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范丁梁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1,(12)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每每听到这句诗,总禁不住想到在我身边的几位先生,在这个艰难的世界中,面对凄怆,仍特立独行,以独立的精神操守和真诚的赤子情怀将真理与人格的双重圣火一代一代地传播下去。他,姓何,教我计算机。也许因为年轻,他很平易近人。曾向其请教题目,因其指着厚厚的参考书某一页某一行苦口婆心地解释而感到受宠若惊;也因其坦然的一句“对不起,我不清楚”而更相信他是真正的“教学相长”。尽管他的负责早已在班中有口皆碑,但当我听说这件事时,仍受到不小的震动。计算机在高二时已属选修课,… 相似文献
3.
4.
5.
6.
8.
9.
1991年11月10日,我参加省中心组会议归来,一眼看到金祖孟先生治丧委员会寄来的讣告,鼻子一酸,眼泪扑簌扑簌掉了下来……我终于没能见先生一面,甚至连给先生追悼会发个唁电的机会都失去了。我是一个普通的师范教师,与先生从未见面,但从学生时代起,就对先生十分崇拜。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届本科生,我进入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说真心话,我并不喜欢地理,我是怀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跨进地理系大门的。然而,开学后的第一堂《地球概论》课就把我吸引住了。当时,我们用的教材是油印的,由金祖孟先生主编。这是我第一次知道金先生的大… 相似文献
10.
王家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6):59-62
在老子的学说中,“道”和“德”之间并不是“体”和“用”的关系。“德”有“上德”和“下德”之分,“上德”是非理性之“德”,即自然无为之“德”,它就是“道”本身;而“下德”则是理性之“德”,即人为之“德”,它是对“道”的反动。在老子那里,“德”要么就是“道”本身,要么就与“道”相对立。老子反对理性之“德”而崇尚非理性之“德”。理性之“德”是人给自己制定的精神枷锁,实乃“无德”。非理性之“德”就是自由地体验内在的生命,是以“有德”。老子所主张的非理性之“德”对实现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有所谓“大德”、“小德”之说,通常把德育中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作为“大德”教育,把品德教育视为同“小德”有关的教育。“大德”为大节,理应受到充分重视,“小德”似同小节相关,虽不应忽视,把其地位同“大德”等量齐观也很难算是恰当。问题在于所谓“大德”、“小德”界限似乎明白,又不甚分明,由此导致德育理论上某些混乱,在实际工作中忽视本不应忽视的道德教育,故值得一议。一品德之“德”是什么呢?一般指“国民公德”,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这“五爱”之所以列为公德,是由于这些都属于调节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这些范规是同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其中,“爱祖国”、“爱人 相似文献
13.
秦金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正>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个以“德”为性格核心的典型——薛宝钗。要完整、正确地理解、把握宝钗的性格及形象所蕴含的内在深意,就得牢牢地扣住这个“德”字。曹雪芹一开始就将这一点暗示于我们。他在宝钗的判词里写道:“可叹停机 相似文献
14.
15.
有人把于漪先生的成就比喻成“一座蕴藏丰硕的宝库”.事实的确如此。以她的学识,以她的人品,以她的勤奋.以她过人的聪颖,每一个后学都能从这座宝库中汲取终生受用不尽的营养。 相似文献
16.
林弘道 《快乐作文(低年级版)》2022,(36):62-63
<正>刚走进教室,一阵疾风朝我袭来,定睛一看,是我们的班主任——吴老师。座位上,有几位同学正乐此不疲地“抄”着作业。只见吴老师像一只灵动的猫一般,悄悄踱到那几个同学身后,脸上挂着胜利的笑容。突然,她一巴掌猛地拍在桌面上,随着桌板的一声哀嚎, 相似文献
17.
18.
1、通过赏析周杰伦等通俗歌手的音乐作品,解读其“中国风”歌曲的特点,分析其歌曲中“中国元素”的组成和运用。2、以通俗歌曲为切入点介绍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去关注和学习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使他们乐于去亲近去倾听民族音乐,善于去发现民族音乐的美,进而懂得去欣赏它,爱上它。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4):2-F0002
内蒙古包头市胜利路小学始建于1903年,原名马王庙两等学堂、马王庙小学、包头市第二完全小学,由当时的同盟会会员郭鸿霖创办,是包头市现代教育的开端。一百多年来,胜利路小学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许多学生成为国家栋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