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喝茶品茗是不是为了去想象幽幽思古之情。“一杯永日醒双眼”,喝上一杯好茶,领略茶中的绿色和香气,端起茶杯时应该是一种期待。新沏的茶,只有趁热享用,才能品味出其中的丝丝缕缕,沁心透肺的独特芳香。  相似文献   

2.
明代苏州的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周文宾被称为“吴门四才子”,他们常相偕游玩唱和,以为快事。一日,四人来到泰顺(今属浙江)境地,酒足饭饱后,个个昏昏欲睡。唐伯虎道:“久闻泰顺茶叶乃茶中上品,何不沏上四碗,借以提神。”片刻,香茶端上。祝枝山说:“品茗岂可无诗?今以品茗为题,各吟一句,联成一绝。”于是,唐伯虎便开始吟道:“午后昏然人欲眠”,祝枝山续道:“清茶一口正香甜”,文征明接着吟道:“茶余或可添诗兴”。周文宾最后作结:“好向君前唱一篇”。这边话音刚落,邻座一位茶客即站  相似文献   

3.
品茗斋主语: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欢迎大家走进我们的“语文知识茶座”。在茶室中,大家可以自由品“茶”。本期我为大家准备了三道功夫茶。我深信,无论你细心品味其中的哪一种茶,那幽幽的牵你魂魄的艺术气息,都会使你留恋忘返。衷心祝愿大家成为“茶室”的常客,但一定要记住,品茶是要付“费”的———那就是把你读过的有趣味性、益智性的好文章,快快寄给我们。那么,品茗斋主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感谢你们的。  相似文献   

4.
    
茶与小说——《红楼梦》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这部旷世奇书几乎是以茶演绎展述情节内容的。《红楼梦》中的茶与文人雅士、琴棋书画融为一体,极富诗意。作者曹雪芹可称为清代著名的“茶学博士”,他对茶的属性、茶具、茶水、品茗要略等茶艺事项认识得非常透彻,全书共描写茶事活动有280处之多。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文人茶客的最杰出的代表当推苏东坡,他与茶结缘终生,几乎到了嗜之成癖的地步。他还自觉地引茶入诗,从而为后人留下了—笔宝贵的茶文化遗产。宋代的品茗艺术包含着诸多的审美因素,大体可概括为味之美、器之美、饮之美、境之美。品赏苏东坡的咏茶诗就可以很好地领略宋代的品茗艺术。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阅读》2005,(4):54-54
一群人喜好喝茶的人,闲来无事,定期邀约品茗话家常。大家的乐趣之一,是找出各式各样的昂贵好茶,以满足口欲。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茶的国度,诗的海洋,孕育出茶诗这一独特的文化载体。陆游一生嗜茶,精于茶艺,好赋茶诗,茶诗数量为历代诗人之冠。其茶诗并未辄止于高雅浪漫的品茗形式,而是寄托了诗人的人生感怀和哲学思考,以独特的艺术视角,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中秋月圆,美女主持王冠又要给我们介绍什么新菜式呢?哦,原来是中秋节的传统节目月下品茗。泡上一壶好茶,点上一桌Easy厨房的招牌菜点,埋头品尝,好一番美味在心头啊!  相似文献   

9.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嗜茶如命的杨万里杨万里是一位诗人。据说,他在写诗的时候喜欢端上一碗好茶,一边吟诗,一边品茗,往往能够文如泉涌,写出来的诗文都带着茶的清香。  相似文献   

10.
品茗审美的“意蕴层”是超越形式的审美体验。它是基于茶的存在与人的思考而进行的再创作。本文讲述了文学创作中的“深思”与茶文化之间的相关、相连之处。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大观     
文化与茶茶为国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但是,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并记于史册,传于后世,却是与历代文人墨客分不开的。茶诗:自古诗家多茶客。唐诗人姚合曾不惜以诗乞茶:“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到了元代诗人刘秉忠笔下,更是一语道破诗家爱茶的真谛:“铁色皱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茶联:茶联常悬于茶室或茶店,着力宣扬茶功茶效,以广招徕。如:“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等等。阅此类对联,岂不勾起品茗的雅兴?茶画: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墓葬中…  相似文献   

12.
谐趣园     
茶联趣谈我国是茶的故乡,历代文人墨客在品茗之余,留下了浩如烟海又妙趣横生的茶联。明代学者黄谏把广州三元里鹿鸣岗下的鸡爬井认定为  相似文献   

13.
茶联趣谈     
《老年教育》2008,(11):38-38
我国是茶的故乡,历代文人墨客在品茗之余,留下了浩如烟海又妙趣横生的茶联。明代学者黄谏把广州三元里鹿鸣岗下的“鸡爬井”认定为佳泉名井,誉为“广州第一泉”,为此他撰书对联:不能洗耳:可以清心。联语借水为喻,将洗“耳”之典反其意而用之,表达自己不甘寂寞,愿尽其才治理国家的愿望。下联用茶具上的“可以清心”之语,除说明饮用此井水烹茶可使人心清气爽之外,还蕴含洁身自好、清廉待人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孤岛品茗     
我想从你的栏目名说起。所谓“孤岛品茗”,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在一个鸟不下蛋兔不拉屎的荒凉的小岛上独自一个人烧壶开水泡点茶叶末子喝”。可能这么解释理解有点儿焚琴煮鹤大煞风景之嫌,一点儿也不附庸风雅,可这绝对是实情。品茗,这么高贵的活儿,怎么能孤家寡人自己在孤岛玩呢?至少也得去××茶艺馆香茗在侧红油添香才算得上“品”呀。退一万步讲,勉强将就“孤岛品茗”这个命题成立。那这个“品茗”也决非喝茶那么简单。所谓“品茗”,实际上应是品尝寂寞体验孤独。现在孤独有一种被人说滥了的感觉,仿佛一夜之间,孤独成了自由出…  相似文献   

15.
自高僧隐元隆琦东渡弘法开启日本新的饮茶方式和“和敬清闲”煎茶道变革思想后,以追荐、赏画品茗、贺寿、博览会等为主要目的的煎茶会随之应运而生。作为茶文化现象的记录与见证,对留存于世的日本各地藏51本煎茶会图录特质做系统分析,可窥一斑而知这段社会风尚。图录又是一种“组织方式”,以好茶的契机成功集聚同道文人,构成初具规模的日本煎茶文化生态圈。图录编撰的结构形式、呈现的审美追求、所记具体茶席实物名称功能更是直观呈现崇尚中华文化的“和”之道。这一图像史料,是关涉日本茶文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文献,彰显了文人引领茶会风尚的作用,堪称茶史建构中的重要篇章,亦为明清中日文化交流的侧面。  相似文献   

16.
听课随想     
公开课不是经过彩排的文艺表演,越彩排越会招来倒彩。公开课不是“样板课”。若是毫不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招一式的硬搬“样板”,是有可能砸锅的,若是过分强调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一点一滴也不肯吸取,也将一无所获。二头道茶是生涩的,品茗,倒是二三开的茶水好。但教学不是品茶,头一道如果生涩了,学生就感到索然无味,兴趣大减。课堂教学需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品出滋味来。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句禅宗话语,对语文教学也不无启迪。字、词、句、篇、  相似文献   

17.
伊朗是茶叶生产大国,也是茶叶的进口、消费大国,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特殊的国情,伊朗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伊朗人民不但好饮茶,而且嗜茶成癖,不可或缺。通过对伊朗茶俗的由来,品茗的方法、功能和意境的研究,可以增强我们对伊朗茶俗及其文化内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7月10日 晴 闲来品茗,常有书卷相伴,喝茶读古诗,那是一种别样的享受。茶泡古诗,从古人的诗句中品味着茶香,便有了更多对茶韵的感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茶馆与茶联     
在我国各地的茶馆、荣楼、茶叶店的门口和厅堂墙壁上,经常可以见到茶联。茶联不仅给人以古朴高雅之美.还可以使人增加品茗情趣。  相似文献   

20.
清茶润心     
在《于丹趣品人生》里,于丹讲到茶时说:“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生。有茶的Et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