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年2月28日,是大学开学第一天.吴廷俊院长却在几天前就开始了他的工作。在接受我们采访之前.他刚刚参加完学校的一个会议。一回到办公室,他便和我们聊了起来。年整60岁的他,以他那特有的求真风格纵谈新闻与新闻教育,做真人与做真新闻、做真学问……我们一一记录下来.希望它能引发更多新闻专业的学生和新闻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陈栋 《今传媒》2010,(5):4-6
张昆,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组成员、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  相似文献   

3.
张昆,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组成员、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4.
陈栋  王丽明 《今传媒》2007,(12):4-5
吴廷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史研究会会长等职.专著《新记大公报史稿》获第三届吴玉章新闻奖;《马列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史》获湖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新闻业历史纲要》获湖北省优秀新闻论著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张强 《新闻前哨》2014,(6):43-45
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名师群像中,顶着一头白发的赵振宇教授,给学生留下了独特而深刻的印象.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刚刚出版了第三本新闻评论专著《新闻评论通论》的赵振宇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陈栋  王丽明 《今传媒》2005,(8X):4-6
孙旭培,1944年12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汉族:196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10月起任《人民日报》记者。1983年6月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代所长,所长。曾任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中国新闻年鉴》编委、中国新闻法起草小组成员。2001年4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重点研究新闻理论和新闻法。出版过《新闻学新论》《新闻侵权与诉讼》《华夏传播论》、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地方新闻网站对中国互联网建设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占据什么地位? 钟瑛:地方新闻网站由于数量多,分布广,犹如神经末梢遍布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在新闻资源、政策资源、本土资源等方面具有多重优势,在中国互联网建设和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于松明  张璧琳 《今传媒》2011,19(3):11-13
2003年10月10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正式成立,方延明教授为首任院长。在方院长的带领下,新闻传播学院的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这篇专访中,方院长对该院的办院经验予以介绍,同时还探讨了新形势下新闻记者的使命、角色与特点、新闻自由和新媒体等值得学界、业界人士关注的问题,希望能给广大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晋筠  吴凡 《新闻与写作》2005,(11):40-41
采访蔡铭泽院长时,他说自己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对认准了的那件事,就要咬着牙坚持到底,也许正是这份执着和创新的愿望逐渐改变着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改变着如我们一样的学子。  相似文献   

10.
孙旭培,1944年12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汉族。196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10月起任《人民日报》记者。1983年6月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代所长,所长。曾任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中国新闻年鉴》编委、中国新闻法起草小组成员。2001年4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重点研究新闻理论和新闻法。出版过《新闻学新论》《新闻侵权与诉讼》《华夏传播论》、《当代中…  相似文献   

11.
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建院30周年之际,笔者采访了该院院长张昆。  相似文献   

12.
13.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是全国第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创办的新闻系,多年来一直秉承"特色办学显实力,锐意进取求发展"办学方针,不断地革新课程体系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院取得快速的发展。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张昆,让我们聆听他在新闻传播领域及办学育人方面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范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刊采访!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对传媒法制的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博弈日趋激烈,随之而产生新闻传播问题也纷繁复杂,贵学院在新闻传媒法制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传馨 《今传媒》2016,(6):1-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新媒体、新技术融入创新教学,教育理念翻新重塑,教育模式多位一体,在新的教育时代,这从根本上提升了中国新闻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新中国天津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的摇篮,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展素质教育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对新时代教育的理解,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新闻传播优秀人才。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本院院长孙瑞祥教授。孙教授从事新闻教育工作30余年,爱生如子,待生如友,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肩负着新闻教育的责任,推动着他在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勇敢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孙瑞祥教授和广大学子共同行动,一同思考,为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而不断努力着……  相似文献   

16.
从视经营话题为禁区,到全面探讨媒介产业化、媒介集团化等问题,中国的媒介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之道。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丁俊  相似文献   

17.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享负盛名的传播教育及研究中心,尤精于国际传播、新媒体、流行文化和大中华传播研究,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广泛聚集海内外学者,极大地促进了港、澳、台与祖国大陆乃至国际华人华侨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国际传媒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在文化研究领域,他深入亚洲流行文化研究和理论建设,成绩斐然;在媒体全球化研究方面,他注重研究文化产业和在中国与亚洲的跨国媒介企业,建树颇高;在香港本土文化研究方面,他潜心研究香港电影工业在面对好莱坞和其他国家强大竞争下的生存途径,观点独特;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他致力于培养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传播人才,理论创新……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冯应谦。  相似文献   

18.
学科协调,作风扎实,理念创新,科研有用。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学院气氛,也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的目标。——方延明  相似文献   

19.
传馨 《今传媒》2016,(11):1-4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梁院长,您好!非常荣幸采访您.我看到您的博客名是厚夫,这也是您的笔名,请问您取"厚夫"为笔名有何含义? 梁向阳:你好,感谢《今传媒》的采访,让我有机会和读者进行交流!文人善用笔名,不外乎一些原因:如不想让读者知道作者的真实身份;在笔名中寄寓心志等等.我起笔名时,这两种心思均有.  相似文献   

20.
艾涓 《今传媒》2016,(9):1-3
编者按: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成为当前的主流趋势,互联网传播环境为传统行业带来快速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对其提出更高要求。新媒体传播技术日臻成熟,大数据、云计算、“双微”等成为网络传播环境下衍生的新名词,传统新闻教育事业也在新媒介环境下得到快速发展,但新闻传播教育同时也面临着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转变,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到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韩教授在多年的新闻教育事业中,对高校人才培养有自己独特的理念。面对当前媒体格局的变化,韩教授提出要将传播技术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将相应的学科知识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科基础课是当务之急的主张。让我们一起走近韩院长,感受他在新的传播格局下对新闻教育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