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博大精深与教学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教学方式单一保守与信息渠道复合多元之间的矛盾、学习主体对教学内容的价值质疑及宏观背景上规模扩张与质量保证之间的对立。探寻这些问题解决之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强调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突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人文属性,建立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主体、以相关专题式选修课为辅助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群。  相似文献   

2.
在学术界普遍重视学术专著而轻视教材建设的风气下 ,曹础基教授主编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编著的《中国古代文学》(以下简称“曹著”)于 1 999年 4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不仅为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提供了一套优秀教材 ,而且启发人们对高校古代文学课程路向的思考。笔者从事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多年 ,越来越感觉到在教学中有些关系并不容易处理 ,例如 :传授必要的基本文学知识与培养精深的专门研究能力的矛盾 ;养成严谨的治学品格与开拓创造性思维的矛盾 ;强调对文本真貌的确切把握和引导以当代意识审视文本的矛盾 ;课…  相似文献   

3.
作为典型的传统学科,古代文学及其相关课程教学可以而且应当不断融入现代内涵,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好平衡点,使之既不脱离传统文化特色,又不失当代意义.同时,适当融入地域文学成分,不但可以丰富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其人文素质.略述古代文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即如何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如何引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欣赏批评能力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功能.若借鉴比较文学的意识和研究成果,把中国古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的参照系中讲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文学观念和国际视野,有利于更新传统的封闭的民族文学史观,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深入理解中国文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其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传承的知识非常深远。当前,我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正在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必须注意不同专业课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授课能力、协调处理史和作品之间的讲授关系,并加强应用情境教学法,只有注重这四个方面问题,才能推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学课程是弘扬中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窗口,是后人领略先贤们智慧结晶和深邃思想的门径.时代飞跃、学生需求、教学现状、教育改革等使得古代文学课程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因此,增强古代文学课程的时代性;师生角色转型;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是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由于历时久远,内容广博,与现实生活又有着一定距离,因此,在教学上存在着一定难度。如何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形成卓有成效的教学特色,成为古代文学教学的当务之急。有鉴于此,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必须先从思维观念入手,引导学生明确古代文学的特性,训练其对古代文学的感性思维能力,才能最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诠释了中国古人忠君忧民、坚守文化的爱国思想内涵,极具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是创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有益尝试.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爱国主义教育应遵循“知人论世”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建构文学史观,倡导主题式研讨学习,以实现升华爱国层次、生成爱国信念之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兼具文学与史学的特点决定了文学史课程的教学必须与史学联系起来,或者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于教于学两方面而言,都不能忽略史学背景,否则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会出现碎片化、模式化倾向,也不利于学生系统性、整体性地理解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分析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从而探析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结合当前课程教学现状探析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分析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积极地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师职业化的日趋突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面对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的转向,师范类的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基础教育语文新课标中,特别是在人教版新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人选,对高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明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通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进行了若干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理应包含各民族古代文学,而现行古代文学课程中少数民族文学分量较轻,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多数古代文学史及其作品选教材亟需补充和完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媒类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的变化不适应呈现的五大矛盾关系,尝试性构建了传媒类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满足融媒体时代下对复合型传媒类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载体,其蕴含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念符合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下高校所践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对中国古代文学明清小说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可尝试将其与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内容与设计里,并在考试与考核中注重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把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课程中对培养地方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课程中,教师首先必须要对地方文化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同时,要重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革新课程教学模式,要找准切入点,把地方文化与古代文学课程无缝衔接,要把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还要创新古代文学课程评价机制。通过重构古代文学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怀、提升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也能促使教师的研究从理论走向现实,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占青 《天中学刊》2010,25(5):115-117
在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固然对学生的学有着重要影响,但学生的古代文学基础和文学素养又反过来制约着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只有创造教与学之间良性互动的条件和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改革的重点有3个方面,即要强化学生对古典文本的诵读和积累,强化适应古代文学教学需要的历史学教育,增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哲学解读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播学融合是一种探索性教学模式,它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中国古代文学典籍为载体,建构中国古代传播学思想;另一方面,参照西方传播学研究成果,将研究视域回转到承载中华民族思维方式、感知方式、生活方式的中国古典文学典籍上,挖掘中国区别于西方的传播学思想,打破传播学西方一统论的观点,展现一个区别于西方传播学理论的中国传播学特色.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融合传播学的思想与观念,让学生打破中国古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的专业壁垒,以融通的眼光发现中国古代文学所蕴含的传播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新文科"是一种新的理念,它强调学术的融通性和学科的人文性.从国家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再到每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每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都应该体现出这种理念.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理应发挥其文史哲综合的特色,在"新文科"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一是挖掘出古代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优秀文化质素内化到师生的人格修养当中去,使之自觉地担当起发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二是加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再现场景,彼此融合;三是将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的融合,通过融通的方式,才能使研究更开阔,教学更切实.  相似文献   

19.
黄冈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自 1 978年建立以来 ,始终坚持抓学科建设 ,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1 994年被省教委评为省普通高等学校优质课程 ;教研室 1 995年被省教委评为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研室 ;《古代文学课程建设与教改》1 997年获省政府颁发“湖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1 999年该学科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校科研优势与特色研究领域。该学科拥有一支科研实力强的队伍 ,“九五”以来 ,承担省级以上 (含省级 )科研项目 1 0项 ,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 3项。在楚辞及神话学研究、六朝文学研究、陶渊明研究、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承载的文化传承价值和道德、知识、情感等教育意义是巨大的。然而,在当代复杂的社会、经济、教育背景下,这门课程越渐边缘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门课的课程魅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要发挥该课程的魅力,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学生们对文学原典的阅读。本文结合当代著名大学重视经典阅读的人文教育理念,并结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特点,提出了以加强原典阅读为特色的课程改革思考与探索道路,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