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语言要准确,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语言也需要“模糊”,似乎不可思议。其实,准确和模糊并不矛盾,有时采用模糊语言更能准确地表达事物。因此,我们在讲新闻语言时,不仅不要回避这一问题,而且应该对它加以研究。实际上,不管自觉或不自觉,模糊语言在新闻写作中早已被广泛运用。远的不说,就拿毛主席写的新闻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报道来说吧,全文只有200多字,文中就有“大约30万人”、“20日午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在新闻中无疑是可以运用的。对这一点,李元授副教授在《新闻中的模糊语言问题》(见《视听界》1991年第4期)一文中已经说得十分明白。广播作为传播新闻的一种媒介,模糊语言自然也是可以运用的。它的运用除了与报纸新闻、电视新闻的一些共同点外,还有它自身特点,这就是以收听的需要为前提。本文试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易于逊 《视听界》2004,(2):87-87
准确是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从模糊评议的概念上理解,模糊评议似乎与新闻评议格格不入,而事实上新闻要求语言的准确性并不排斥模糊语言。因为语言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许多客观事物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因而反映这些客观事物的语言必然是外延含糊的。新闻既然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而客观事物存在着模糊状态,我们的新闻语言就很难回避模糊语言,在众多新闻传媒中广播的一些特质决定了广播更应注意模糊语言的运用。以下仅就模糊语言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作一个浅析。一、使用模糊语言增强概括性中央电台获2001年度广播短消息一等奖的消息《浙江省率先为贫困农民筑起最低生活保障线》中一段“经过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1884年写的《马克思和〈新莱茵报〉》一文,概括了《新莱茵报》的出版环境、政治方针、报道策略以及马克思在其中所起的灵魂作用。通过考证与分析,本文认为恩格斯主要论述了两个观点:一是党报要勇于贯彻党的纲领和策略;二是党报要坚持无产阶级利益,并利用法律条件进行文字斗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是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革命实践传统的起点,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指导德国革命而创办的一份大型日报。近一年的时间里,《新莱茵报》面对变幻莫测的革命形势,能够尊重报刊内在规律,通过娴熟的报道技巧和创新的经营策略,甚至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较短时间取得“大报”规模的发行量,赢得良好的声誉,为无产阶级报刊留下了宝贵的新闻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吴瑶 《青年记者》2010,(4):73-73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工作是从创办《莱茵报》开始的,并且始终与新闻工作紧密联系,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留下了大量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关于新闻出版自由、人民报刊等的思想。这些思想在逐步发展中,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马克思新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古人说:"文无定法".这句话可以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工作时新闻写作的特点.在他们那里,评论、通讯、消息只有大致的区分,常常互相结合,融为一体.他们写作新闻时,从报道的具体对象出发,用最恰当的形式来表现和评论事实,而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文体模式和表现手法.从报道方式上看,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一、重大事件的报道,简短而突出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开创者,他们主办的《新莱茵报》是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这是他们新闻观的第一次完整实践,这是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光荣传统的起点.然而,2019年以前中国马新观研究中关于《新莱茵报》研究文章[1]的作者,没有一位是通过阅读、研究《新莱茵报》本身写出文章的,都是根...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04,(8):24-24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近日,《新闻工作2的关键词》一书已出版发行。该书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报纸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编》、《广播电视法规选编》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中,撷取了220个关键词,采取编年体例汇集,并对每篇作出“核心提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时效性和实用性。阳从侧介川汗引阳公加刀介从介刃介刃介的乍泊《新闻工作200关键词》出版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从事的社会职业而言,他们的一生基本是新闻工作者.他们对新闻、新闻传播现象的思考是相当深刻的.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的时候就提出了“报纸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的论断.他和恩格斯对于什么是新闻,以及如何认识新闻传播现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张月 《传媒观察》2023,(6):65-71
《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编的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的源头。翻译《新莱茵报》通常采用直译的方式,以准确地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使用“编译”来说明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编辑+翻译”,而是依靠编译者的知识积累和大量复杂查询、考证,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原文做出解释、校正文字、说明背景,有时甚至注释文字篇幅超过原文。因而这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通过对报纸的翻译、审读、编辑和注释,全面、真实地还原《新莱茵报》版面的本来面貌,为深刻理解和领会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与实践提供原始材料,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书讯     
《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一书已出版。该书收入了马克思、恩格斯1837年至1895年的新闻论著共202篇(组),全面地展现了他们新闻思想的发展过程,对研究社会主义新闻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论著涉及新闻学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报刊规律、报纸与社会舆论、传播与社会发展、报刊的责职、报刊的有机运动、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报刊的复杂的政治性质、社会政治制度与新闻政策、工人阶级与出版自由、党报的工作原则、新闻写作和编辑、新闻工作者的素养,等等。该书还收人附录材料15件,其中有些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实践和报业经营的新资料。大部分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真实性规范了新闻写作必须作到语言的科学、准确,无论是叙事、状物、描写,都要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但在新闻实践中,我们又明显发现,由于客观事物不间断的矛盾运动以及不同事物间的交叉性、包容性,记者有时又难以确定某事物的性质、范围、时间等,因此在新闻写作中便应用了一些模糊语言。比如:1992年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的《保镖女俏傲金陵》中写道:  相似文献   

14.
新闻事业不是纯客观报道事实的工具,而在报道事实时发表某种意见。它可以成为社会上某一部分人意见的代表,并以此去影响社会。因此,新闻事业成为社会舆论的向导,新闻媒介被称为舆论工具,新闻界也被称为舆论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舆论作用。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中指出:“报刊只是而且应该是有声表达者”,“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马克思把报纸看作“社会舆论的纸币”,“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91页)马克思说:“纸币交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马克思恩格斯全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人把“新闻真实性”与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对立起来,认为“模糊语言”与新闻写作是格格不入的。其实,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那么,什么是模糊语言呢? 1965年,美国数学家扎德首先提出了“模糊”这一概念,接着便产生了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模糊语言学。我国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始于1980年,伍铁平同志发表《模糊语言学》一文,第一次在汉语言研究中引进了“模糊”与“精确”这对概念。伍  相似文献   

16.
任淼 《新闻前哨》2020,(1):66-67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部分新闻论著为基础,分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莱茵报》时期的"人民报刊"思想。包括人民报刊与人民精神、人民信任、人民利益以及出版自由的关系,探讨了"人民报刊"思想对新媒体传播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举起《新莱茵报》旗帜的革命意志,精炼地总结了世界上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新莱茵报》的经验:它的革命立场、它与人民每天的积极互动、超常的新闻时效和成功的传播效果。同时,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主要内容。目前该著的中译文存在较多问题,关键的论证翻译不够准确,影响中文读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作者认为,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著,直译是原则,要做到恩格斯所说:设法更接近原文,尽量更准确地表达原文。为深刻理解和领悟革命导师的新闻思想,最好直接阅读他们的原著文本。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闻报道的表现手法日趋丰富,模糊语言已大量运用于新闻报道中。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许多人片面强调“真实”。把“新闻真实性”与“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对立起来,认为“模糊语言”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新闻”是格格不入的。时至今日,模糊语言已在新闻报道中普遍运用,还有人不敢理直气壮的承认。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加强对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研究,让其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本文试图探讨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19.
在名记者的成长道路上,有许多的阶梯需要他们攀登,其中重要的一级便是知识──广博而深厚的知识。作为无产阶级第一批记者中的杰出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都是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人。他们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基础上,勤奋刻苦,博览群书。马克思的研究横跨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多个领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军事科学等领域也有独到精深的造诣。他们还掌握了多种外国语言。丰厚的知识功底使他们在新闻写作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新莱茵报》存在的时间只有11个多月,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之余部写下…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师,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新闻工作者。10年前,笔者曾撰写过一篇纪念恩格斯逝世90周年的文章——《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楷模》(本刊第10期),从“可敬的社会考察者”、“出色的无畏的记者”、“高超的军事评论家”、“党报的指导者和顾问”几个部分记叙了恩格斯参与新闻工作的不朽事迹。总的说偏重实践方面,其实和马克思一样,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主要是党报理论)亦有不少建树,特别在晚年,在马克思逝世之后。现加以概括、评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