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1970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也掀开了我国向浩瀚宇宙进军的璀璨篇章。  相似文献   

2.
3.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航天局即将发射名为Goce的欧洲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这颗卫星可对地球重力场每一分钟的变化进行三维测量。科学家将利用它收集的数据,更好地了解海洋的运动情况,设计地球高地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4.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航天局即将发射名为Goce的欧洲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这颗卫星可对地球重力场每一分钟的变化进行三维测量。科学家将利用它收集的数据,更好地了解海洋的运动情况,设计地球高地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5.
地球观测卫星携带有大量的科学装备,能帮助科学家对地球环境进行监控.它们能传回大量的图像和数据,帮助研究人员追踪致命的飓风、帮助政策制定者制定政策、帮助对水资源进行管理,还能预测冰川的融化。但现在,它们的未来却并不乐观——其中的很多都已经老化或者损坏,而且计划发射的新一代地球观测卫星寥寥无几.美国科学促进会称这是一场危机.美国地理协会主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从太空俯看地球,角度不同,画风也不同。以下便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卫星"眼中"颇具抽象风格的地球一隅。西澳大利亚州金伯利地区的奥德河河口。红树林(深绿色)沿着河岸生长,黄、橙、绿和蓝色显示的是营养物质沿河口的不同流动模式。被热带草地(橙色区域)包围的梅塔河(中央处)。图片拍摄于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交界处。梅塔河周围的茂密丛林被众多热带草地分割成块。  相似文献   

7.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I0004-I0004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23日说,报废卫星“伦琴”已于当天凌晨坠入地球大气层。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在其网站发布声明说,“伦琴”卫星于当地时间23日凌晨3时45分至4时15分(北京时间9时45分至10时15分)进入大气层,目前尚无法证实卫星碎片是否已落到地表。  相似文献   

9.
1999年10月14日,“资源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至今一周岁多了。俗活说,三岁看大。而对于在轨运行两三年、三五年,最多不过10多年的卫星来讲,一岁就看大了。“资源一号”作为我国传输型对地遥感卫星中的独生子,它首次上天就成功运行,其优良的性能、良好的表现,令世人惊叹。“资源一号”卫星是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作为我国首颗传输型对地遥感  相似文献   

10.
未来,即使发现了类似地球一样的太阳系外行星,我们恐怕也无缘从近处一睹“芳容”,因为它们实在离地球太遥远了。但难道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只好就此止步了吗? 得益于观测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未来10年,太阳系外的行星将会应接不暇地涌进我们的视野。它们中多数可能是类似木星的气态巨行星,因为此类行星质量巨大,最容易被观测到,但也会有类似地球的、主要由岩石构成的行星,而且质量可能是地球的好几倍。我们不妨把后一类行星称为“超级地球”,这类行星目前已经发现30多个。它们是宇宙中外星生命家园的理想候选者。  相似文献   

11.
“未来2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胜过恐怖主义”,这话并非危言耸听。去看看科学家们提供的令人心惊的数字吧,如果人类没有环境保护意识,那么毁灭地球的,最终会是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2.
罗勇  徐影 《百科知识》2007,(3X):4-6
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的冬天,也许你会注意到这样的景象:路人身着短袖,本该冬眠的狗熊在户外玩耍,候鸟忘记迁徙,植物在冬天发芽,高山滑雪场无雪可滑……加拿大历来被称为“冰与枫的国度”,但其北部特有的冬季风情却在日渐消失,以全球最长滑冰场而闻名的丽都河今年迟迟不结冰。在欧洲大陆,阿尔卑斯山遭遇了1300年不遇的暖冬,原定于2006年10月在奥地利举行的“世界杯”滑雪赛因为无雪可滑而被迫取消……  相似文献   

13.
正传说,上古的时候有个大神叫作东皇太一,他有一件法宝叫作"混沌钟",他用这个"混沌钟"就可以重新设置时空,建造天地。可惜我们没有这件法宝,如果想要造一个地球,那该怎么办呢?也许,我们就要像盖房子一样造地球了。盖房子要有地皮,要有砖石、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这样才能构建一座房子。要是我们想建造一个地球呢?在哪里给地球找"地皮",该用什么样的材料建造呢?  相似文献   

14.
<正>在地球的历史上,很多"大事件"塑造和改变了地球:来自太空的岩石撞击,熔化了地表;地壳板块漂移,改变了海洋和陆地的格局;火山爆发影响地球大气层的状态,导致气温时高时低;地球上孕育出生命,同时它们又改变了地球……所有这些"大事件"都在地球的岩石中留下了痕迹,把岩层变得像一本"日记"。日记中的"文字"包括地质学上的改变,也包括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体形成的化石。这些化石告诉人们,某一地质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怎样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问你:“今年你多大了?”相信每个人都能很快地回答出来吧。可是,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多大年龄吗?如果我们能准确地知道地球诞生的时间,那么我们就可以解开地球、太阳系,甚至宇宙的许多奥秘。虽然这项测算任务非常艰巨,但是,人们探寻地球年龄“计时器”的脚步却从未停止过。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这颗行星被命名为“581c”,它距离地球约190万亿千米,正围绕一颗比太阳小,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运行。它的质量约是地球的6倍,表面温度估计在0℃至40℃之间,与地球表面温度相当。天文学家还不能确定它是像地球一样、表面由岩石组成的星球,还是一个表面存在液态水的“大  相似文献   

17.
地球这艘生机盈然的“航船”,亿万年来一直载着人类和它上面的一切,航行在茫茫的宇宙“海洋”之中。只是在最近几十年,由于人造地球卫星和各种探测器的发射成功,人类才有机会观赏地球的秀丽外貌。这里的一组照片是由各种探测器拍摄得到的。  相似文献   

18.
“驾驶”地球逃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想到太阳爆炸后人类的去向时,一般会想到星际移民,我认为不如直接“驾驶地球逃跑”。 从可行性上来讲:一、我们不必再去寻找类似地球生存环境的行星了,只要前往最近的恒星即可。二、从技术上,我们必须依靠虫洞,要想驾驶这个庞然大物,肯定没有足够的能量支持我们离开,因而必须在科技发达的条件下制造虫洞,缩短我们与恒星的距离。三、能源问题,我们可以开发“零点能”或“反物质”,如果有虫洞,它们提供的能量应该足够了,就不需要开发新能源了。  相似文献   

19.
韩长代 《知识窗》2007,(9):53-5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青年科学家魏格纳在翻看地图时,忽然发现地图上的非洲大陆海岸和美洲大陆海岸的图形相似,在互相拼接后两块大陆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间隙。他设想,这两块大陆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由于某种原因,后来发生了“撕裂”,将陆地一分为二。这个假说,就是今天“大陆漂移说”的起源。  相似文献   

20.
《百科知识》2014,(5):F0002-F0002,F0003
正目前,人类探测器从外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比较罕见,因为太阳的光芒会损坏感光元件。但在2013年7月里的几天,土星与水星正好遮挡住太阳的光芒,为探测器给地球留影提供了绝佳机会。这两张照片摄于2013年7月19日,左图是"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拍摄的,当时它距地球约15亿千米;右图是"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拍摄的,当时它距地球约9800万千米。近几十年来,从太空拍摄的一系列地球照片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暗淡蓝点"。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飞至距地球60亿千米处回眸一瞥,留下了这张永恒的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