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蜀道难》主题八说《蜀道难》是李白诗作中的名篇,殷《河岳英灵集》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蜀道难》的艺术成就是有口皆碑的,然而对其主题,历来却众说纷纷,综合起来,有以下八种说法。一、危房杜,罪严武。唐...  相似文献   

2.
李白《蜀道难》时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蜀道难》一诗自面世以来,不仅给诗人带来了极高的声誉,而且引起了历代诗评者的极大关注。要真正解读该诗意境和结构方面的佳境妙笔,必须准确把握时间、空间意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唯其如此,方能透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以“浪漫派”载入史册的。但唐代浪漫派诗人不止李白一个,陈子昂、高适和岑参、杜牧,其诗风都属浪漫一派,现实主义的自居易也有浪漫诗作《长恨歌》。  相似文献   

4.
关于李白《蜀道难》一诗的主题思想,历来说法不一,且大都只是三言两语,并无详尽分析。本论文针对这种情况,密切联系诗作的时代背景,从诗的显著的艺术特点——极度夸张和贴切比喻入手,经过详尽分析,指出诗歌的主题是作者通过对蜀道山川极度夸张的描写,暗喻当时政治的黑暗恐怖及文人仕途的艰难,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相似文献   

5.
李白《蜀道难》的寓意历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对六种寓意的考辩,从它莫衷一是的结论中进一步探讨了该诗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6.
李白<蜀道难>的寓意历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对六种寓意的考辩,从它莫衷一是的结论中进一步探讨了该诗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李白代表作《蜀道难》的创作年代、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光富 《九江师专学报》1996,15(2):73-75,80
李白名篇《蜀道难》的主题是什么?众说纷纭。笔者新议,认为《蜀道难》的主题是极言国家局势的危殆,并以之正告玄宗,重用亲近奸Wang之臣,国家祸乱必至,并抒写了诗人发现“盛世”将倾的惊愕、焦急、忧虑及怨愤之情。  相似文献   

9.
李白《蜀道难》的主题,自中唐以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唐范摅言为揭露严武镇蜀酷虐而作(《云溪友议》);宋沈括言为抨击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居官横暴而作(《梦溪笔谈》);元萧士赟言为嘲讽禄山  相似文献   

10.
<蜀道难>一诗,是李白古体诗中的杰出代表,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这首诗千年传诵,意高调殊,感情热烈奔放,风格豪迈雄健,读之势夺神骇,心折骨惊,被人称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①,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但古往今来,论其艺术者多,谈其主题者少.这大概是因为<蜀遭难>一诗的主题思想含蓄深刻,令读者莫衷一是.然而就此避而不谈,实为学者所不尚,为师者则失"传道授业解惑"之本分.  相似文献   

11.
关于《蜀道难》一诗主题之争,由来已久,至今尚无定论,在古今各种评注、诗话、专论中主要有:危房杜说、刺章仇说、讽幸蜀说、咏蜀说、“送友人入蜀”说、寓“仕途坎坷”说等说法,鉴于此,教材和许多参考资料都采取了规避主题的做法,认为“诗歌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形势,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显然欠妥,为送友人入蜀而作实质上暗寓着作者因人生际遇而生仕途坎坷的感叹,此应为本诗不可争辩的主题,理由如下:一、从作者的思想传承看李白(701-762),幼年时期接受过其父的传统教育,自…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教完李白乐府旧题诗《蜀道难》之后,被诗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夸张、新奇的想象、灵活的章法、宏伟的气象所折服。诗人对蜀道雄奇险峻特点的描写,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于诗人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和变化莫测的笔法。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  相似文献   

13.
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由于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为送别朋友入蜀作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以自秦入蜀为线索,描写蜀道艰难的送别诗,诗歌表达的主题是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蜀中政治前途的忧虑。笔者有不同看法:这首诗借蜀道的艰险表现了作者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官场生活,是一曲坎坷艰险的人生悲歌。一、从人生经历辨主题《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从表面上看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和《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送别诗不同。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五岁时随父从出生地(中亚的碎叶城)迁居四川彰明(江油),可以说自小对四川的…  相似文献   

14.
李白《蜀道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由于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入蜀时作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以自秦入蜀为线索,描写蜀道艰险的送别诗,诗歌表达的主题是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蜀中政治前途的忧虑。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这首诗借蜀道的艰险表现了作者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官场”生活,是一曲坎坷艰险的人生悲歌。一、从人生经历辨主题《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年),从表面上看一首送别诗,但它和作者其他送别诗的内容有所不同。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五岁时随父从出生地(中亚的碎叶城)迁居四川彰明(江邮),可以说自小对四…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蜀道难》,“惊天地,泣鬼神”,是一曲浪漫主义绝唱,千古争诵!对于《蜀道难》的思想,自中唐以来就众说纷纭:有说是讽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有说是讽户部尚书兼御使太夫章仇兼琼的;有说是讽唐玄宗幸蜀的。这都不符历史真实,多近穿凿.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则云“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涂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明人胡震亨也说:太白为蜀人,自为蜀咏,不必实有所指。此说未免又低估了它的思想性。近几年来,有些同志在“李白两入长安”的前提下,认为此诗作于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开元十九年,主题思想是:表现“备受  相似文献   

16.
一、“自然之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在诗中,诗人紧紧围绕着蜀道高危、险要的总体特征,描绘了众多的自然形象,形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了蜀道雄奇壮美的形象。试看:山岩险峻,绝壁森严;剑门峥嵘,关塞路断;鹤飞不过,猿猱愁攀,子规悲啼,飞鸟不安;枯松倒挂,古木参天;飞湍扬雪,瀑布挂川;明月皎皎,星辰当巅。而且,诗人还将有关的神话传说精心融于诗篇之中,使得蜀道更具有神秘而诱人的色彩,更显得情趣盎然。这里,有古蜀国国王蚕丛和鱼凫的开国之艰,有五位壮士中途遇难化为五岭从而沟通了秦蜀之地的壮举,有羲和遇险…  相似文献   

17.
李白《蜀道难》描写由秦入蜀之蜀道,已为公论.然古由秦入蜀非仅一道,李白所述者何?古今注释家多阙.翻检古藉,古由秦入蜀,多由今西安始发,先至汉中以为中转,而后抵成都.《读史方舆纪要》:“汉中入关(指关中地区)之道有三,而入蜀之道有二.所谓入关之道三者:一曰褒斜道,二曰倘骆道,三曰子午道.所谓入蜀之道二者:一曰金牛道,二曰米仓道.”又“汉高祖烧绝栈道(指褒斜栈道),因别开西路,从故道(今凤县东北)出,以袭陈仓(今宝鸡).”此道古谓之陈仓道.据此,由秦入蜀,以汉中为中转之蜀道当划为南北两段:自西安至汉中为北段,其路有四,即陈仓道、褒斜道、倘骆道、子午道.此四者,虽开通有先后,兴废有变迁,然于唐代皆为通途.自汉中至成都为南段,其路有二,即金牛道(古称石牛道)、米仓道.此二者,自秦汉开通以来,通畅古今,唯米仓道路迂且遥,用之者少.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诗作极其丰富,李白从未自编诗集,唐代也没有一种渊源有自的李白诗集定本流传下来。因而李白诗歌的文本面目常纷繁杂乱。通过比较诸多李白别集版本和选录李诗的各类总集,考辨出李白乐府诗《蜀道难》文本有三十一处异同。文本在流传过程及后世阅读接受中的真实面貌差异较大,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化发生学,诗歌节奏产生于情感,情感发生于生理,生理发生于自然。《忆秦娥》是诗人对生命之死的考问,惊梦-伤别-望绝-忧死四种情绪相互引发,相互回答,形成独特声情。《蜀道难》的语言仍可见出人类“童言”与诗歌舞的密切关系,其声韵发生于蜀地山水和相互化入化出,激励着读生理的雄性激素和心理的成功俗望,其逻辑,时间层次再现了宇宙的发生发展,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之生的追思。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文化发生学,诗歌节奏产生于情感,情感发生于生理,生理发生于自然。《忆秦娥》是诗人对生命之死的考问,惊梦—伤别—望绝—忧死四种情绪相互引发、相互回答,形成独特声情。《蜀道难》的语言仍可见出人类“童言”与歌诗舞的密切关系,其声韵发生于蜀地山水与诗人的相互化入化出,激励着读者生理的雄性激素和心理的成功欲望,其逻辑、时间层次再现了宇宙的发生发展,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之生的追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