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罗姆·波什敲了敲秘书的房门,然后把门推开。 “我要离开几天,杜波特太太,”他说,“这个人……” “是一件意外事情,对吗?” 她好像很害怕。她可能想象些什么呢,他想。可是我不能把真相告诉她。我不能说在一小时之后我就要飞上天空,向巴哈马进发了。 “不,”他突  相似文献   

2.
我手边还留着些中学时代的课本,有时翻看几眼,会重新回到三十多年前的课堂上--而我经常回去造访的,是高二时魏开瑜先生的语文课.这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偶尔上课的时候会说两句笑话.  相似文献   

3.
正港易刚刚创办的时候,几个创始人说要做一个涵盖生活服务、学习资讯于一体的大型网站。但遭到了我的否决。诚然我们自己是大学生,相比别人我们更了解大学生需要些什么、缺些什么,但是在移动设备终端高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4G网络的应用,要让喜爱简易快捷的大学生喜欢这道菜,网站恐怕对不牢大学生的胃口。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已经从web1.0过渡到了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自身,也面临着发展的问题。对于科学发展,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具体的科研中,我也有些体会,在此谈谈自己对科学发展的几点建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有些事情不能用常理来解释,就像我一样。我不是一个内向的人,平时和同学的关系相当不错,甚至经常开些玩笑。但正是这样一个性格开朗的我,在每周六上午举行的班干部总结会议上都会怯场,满脸涨得通红,说话也结结巴巴,每次发言总是三言两语就匆匆结尾。有几次由于紧张过度,我居然站在讲台上失语,狼狈不堪地退回座位。  相似文献   

6.
七旬发明迷     
我慕名来到湘潭市下摄司栗塘村谢锦文家。谢老不在,他女儿谢西玲接待了我。她指着满屋子的各种构件以及正在制作的半成品和材料、工具、书籍资料侃侃而谈,向我讲述她爸爸谢锦文创造发明的有趣而又饱含艰辛的经历。谢锦文1985年退休后,同许多退休老人一样,搞些健身活动,邀人散步、谈天,或做些家务事,带带孙子,享着天伦之乐。就说买米吧,地隔几天就往粮店跑一次,为的是怕买多了发霉生虫。有一次,他偶然想到,何不做个能防霉保干的粮桶,一次多买些米,少跑几次粮店!这个念头一闪现,便再也抹不掉,从此政及了他退休生活的轨迹。他…  相似文献   

7.
我的作品——活动多排橱,荣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我喜悦的心情难以用言语形容。我平时挺喜欢对某事或某物提出些自己的看法和点子,在爸爸的指导下也曾搞过几个小发明,这次参加竞赛的作品——活动多排橱是利用初中里最后一个暑假自己动手和爸爸一起完成的。现有?..  相似文献   

8.
一日.炉子大哥吃惊地问被放进来的几块煤:“我怎么不认识你们。我的那:些秸秆兄弟姐妹们呢?”煤们神秘地一笑然后说:“炉子大哥。我们就是秸秆啊。:是一个叫秸秆煤成型机的家伙把我们变成了这样。主人还给我们起了一个新名字,叫秸秆煤,你想不想知道我们是如何变成这样的?”“想知道,想知道。”  相似文献   

9.
科苑 《今日科苑》2015,(12):6-9
"这些年我还看到的一个情况是,如果有一个课题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在申请的时候,大家是抱团申请的。可一旦项目拿到手,这几个人很可能立马有矛盾了。因为课题经费是和工资相关的,每个人都想当课题组的负责人,谁都想从这个科研经费里多获得些收入。"  相似文献   

10.
陈立明 《知识窗》2009,(9X):79-79
<正>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体育课教些什么,该怎样教,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观念,选择新的思路,创新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势在必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一本我所写的备课笔记的第一页上,我都会写着这样几句话:"如果能让孩子的心灵免受伤害,我的教师工作就没有白做;如果能给不快乐的幼小生命带去些慰籍,使他们远离伤痛与苦恼,或让一只雏鹰学会展翅翱翔,我的工作就没有白做。"这几句话是我从事教师工作的座右铭。班主任工作,要用爱和奉献,给孩子们带来内心的温暖,洗去孩子内心的孤独和忧伤,让生命在爱意中传递,那是教师职业魅力的体现;作为班主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生如子永远是教师职业的人格彰显。  相似文献   

12.
张如意 《知识窗》2012,(8X):1-1
<正>读傅斯年先生《几个教育的理想》的文章,其中一个教育理想竟是"办平淡无奇的教育"!教育可以"平淡无奇"吗?我们的教育应该平淡无奇吗?作为教师,我敢平淡无奇吗?学生的成绩,是不能不要的,即使不辉煌,至少也不能面上无光;一年起码也要上几堂公开课;最好再写一两篇论文,获奖、发表,给自己添些光彩。  相似文献   

13.
墨水变变变     
正我是一个爱探索的小女生,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捣鼓一些有趣的东西。一天,爸爸要上课,妈妈又要加班,我一个人在家,觉得一点好玩的乐子也没有。突然,看到了妈妈给我买的那两瓶墨水颜色不一样,一瓶是红色的,一瓶是蓝色的。我出于好奇,小心地拿了一个玻璃瓶,把两种不同颜色的墨水倒了进去,蓝色的墨水倒得多些,红色的少些。这两种墨水混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几分钟过后,我一看,发现玻璃瓶中的墨水颜色偏紫色,真有趣。我越玩越起劲,又开始将两种  相似文献   

14.
杨书源 《知识窗》2014,(17):18-20
“我已破产,明日收拾回家,回家的高铁票钱还是有的!”我下了公交车,想起下午缴纳的100元超市上岗证费用,突然涌上了些自命清高与不情愿。晚上10点,我发了这样一条我妈能看到的朋友圈。  相似文献   

15.
我于1993年退休,在岗时, 由于做了些贡献,党和国家给了我很多荣誉,可以说我是功成名就了,应该好好过晚年了。然而我老是在想,我由一个小学文化程度,国家把我培养成国家级专家, 并拿到了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南省土地管理局给我立了一块碑,给我建了房,又给我配了一部车,经县政府批准,为我拍了一个专题电视片。我应该享清福了,但我要在有生之年,为国家继续发挥余热,为国家做些有益的事情。 1995年,县领导根据上级指示,让我筹建老科协,通过半年的筹备,于1995年11月30日清丰县老科协正式成立,当时政府下文要求各单位都要资助。  相似文献   

16.
读编往来     
杂志社的编辑同志们:你们好!我是一个非职务发明人。我从小就爱“捣鼓”,热衷于搞小发明,虽然工作多年,但业余时间我还是一直没有放弃我的爱好。其中,有几项发明获得了专利授权,令我备受鼓舞。自从我偶然发现了《中国发明与专利》这本杂志后,简直是如获至宝,每一期的每篇文章我都反复读上好多遍。说实话,我感觉从今年开始,杂志的风格有了些变化,一些比较冗长的文章减少了,读起来比较轻松一些了,不知道其他读者是否也有同感。毕竟我们这些发明人不是搞学术研究的,希望杂志能多刊登一些实用的知识和信息。衷心祝愿《中国发明与专利》越办越好!浙江省嘉兴市崔先生  相似文献   

17.
各位《创富指南》的读者朋友,大家好,我叫马成才(15853806075),山东新泰人,今年46岁了。我之前是一个个体户,在老家石莱那边卖些小商品,卖些水果之类的,生意还算一般情况吧,说不上好,还算能维持正常生活吧。但是,随着在家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整天在在家看店,我越来越觉得这样下去一点意思都没有,不行,我得找点别的事做,再这样混下去那真是浪费大好时间啊。  相似文献   

18.
读者心声     
《发明与革新》助我事业成功我从小就调皮捣蛋,常爱搞些“破坏性”的动作,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喜欢自己作些物理和化学实验,对发明创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30多年过去了,却还是一事无成。我是1995年认识《发明与革新》的,粗算也有四、五年了,我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好老师,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发明与革新》教会了我许多发明创造的知识和方法,使我开阔了视野,我的发明创造开始走上正轨。首先,我从现实出发,运用“组合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设计了一种起升机构固定在端部的桥式起重机,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19.
朋友韦杰去年初购得一套商品房。因是顶层。所以价位相对较低。房产商保证顶层30年不漏雨。这让韦杰吃了一个定心丸。稍作了些装修。韦杰就住进去了。时值春季,我去祝贺时,感觉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禁不住夸了几旬。但对装修略有微词,认为房顶既然不漏。就应该“吊”一下。设个隔热层。这样夏天就会凉快一些;我还说。具体怎样装  相似文献   

20.
刊客沙发     
我是忠实的《大科技》读者,自从2009年第一次看到《大科技》,就认定我要一直看下去,贵刊的内容丰富,让我从课本外也了解了许多知识。我对贵刊有几条建议:1、是否能在文章中多加些"小贴士"或"超级链接"?对于一部分读者来说,有些专业名词不太理解。2、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因为《大科技》在南昌很难买到,经常要跑十多家报亭才能买到。3、贵刊是否可以将"小题大做"的答案写在下一期的杂志上,方便读者们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