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桥的生活改变了徐志摩的一生,这段生活奠定了他的政治观,艺术观,转换了他的职业嗜好-成就了一个名的诗人和散家。康桥成了诗人的精神依恋之乡。名的诗篇《康桥再会罢》《再别康桥》及散《我所知道的康桥》等诗,就是受康桥的生活影响而名世。热爱自然,追求爱情,向往理想,渗透在徐志摩的字里行间。别情离绪的意蕴,音乐旋律的美感,性灵意象的构筑,情景交融的描写,飞动飘逸的婉约风格,做到了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和协统一,浓浓的“情”味贯穿在徐志摩诗之中。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在其短暂的康桥留学生活中,经过康桥化的洗礼,形成了他终生无法解开的“康桥情结”,并外化央其大量诗中,本试图通过对其部分作品的分析来加以印证,并进一步探究徐氏这一情结的形成过程 及过程及其对寺人后期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散文与康桥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文化比较与比较文学角度,阐述了徐志摩的散文创作与康桥文化的内在联系。认为康桥文化使徐志摩的散文在思想倾向上打上了“中庸”的特点,在文化特征上体现为一种“人道爱”,在散文风格上呈现出一种散漫无羁、自由放纵的结构特征。徐志摩的散文在整体格调上具有较多的个人性和闲适性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在7年的时间里,持续以“康桥”为题材创作新诗,这是诗人短暂生涯里的突出现象。这一现象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关于“康桥情结”的表现与产生原因,一是关于诗作情感与艺术表达的问题。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实际上揭示了徐志摩诗作的基本问题,即吸取经典英语作家作品的优长并运用于自己创作之中的艺术目标。  相似文献   

5.
康桥是徐志摩的第二精神故乡,译诗是其最初的文学尝试。康桥译诗是跨文化杂和的文本,充满了异质文化的较量,记录了徐志摩文学人生的转变及其在康桥的心路历程的踪迹。  相似文献   

6.
“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剑桥是英国东南部城市,位于剑河(即“康河”)之上,英国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就在这里。剑桥大学创立于1209年,由数十个学院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新月派”代表徐志摩于1920年9月从美国到英国,先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政治经  相似文献   

7.
诗人徐志摩在他的名作《再别康桥》一诗中所表露出来的对康桥的无限眷恋以及离别时刻的哀婉感伤,理应是情结的一种,可称为“康桥情结”。康桥唤醒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使其对美的执着追求、亲近自然的强烈愿望以及人生的自信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表征媒介,以诗的样式传达出来,呈现给读者。从诗作的内容看,爱、自由和美,是徐志摩自我意识的合理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在英国剑桥留学期间所记《康桥日记》的下落已经明晰.我近读胡适日记,便知道了这争来要去的三册日记的下落.  相似文献   

9.
王忠杰 《考试周刊》2012,(39):10-11
徐志摩的散文情感充沛,文采斐然,呈现出浓丽华美、空灵飘逸的独特个性。本文以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修辞手法为例,探究徐志摩散文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张燕 《考试周刊》2012,(19):12-13
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集中体现了他“爱、美、自由”的单纯信仰和人生追求,向我们袒露了至情至性的纯关人格和人性。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笔下的英国形象只有康桥,康桥是他永远的精神依恋之乡。诗人不仅给我们展现了康桥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给我们描绘了一副各色英国名人的图画。本文从形象学的角度人手分析徐志摩笔下的异国形象,试图达到一种文化对他者文化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2.
于一个为爱而生的人而言,观人察物,必处处含情。情到浓时,则会因爱而瘁。品徐志摩,一定会明白什么是浸染在血液中的与生俱来的爱。他爱诗文,是以叛逆父训去了他的"康桥";他爱徽徽(林徽因),即便永远抓不住,冀求真爱的萌芽就足以让他决然叛出家门,斩断了那令他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的康桥诗包括在剑桥读书时的作品,也包括对剑桥自然景观的描绘,具有很多的共性,那就是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语言美。《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康桥诗的典型代表,研究《再别康桥》的艺术性与文学性,可以对康桥诗有一整体的把握。本文以《再别康桥》为例,来研究康桥诗的艺术魅力与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笔下的康桥,现在我们都叫它的另一个名字——剑桥。虽然那首著名的诗里提到的"康桥"是特指剑桥大学,但作为游客的我,却不能不关注这所学府所在的剑桥小镇。  相似文献   

15.
康桥在徐志摩的心目中有着独特的位置:他的"单纯信仰"是在这里形成的,即"爱"、"自由"和"美".这个"单纯信仰"曾经让徐志摩迷醉并为之上下求索;但现实并没有为其理想的实现提供可能.当失意后的徐志摩又一次来到康桥却只能凭吊他的"单纯信仰"了,而《再别康桥》就是他为自己的"单纯信仰"所唱的挽歌.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许多诗作中往往摒弃了具体情境产生的伤感与凄凉,流露出大恸无言的平静,真正达到了至情而后无情的境界。并且徐诗常常展现出渴望脱俗世,与天地合一飞升物化的思想,以上两点与庄子顺应自然、不作人为损益的观点达到了某种程度的暗合。对人生达观信念使其作品显示出滤过滥情后的纯净,以及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于技巧上的可贵超越,虽然徐诗中有许多互相矛盾的方面,但不可否认达观的人生态度与物化思想是其优秀诗作中两个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徐志摩的爱情诗中体现出一种积极入世的绅士精神,而老庄思想中的超脱又给了其诗歌飘逸灵动的姿态,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契合成就了其诗歌的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18.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河。河的名字是葛兰大,也有叫康河的。河身迂回曲折,上游有著名的拜伦潭——当年拜伦常在那里留连;有一个老村予叫格兰骞斯德,其中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花果累累的树荫下喝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予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下游是从骞  相似文献   

19.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结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康桥是Cambridge的音译,它不是桥而是一座小镇,通译剑桥,徐志摩笔下的“康桥”是剑桥太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