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再到中共中央新的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西到中”、“从传统到现代”、“继往开来”、“以史育今”6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都随着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的进步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符合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基本原则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3.
在对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及其历史进程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江总书记5·31讲话与时俱进重要论述的指导意义以及如何才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武装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当前,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基础上,以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持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人民群众,使之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尺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史。时至今日,这一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经历了一个理论斗争引领理论发展、理论斗争遮蔽理论发展、理论斗争复兴理论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然面临着理论斗争与理论发展问题,面临着在理论发展过程中与教条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分化演化和宣传...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理论 ,既是对中国共产党 80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又结合新的时代特征 ,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 2 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早期的研究中认为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必然发展途径,但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进入上升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已经不具备了,与此同时东方社会由于资本的扩张导致原先封闭的状态被打破,被迫参与到世界市场和分工中来,并且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革命战争,这让马克思开始重新审视东方社会,认为俄国、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由于国情的特殊性,可以成功跨越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知识体系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多样性。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提出要加速资本主义发展从而缩短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阵痛,列宁更是从理论到实践实现社会主义的第一人,不仅成功实现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且提出了许多捍卫社会主义革命果实,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开创性理论成果,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学习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是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继承小平同志光辉遗志,高举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最具价值的事情。在实际中发展和验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最为显的特点和标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要想全面实现十六大确定的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发扬小平同志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先进生产力是以人为主体的动态发展的生产能力,其主体具有先进的认知、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能力,以及内含先进的生产协作关系。“先进生产力”理论克服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静态的、机械的和较为极端的局限性,突出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许多现实矛盾和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主要包括生态危机理论、消费异化理论、稳态经济理论 ,主张建立以“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的稳态经济。这些观点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和发展本质的继承和创新,是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它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丰富了发展内涵,开拓了发展思路,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通过社会生产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目标和最终理想。这种旨在社会发展的价值关怀,关注人的未来发展,关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社会批判及美好向往绝非今日才有,而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诠释。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作为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显示出鲜明的科学性。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恒久魅力。  相似文献   

14.
理论灌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形式。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背景下,加强灌输理论的科学化、合理化研究,对改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毛泽东时代就已经开始,现在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人民紧跟时代步伐,改革创新,汲取 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令人堪忧。文章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生态失衡"的原因,并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各个构成要素相互作用,实现整体、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思想相结合,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丰富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对传统人学理论批判反思的基础上,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人学理论。现实的人构成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出发点。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人学的根本思维方式。深入研究马克思人学理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边界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域或约束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域一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层和次核心层的内在约束,这是一种继承关系;另一端是中国国情的外在约束,这是一种创新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受两端的限定,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边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边界研究旨在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其特定的约束条件,既要遵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和一般原理的约束,又要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若舍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