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的音乐课程对器乐的教学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涉及到了相关乐器分类的内容。世界各地对乐器的分类都有不同的见解,但传统的乐器分类方法与现代的乐器分类方法有较大的不同。现今的普通音乐教材,应该科学的应用现代乐器分类方法指导教学。本文对乐器分类方法进行了些许探讨,以期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志  孙素清 《文教资料》2010,(7):110-111
由于文化背号和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在教育上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主要从教育观、知识观和教育模式、方法几方面对中西(具体来说是“中关”)的教育进行一个简要的对比.从而找出我国传统教育的不足,试图优化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用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在教育模式上与西方接轨,实现现代化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具有悠久的经典诠释的传统和实践,然而没有系统性的理论形态的诠释学,在西方诠释学的“西学东渐”以后,在西学的参照下,我们试图建立自己的诠释学,为了这一目标,简单地比较中西阐释学的方法、思想以及诠释的对象等,对于更好地思考我们当下的诠释实践应该是有所裨益的。该文从西方诠释学的三个转向为对比维度,简单地考察了中西诠释学的差异,并试图找到当下中国诠释学的具体实践的路向。  相似文献   

4.
科幻小说源自西方,然而幻想小说的萌芽应在中国。中国科幻作家比外国科幻作家更关注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的关系。在叙事机制上,西方科幻创作抓住科幻文本迷人之处,它的魅力并非那些“已经得到的知识”,也不是业已形成的“人生观念”或“人文信条”,它的哲学和美学功能远远比这要多得多。中国科幻小说继承了几千年丰厚的文化积淀,融化其中有益的成分,借鉴意识形态的风格而独树一帜。以往的理论认为,科幻小说是“以科学幻想为题材的小说”,其实科幻小说描述的不是一种小说,它是“利用科学的创作方法写未来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当前文学研究与批评现状的分折和对传统研究法和西方现代研究法的比较,指出了二者本身的优劣。同时,文章根据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的要求,从文学本身的性质(审美)与文学生存的大环境出发,指出了传统与现代研究法走向融合,实现两难超越的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不同,德育思想的内涵也各具特色。认真比较中西德育思想的异同,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和建设大有裨益。西方把伦理学称为道德哲学,中国伦理学也有久远的历史。中西方对道德教育都非常重视,在伦理思想与道德规范体系上,西方是以个人为本位;中国是以国家为本位。在德育思想的规范上,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在德育思想方法上,西方强调“进取”、“外求”;中国则重“内省”、“克己。”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与西欧相较有次数多、规模大、组织程度高等差异。其根源在于中西封建经济结构的不同。把农民战争的这些差异视为中国封建社会“停滞”或“长期延续”的原因,是农民战争比较研究的误区。中国农民战争的动力虽比西欧大,但遇到的封建政权镇压的阻力更大。两者抵消后的实际动力反而比西欧小;加之,中西封建经济结构的不同决定着前者动力的作用方向和诱导力量是促进自然经济的发展,后者则是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是中西社会发展先进与落后发生位移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创作方法理论是伴随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潮、文艺运动而同时出现的。构成文艺思潮的首要因素是某种较系统的文艺思想、一定社会的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观念。文艺思潮不仅是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艺术实践活动,而且是一场思想运动,每一种文艺思潮的出现都意味着艺术上的变革和创新,同时也导致一个或几个文艺流派及创作方法的出现,因此,创作方法在思想上是一定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的产物。西方文艺史上的几大文艺思潮: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既是一种文艺思潮,又以某种创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动态地描述中西诗歌本体观念的发生及其嬗变历程 ,并在中西异质文化的宏大背景下展开二者之间的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0.
本旨在动态地描述中西诗歌本体观念的发生及其嬗变历程,并在中西异质化的宏大背景下展开二之间的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音乐史和欧洲音乐史歌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的角度,比较了中西歌唱艺术曲调,风格,声音特点和异同。  相似文献   

12.
正义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追求的一大价值目标,它是一种难以言说但又着实存在的“模糊性价值”。正义具有一定的普在性,但它又具有极其浓重的时空性和不确定性。本文循着历史的轨迹,展示中西方正义观诸方面的差异并剖析了形成此种差异的诸般原因,从而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正义观是更多的是一种“工具性”的和“道德性”的正义观,而西方的正义观则更多是一种“法律性”的和“自足性”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3.
中西教育传统均源于各自的文化传统,都对各自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对中国的教育传统与西方国家的教育传统的差异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比较,同时阐明了对待中西教育传统差异应持有的态度。中国教育传统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重人伦;强调师道尊严;重入世,强调学以致用;重人文精神,强调教育的世俗性。而西方的教育传统则重视个性独立,突出个人本位;重主智主义,强调文雅教育;重宗教,强调宗教精神的养成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当前文学研究与批评现状的分析和对传统研究法和西方现代研究法的比较,指出了二者本身的优劣。同时,文章根据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的要求,从文学本身的性质(审美)与文学生存的大环境出发,指出了传统与现代研究法走向融合,实现两难超越的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国和西方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心理,造成了中西在审丑观和审丑艺术实践上的明显差异.中国侧重于对丑美并存和对比性关系的认知,往往以丑反衬美,美是艺术表现的终极目的,而丑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西方则不仅将艺术创造中的审丑视为能引起快感的观照生活与求知的过程,而且发展到把丑看作社会现实与心灵现实更真实的本质的显现形式,其审丑艺术的表现显得更为直接和普遍.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网络新闻平台都在逐渐超越传统媒体而成为受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中西方由于互联网发展进程、媒体体制法规、网民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在新闻网站的内容架构、频道设置、页面布局、广告投放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7.
温莉 《考试周刊》2009,(16):47-49
时间观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文化能形成不同的时间观。时间观念对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产生很大的影响。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时间观有利于我们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减少文化冲突。本文主要探讨中西方不同的时间观的产生原因与表现,以及在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哲学基础、艺术实践等方面探讨中西移情理论的异同。中西移情理论都认为移情是人之“情”向外界事物的感入与外射,主体和对象之间构成一种和谐的审美关系。两者的不同主要是:(1)“情”的内涵不同。西方所谓之“情”主要指人的性格、人的生命、人的整个精神气质;中国之移“情”则主要指情绪、心境。(2)移情方式不同。西方是扩张的自我同化一切,表现为由“我”及“物”的单向流程;中国则是主体与对象平等相待、互为作用的感应与寄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西方古典喜剧,虽然都是一种笑的艺术,都具有喜剧的基本特征,但是它们又是在不同的文化、政治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按照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运用自己的民族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和演出的,因此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探求其同异,来进一步认识中西古典喜剧的一些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正义观除了昙花一现的墨家外,主要是儒家对"义"(義)的宣扬和阐释,它相对于"仁"更偏重外在的制度设计,但其根源在于内心情感上的"合宜",是立足于自然亲情之上的天经地义的等级关系(礼)。与此相对照,古希腊的"正义"(dike)的特点,一是强调公平或一视同仁;二是强调对不公平的惩罚,不徇私情;三是在人间正义和神的正义之间拉开了无限的距离,使人间正义带上了神圣性,并承认从神圣正义的高度可以对人间正义的不足进行批判或纠正;四是由理性所建立起来的正义原则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理治"是古希腊民主制的基本原则。正是这些特点为西方现代民主制提供了最原始的基因,同时也体现了与中国传统的"义"的思想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