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巨大水量的星体,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而积为3.67亿平方千米,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可以说地球是一个水球。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源,这些能源包括海洋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风能等。  相似文献   

2.
“数字地球”是我们星球的虚拟表示.它包含了人类社会在内的所有系统和各种生命形式.并以多维、多尺度、多时相、多层面的信息设施表现出来:其外观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地球.具有交互式功能.是我们对真实地球认识的虚拟对照体.及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认识。  相似文献   

3.
赵九章小传     
《今日科苑》2017,(4):39-40
赵九章是我国著名的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他先后创立了不少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并开辟了许多新研究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为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14,(2):27-27
据国外媒体1月15日报道,很多科学家认为发现“地球2.0”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谓的“地球2.0”是指理论上存在的与我们生存的地球非常接近的行星。现在,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弗兰克一马奇斯博士给出了发现地球2.0的时间表。他认为我们将在2024年前发现一颗酷似地球的行星。  相似文献   

5.
付钟 《知识窗》2013,(2):43-43
到现在.关于世界末日的种种预言、传说已被证实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地球是绝对安全的.那也未必。因为.科学家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算后发现.平均每隔十万年就会有一个体积庞大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一个新的“太空杀手”正在悄悄地向着地球飞来。它.就是直径为270米的小行星——阿波菲斯。  相似文献   

6.
马志飞 《百科知识》2010,(19):38-40
2010年,我们的地球竟然是如此的不安。 汶川大地震刚刚过去不久,地球就又经历多次“震怒”:智利8.8级大地震、海地7.3级大地震,还有我国青海玉树的7.1级大地震。  相似文献   

7.
《百科知识》2010,(14):I0002-I0003
地球是我们美丽、健康的家园,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和时间的不断流逝,如今它正在日浙脆弱。这是在太空拍摄的一组地球景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地球这个原本美丽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进化,还有问题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7亿年前地球已经运转了40亿年.简单的细胞生命也已经历了约30亿年的繁衍生息,一切准备就绪,地质成熟了,大气成熟了,生物条件也成熟了……一场生命进化史上的盛大戏剧开始上演.在一个极其短暂的时期里.众多的生命角色蜂拥登台.天上飞的.水串游的.地上跑的、地底爬的、仅仅在几百万年时间里(对手漫长的地球演亿史而言这是极短暂的一瞬)就挤满了地球的角角落落.生命记录原本苍白的地球一下子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9.
卓然 《知识窗》2010,(9):50-51
近日.自称是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及梦想家的斯蒂芬·霍金给热衷探索外星生命的科学家大泼冷水。还把外星人造访地球.形象地比喻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土著”的地球人将处境不妙。这位继爱因斯坦之后最著名的科学家执著地相信.地球之外几乎可以肯定存在外星人,但人类不要努力去寻找他们.以免沦为当年美洲印第安人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0.
拉伸效果     
David  Asch  程婉 《科技新时代》2005,(9):106-106
多年来.一些地质学家收集到的证据表明地球曾出现过种全球结冰的状态——“雪球地球”,甚至连赤道都覆盖着冰层.对地球生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最近美国科学学家提出,23亿年前的一种细菌可能是使地球成为个“雪球”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1.
月球,俗称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苍茫星空中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自远古以来就一直陪伴着地球的演变与生命的进化。在全世界人们的眼中.月球是纯洁和美丽的象征。每当夜色阑珊.一轮明月升上夜空,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把祥和、宁静和诗意带到人间。  相似文献   

12.
《百科知识》2011,(18):66-67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是一块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由于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原因的影响。地球产生了许多奇特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地质奇观。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上有许多个极,但是若按地理、地貌而言,人们习惯称地球上有三个极.那就是地球的南极、北极和峰极(指位于我国和印度之间的珠穆朗玛峰,最高峰顶海拔8848米)。本文所说的“两极”异同,是特指地球的北极和南极。那么.这两极究竟有些什么明显的异同呢?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趋势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世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耸人听闻地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地球和人类自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设想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种种“怪招”.  相似文献   

15.
尹怀勤 《百科知识》2010,(21):12-14
今年9月8日和9日,两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先后与地球擦肩而过,它们与地球最近时比地球与月球平均距离(38.44万千米)还近。这不由得使人们想到,小行星会不会撞到地球?科学家是怎样看待这类现象的?人类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有无办法阻止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  相似文献   

16.
陨石     
飞进地球大气层经过破坏性作用后残存下来成的一块或数块落到地面的来自星际空间的固体颗粒。因为陨石与地球岩石非常相似,所以一般较难辨别。自空间降落于地球表面的大流星体。除肉眼难见的微陨星外,92%以上都以石质为主,通常也可称陨石。 分类 按其成分大致可分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3大类。陨石的平均密度在3~3.5间,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陨铁密度为7.5~8.0,主要由铁、镍组成;陨铁石成分介于两者之间,密度在5.5~6.0间。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口渴”中国“嗓干” 虽然地球表面71%的区域被水覆盖,但居住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却时时感到“口干舌燥”。原来,地球上存在的13亿立方千米~14亿立方千米的水中仅有2.8%是淡水,且这屈指可数的2.8%淡水资源中又有88%是以固体形式集中于冰川和冰帽之中的,只有剩下的12%才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地表与地下淡水,其总量不过是地球水资源总量的0.34%。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7):124-124
1.一种调控天气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1010160384.5)本方法是用廉价铁板制成较大直径的管道,将地球上某些地方上空的地球大气输送到另外一些地方上空,是天气气象要素发生改变导致天气的改变,达到调控天气的目的。转让技术,  相似文献   

19.
恒星之死     
和太阳相比,我们的地球小得简直不值一提。整个太阳系99.87%的质量归太阳所有,它是地球质量的33.34万倍,酷暑难捱的灼人热浪,使几十亿人犹如钻进炉膛一般。岂不知,整个地球只获得的了太阳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假如太阳稍不留神多给地球几十亿分之一的热量,就会将数十亿人致于死地。  相似文献   

20.
距今大约2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次大灾难.超过95%的海洋生物物种和70%的陆地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了,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喜欢酸性环境的真菌却在那场灾难发生时大肆繁衍,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