早读的必要和重要,并且要求上早读的教师督促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坐姿正确,双手自然伸直于课桌,举课本与视线平齐;2、在早读开始  相似文献   

11.
朱子读书法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阅读方法论,其精髓被归纳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朱子读书法符合现代学习心理学的客观规律,切合课程标准中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求,适应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编写特点,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具有适切性。朱子读书法有助于改进初中文言文教学,将朱子读书法运用于初中文言文教学,应确立目标,激发兴趣;强化诵读,持续积累;深入思考,交流想法;拓展延伸,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12.
朱子读书心德是朱子对读书人提出的读书时所须涵养的心性道德。朱子认为读书须在心性上下功夫,涵养静心、宽心、虚心、耐心、专心、细心、疑心、存心等读书心德。朱子读书心德对于当今读书人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朱熹不仅是我国古代儒家学说集大成者,而且也是我国古代读书法研究的集大成者。学习研究“朱子读书法”,并以科学理论对其进行阐释,去其糟粕,取之精华,无疑将会使现代新兴的学习学这门学科更加熠熠生辉。 朱熹对读书方法(即学习法)有较深的研究,他倡导的读书法共六条,这就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相似文献   

14.
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读书法与文公先生的朱子读书法在我国古代读书方法中占重要地位,前者是博览型读书法,充实学生知识储备,强调读书的“量”;后者是专攻型读书法,深化学生知识见解,强调读书的“质”,二者相得益彰,相互配合影响着我国当下的语文教育教学。目前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都属于这两种读书方法的衍生,对当下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启示:端正学习态度,循序渐进;倡导个性阅读,返璞归真;渗透德育教学,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5.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方法与原则。后人汇集他的读书经验和训导加以概括,归纳总结为"朱子读书法",成为后人推崇的优质教学法之一。在现代教学标准的要求下,重温"朱子读书法"六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子读书法"是宋代大儒朱熹长期读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先贤对于读书方法研究的成果。今天重新审视"朱子读书法",客观地分析评价,去掉其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成分,认真总结、借鉴其符合读书规律的合理的一面,对于革除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阅读教学的弊病,建设真正的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昌发 《小学语文》2007,(12):43-46
《朱子读书法》对阅读过程有一段经典的描述: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无疑,中则节节有疑。多了这一番,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朱熹将读书过程揭示得十分清楚,教师研读文本大概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也要从“有疑”到“无疑”,再到“节节有疑”,以至“融会贯通”。笔者以为,教师研读文本大致需要经过三个轮次的阅读才能“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8.
论文对道教和佛教静坐法的由来和意义、性理学家朱熹和陈献章静坐说的内容和特征进行研究。朱子的“主敬”和“格物穷理”重视读书,陈献章通过静坐思考,主张“尊德性”和“天理体忍”。陈献章的学问是以静坐为中心,融合了儒佛道的方法,而与性理学的“道文学”和“尊德性”相融合。陈献章的学问可以说是护卫阳明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朱子读书法是古代读书法的纲领和原则,其在经验层面上建立在对人的学习心理活动规律的认识基础之上,与现代教育心理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值得我们今天去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作为南宋时期最著名的教育家,朱熹非常重视读书并总结了一套自己读书治学和指导学生读书学习的经验。朱熹的阅读方法即所谓的"朱子读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