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栏目背景为加强与读者的互动,着力反映百姓的呼声,闽西日报近年加强群众工作部的人员配备,并确定由群工部直接编辑读者热线、社会新闻两个新闻版块,每周4个版。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两个版块都取得了读者的认同,一些栏目受到广泛的欢迎。读者热线版的《登高  相似文献   

2.
我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已有20余年,其间采写和编辑了大量的舆论监督稿件,且获得了大量的奖项。《闽西日报》的舆论监督版面原为半个月一期的《读者之声》,在报社党委、编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3年7月成立了群工部并将舆论监督版面设为现在影响较大的《读者热线》版,由我担任编辑至今。2006年,《读者热线》版头条栏目“登高视线”被评为“福建名专栏”。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我的头条舆论监督稿件大多来源于刚从事新闻行业的年轻记者,由于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所提供的稿件往往缺乏舆论监督稿件所应具备的“五性”,即:思想认识的统一性、把握问题的全面性、文章结构的合理性、文章标题的准确性、社会反响的认同性。本文就如何采编《闽西日报·读者热线》版粗浅地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3.
《闽西日报》舆论监督版《读者热线》于2003年7月份开始由本人负责组稿编辑至今。近四年来,该版作为福建龙岩市的主要舆论监督窗口,取得了很大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熊星南 《新闻知识》2000,(10):27-28
当今的各类报纸,大凡都设有“读者热线”电话,通过热线电话,了解读者的愿望,反映群众的呼声。深圳晚报自1994年创刊以来,就一直在报社群工部设立一部“读者热线”电话,并且从未间断地在报纸的主要版位开设“热线电话”专栏。通过热线电话,受理读者的投诉,反映群众呼声与愿望,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一些问题的解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的习惯性操作只是:编辑记者接听读者打来的热线电话,或在报纸上直接接到刊发呼声,或经过再调查采访写成文章,或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促使一些问题解决。如此长期这样…  相似文献   

5.
文摘版虽不是一张报纸的主角,但调查显示,读者对文摘版的阅读时间和兴趣明显高于其他类版面,有的报纸文摘类版面已占到总版面的55%。文摘版吸引读者的程度,对一份报纸的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党报来说,如何办好文摘版,考验着决策层和编辑的综合素质。本文试对党报文摘版面的编辑工作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1994年元月1日《平顶山晚报》创刊时,便设立“热线电话”栏目,每天筛选三条左右有典型性的读者来电刊发在一版。针对反映的问题,记者帮助读者奔波,一有回信,便以“热线回音”的形式反馈。1999年,“热线电话”栏目挪至二版,易名为“读者热线”,占据1/4版面,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  相似文献   

7.
李冬明 《新闻传播》2005,(11):37-38
目前,都市类报纸热线信息已经成为各报本地新闻版或社会新闻版最主要的内容。有人做过统计,一周内,北京各主要都市报的热线版新闻有80%来自线人报料。其中《北京晚报》热线新闻部每天24小时接听热线上百条,95%以上来自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由此,可以说热线信息已经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一个重要的新闻资源,要开发热线新闻资源,关键点在于如何对热线信息进行整合,这将成为各报增强竞争力的一个法宝。  相似文献   

8.
台州日报热线新闻版抓了"三个注重":注重用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的"事",最具时代意义的人物和新的思想价值观念,新的表现手法吸引读者;注重不断捕捉党报读者群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使编辑主观可读性和党报读者心中客观的可读性有机对接起来;注重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有效发挥新闻干预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华新闻报》2月10日一版“新闻点评”专栏刊登岳平的文章,高度评价了《华商报》自去年9月全国再就业会议在北京召开后,在固定版面推出“下岗职工再就业,一天一个金点子”系列报道。其中有:无水洗车、粮油连锁店、长途话吧、手机加油站、加工水晶、皮鞋美容等几十个创业“金点子”。这些投资方案不仅有来自本地的读者,还有北京、上海、南京等读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文摘报刊和文摘类版面众多。为吸引读者,各报在遵循自己的编辑方针和办报宗旨的前提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在版面内容上做文章,有的在版面风格上下功夫,甚至有的办成类似“新闻观察”版面,旨在吸引读者。 笔者发现:尽管各报的文摘类版面选稿内容各有侧重、编辑风格互有异同,但成功的文摘版面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版面内容可信度高、可读性强、可用价值大。笔者在此从文摘稿的可信性、可读性和可用性三方面,谈谈文摘版编辑工作中的选稿原则及体会。  相似文献   

11.
王瑞琴 《传媒》2012,(10):64-65
正办报人常说,编辑报纸"无米难为炊",强调的是要有新鲜、准确、鲜明、生动的好稿件、好文章;从另一方面看,有"米"还需巧下锅,这里是说有了大量的好稿件、好文章,编辑还应当讲究编辑章法和技巧,力求提供给读者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文化大餐"。这里所说的技巧体现了编辑的创造性劳动。笔者就近年来编辑《太钢日报》"热点关注"版的实践谈几点体会。精选头条新闻,让标题耀眼,打动读者"热点关注"版的稿源来自新  相似文献   

12.
健康版,如今在综合类报纸上也演起了重要角色,由于它容易吸引读者,而让办报人欲罢不能。但近来各种健康版面良莠不齐,有的仅仅作转抄转编,甚至以不真实的医药软广告充塞其中,误导读者,最终失去了报纸应有的诚信和权威。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健康版的编辑工作,在这个“舞  相似文献   

13.
王士贞 《记者摇篮》2004,(11):33-33,31
时下.不少政务类和工作类报道即使新闻性很强,但由于标题制作得不精不巧,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但是。报纸又必须经常发表这类报道。有些还要作突出处理,这就需要我们攻破这个难点。从新闻编辑实践看。要制作好这类报道的标题,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挑出最能表现主题和最能体现新闻内容的新闻点。因为在这类报道中。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往往淹没在大量的成绩、问题、经验、做法、数字甚至领导讲话和活动之中,这给我们在很短时间里找准新闻点,带来很大难度。如果不能在标题中挑出新闻点.首先看到的是工作味、会议味和公文味较浓的标题,就难以勾起阅读全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一、地市党报做好热线新闻大有可为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闻热线正成为各家媒体力推的一个品牌,尤其是各大都市类报纸,纷纷开辟了热线新闻版,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15.
<正>时事编辑是报纸编辑工作的核心,要负责将新华社的新闻稿件转化为实际的社会价值,以满足读者的需求。编辑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传递思想,激发读者的兴趣,推动社会发展。可以说,编辑是报纸将什么样的精神食粮传递给读者的决定者。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时事版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它不仅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还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因此,如何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使时事版更具特色,成为时事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北京晚报文化新闻版自今年开始创办“名人热线”栏目以来,已先后邀请了30余位文化及演艺界名人出任“热线”值班员。如今,这个栏目不仅已经成为一道“特色菜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在社会和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文化名人的报道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强化读者意识 作为一份在党的领导下为百姓办的报纸,北京晚报文化新闻的报道无疑也应以贴近百姓、服务于读者为宗旨。因此,所设栏目必须首先考虑读者需求。“名人热线”的开办恰恰适应了读者关注“名  相似文献   

17.
翻阅各地报纸,细心的读者都会为它们近年来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所打动。各报新的版面设置、新的版式设计、新的办报风格……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小报改为大报,大报小报四版扩为八版、八版扩为十二版……一个前所未有的改扩版热潮正滚滚向前涌动,改革和竞争已成了我国报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但我们稍稍留心一下,会发现有的报纸改扩版非常成功,读者好评不断,有的则不怎么样,还有的甚至走了回头路。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搞好报纸改扩版?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求我们解决好在新形势下如何办报和如何办好报的问题。 一、…  相似文献   

18.
编辑的受众意识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编辑的读者意识,有诸多文章论及.有的提出要"强化图书编辑的读者意识";有的提出编辑要做到"心中有读者 ,眼中有市场"; 有的专门分析"读者意识的层次结构及内涵";有的干脆提出了"创造读者"的观点.其实,影响图书销售和出版业发展的不仅仅是读者,更重要的是受众.编辑要有读者意识,更要有受众意识,甚至有编辑提出了"受众第一"的原则.因为,编辑活动追求的是出版物的最佳传播效果,其标志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受众.出版物的文化价值越高,传播效果越好,获得的受众就越多,相应地,出版社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因此,受众应该是编辑活动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闻媒介的发展,时事新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作为<塔城日报>国内版编辑,每天要面对来自新华社的上百条时事新闻稿件.编辑要从这么多新闻稿件中编选出八九条(<塔城日报>是八开的小报,每期只有一个国内版)来组织一个版面,必须要从多个方面人手,才能编辑出版式美观大方、冲击力强、内容丰富,让读者喜爱的版面.那么,如何让时政新闻更精彩?在此,笔者谈一下对编辑时事新闻版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党报等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日益受到挑战,不少事件在网络上舆情汹涌之后,才有传统媒体跟进报道。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社会事件上,本地传统媒体的沉默也不断被民众所质疑。作为《闽西日报》舆论监督版"读者热线"的编辑,笔者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也常常感到,地市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压力越来越大,监督难、监督不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