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艳 《新闻大学》2004,(2):56-62
2001年,继中央17号文件明确了广电行业实行中央和省级两级调控的集团化发展思路以后,中宣部和广播电视总局又先后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市(地)、县(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转变职能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市(地)、县(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转变职能工作的实施细则》,要求县(市)级广播电视机构一律取消自办频道,将职能转变到转播中央和省级电视台的节目上来。此项改革意在改变中国电视由四级办台所带来的“散”、“乱”现象,对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站在地(市)级新闻产业的角度,对理论界在“集团化”潮流中试图从全局的角度整合地(市)级新闻产业的资源,但又忽视其局部利益的做法提出质疑,为地(市)级新闻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鼓与呼,并为其出路提供些许浅见。 地(市)级报业立即实行集团化?地(市)级广电产业下马? 地(市)级新闻产业包括地(市)级报业和地(市)级广电产业。当前,这些产业中,除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文化发达地区的少数先行改革、积蓄了发展能量者以外,由于新闻竞争的增强和其自身实力的限制,大多数的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掣肘,不少产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这一类产业中,不管是发展态势较好的(主要是处于省会城市的),还是一般过得去的,都正在探索着、寻求着出路,更别说那些极度困难的了。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正是这大多数地(市)级新闻产业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瑞 《新闻采编》2003,(2):19-20
随 着广电系统网络整合和播出机构职能转变工作的推进 ,县(市)台已由自办频道转为在公共频道的预留时段内播出自办节目 ,自办节目的时间压缩调整为2个小时。县(市)台播出机构职能转变 ,不单纯是一种频道资源的整合调整 ,同时也是一次重大结构调整 ,是深化我国广电事业改革的有效举措。这一改革 ,必将给县(市)台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 ,在职能转变中 ,应认清形势 ,找准定位 ,强化对策 ,真正在转变中实现新的跨越。“转变”与“机遇”毫无疑问 ,播出机构的职能转变对于建立高效、规范、严谨、有序的广播电视媒体运作机制 ,强化广播电视舆论…  相似文献   

4.
县级广播电视台是我国四级办台国情下最基层的广电媒体,也是所在县(市)的权威媒体和主导媒体。与广电系统内中央、省和地市二级大台相比,县级台无论在频道、频率、人才、新闻题材、受众市场等资源占有上均处于弱势地位,根本无法与大台相提并论。但在各类大众媒体间的竞争中,县级台却同样受到纸质媒体、  相似文献   

5.
发展和普及乡镇图书馆,变目前省、市(地)、县(区)三级公共图书馆网络为省、市、县、乡镇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从而改善我国图书馆的网点布局,全面提高图书馆服务人口的复盖率,应该是我国图书馆界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发展和普及乡镇图书馆(也包括城市街道图书馆)应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明确纳入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七五”计划之中。“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不但反映经济规律,也反映着自然规律,必须坚定  相似文献   

6.
为增强我国广电媒体的国际竞争力,各广电媒体积极加强市场运作,频道专业化已成为发展的基本态势。但在频道化过程中也暴露出频道设置重复、专业频道不专业、广告竞争无序等一些问题。本文认为,这些问题是频道专业化本身带来的,是在我国广电业进行市场运作过程中产生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提高广电媒体的专业水平,而且要充分认识广电业的双重属性,重视发挥广电业的产业属性。在媒  相似文献   

7.
2000年8月全国广电局长座谈会提出转换市、县台职能的改革问题,改革的目的是打破四级办台的体制。地(市)台压缩频道。由过去的几个频道,转变为只办一个综合频道,同时,允许办一个公共频道,目的是为县(市)台职能转变后的节目播出提供一个公共平台。职能的转变,体制的转换,给地方台的生存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现实的课题在这样的狭窄的生存空间里,  相似文献   

8.
电视作为最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更是以超常的发展速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1978年,我国只有35家电视台,全国电视机的普及率仅为每千人3台,电视观众为8千万人。80年代中期以后,在“四级(中央、省、地市、县)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指导下,我国的电视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1995年,我国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超过了2亿7千万台,  相似文献   

9.
1983年全国第十一次广播工作会议上制定了改革广播电视事业的蓝图,提出调整事业和技术政策,实行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以下简称“四级办台、混合覆盖”)的方针。五年过去了,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进行认真的总结与思考,以便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广播电视系统的改革推向前进。“四级办台、混合覆盖”的方针究竟正  相似文献   

10.
徐丽荣  程栋 《新闻实践》2007,(11):43-44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县(市、区)级新闻网站发展迅猛,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等地,县(市、区)级新闻网站更是遍地开花。据统计,浙江省目前有县(市、区)级新闻网站50多家。县市新闻网站的基本现状相对商业门户网站、中央和省市重点新闻网站以及本地政府网站来说,大多数县(市、区)级新闻网站一问世,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据了解,在目前浙江省的50多家县(市、区)级新闻网站中,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信息网成立三年来,加强了省、市、县馆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在开发信息资源,加速信息传递,促进信息交流,服务四化建设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因此,我省公共图书馆系统(省、市、县)三级信息网向四级(省、市、县、乡镇)信息网发展的条件已初步具备,其根据如下: (一)  相似文献   

12.
张雅兰 《传媒》2016,(19):41-43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大发展是以地市级电视台的异军突起为标志的,这缘起于1983年3月底,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此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迎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形成了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的格局,这一发展的显著特征便是地市、县级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的数量扩张.  相似文献   

13.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是我国促进文化传媒行业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我国传媒行业进行革新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我国广电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推动我国文化传媒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下面本文首先分析广电新闻出版整合的原因,然后分析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数众多的县(镇)电视台新闻节目担负着最近距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信息发布和下情上达的任务,县(镇)级电视新闻节目完全可以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创新观念、理清思路,开辟出一片县(镇)电视新闻节目的新气象。在我国实行的电视办台体制下,县(镇)电视台成为4级办台格局的链条末端,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东莞、中山市辖镇的管理体制和浙江、山东、湖北等地正在试行的镇级市,镇级电视服务机构也承担着与县级电视台同等的宣传职能,与县级电视新闻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学会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我国地(市)、县(市)级档案事业发展,11月13-16日,中国档案学会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全国地(市)、县(市)级档案局馆长论坛"在杭州召开.  相似文献   

16.
正一、省级电视台的困境解读在中央、省、地、县四级办台、四级覆盖的机制下,各地市电视台基本上形成一条"途径依赖"的发展道路,模仿上级电视台节目,甚至连播音主持的腔调都是模仿上级台。电视台发展思路一元化、节目形态一体化。1省市级频道功能划分不清晰,个性不凸显,无疑影响了我国电视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①一位资深广电人说:“一切现象都是区域现象。”②在中央、省、市、县四级广电媒体并存的格局中,欠发达地区市县广电媒体如何在有限区域内谋求更大发展,是摆在广电人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广电产业已进入转型发展的全新阶段,广电产业化运作经营正从可行性层面的商榷深化到操作性层面的探讨与实践。在这种背景下广电业财务制度改革首当其冲,亟需围绕产业运作要求建立新的财务制度。一、对传统事业体制广电财务制度的评价我国现有的广电业财务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属于国家文教行政事业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在于处理资金需要和可能的矛盾。这种功能已不能适应广电业的发展要求。1、由事业制预算发生的缴拨关系直接影响广电产业化运作在传统财务管理体制下,广电系统各单位每年都要按照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编制…  相似文献   

19.
黄金良 《声屏世界》2002,(12):10-11
市(地)、县(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转变职能,是一项既着眼我国广播电视业发展全局,又考虑市、县两级播出机构在广播电视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体制改革。我们无论是从政治的、大局的、组织纪律的高度看问题,还是从切身利益的角度想事情,都没有理由不提高此项改革的自觉性。 纵观我国广播电视业发展全局,不能不看三个严峻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一、为什么说乡镇广播电视是全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基础? 我国广播系统是个庞大的宣传网,由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台站组成.乡镇站是这个网络的最基层结构,是个总开关。它以完整地转播好县台的节目(其中包括中央台、省台、市台的重要节目)为神圣职责,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