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我们来自超新星爆发,这并不是一个笑话。根据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比锂元素重的元素只能在恒星内部核反应或者超新星爆发过程中产生,宇宙大爆炸时期形成的轻元素仅有氢元素、氦元素以及锂元素,其他的更重的元素来自于恒星的演化过程。比如一颗超新星,当大质量恒星的燃料耗尽时,就会其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缩,最后以超新星爆发形式结束。  相似文献   

2.
我们来自恒星? 我们的身体是由碳、氢,氧、氮、硫、磷等化学元素组成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最初只出现了氢和氦这两种轻元素,它们的原子质量很小.而我们身体里那些更重的元素来自早期恒星的聚变和爆炸.在宇宙早期出现的第一批恒星往往质量很大,它们在激情燃烧之后,往往以超新星爆发的形式终结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正超新星:行星与生命的基础超新星爆发后,形成了许多元素,它们在广袤的宇宙中"历险",以尘埃的形式扩散并且与宇宙中的氢分子团混合。氢分子与超新星抛出的尘埃形成的混合物,会形成下一代恒星以及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太阳与地球就是这么形成的。如果没有超新星合成出的物质,太阳依然可以形成,因为太阳主要由氢构成;但如果没有超新星,地球就无法形成,因为地球上的所有金属都来自约50亿年前甚至更早的超新星爆发。  相似文献   

4.
人们早就知道,天空中那点点繁星实际上是大大小小如太阳那样的发光天体。后来人们又发现,这众多的恒星并非均匀地散布在宇宙空间中。它们构成了各式各样由大量恒星形成的一个个星系。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就处在一个大约包含有1000亿颗恒星所组成的银河系内。宇宙中还存在相当数量的由几百个到上千个星系形成的星系团。星系和星系团中除恒星外还有各种状态下的气体物质存在。这类气体也会发射出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天文学家通过对这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0,(3):43-43
宇宙是一片漆黑吗? 宇宙中有无数的恒星,这些恒星都会发光发热,它们表面的温度随之升高。但是宇宙也是一个无限的空间,宇宙空间的温度比恒星表面的温度低得多,所以,宇宙空间在人们看来就是漆黑的。如果人们在太空中看宇宙,一定与地球上看到的很不一样。因为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大气层的影响,星星们都显示出它们的本来颜色,  相似文献   

6.
张闻  陈旭 《科学中国人》2023,(12):72-73
<正>浩瀚的宇宙中,各种元素都在不断地生成和消亡,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元素循环过程。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在起源时刻的高温和高能量环境下,仅有氢、氦等轻元素,它们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基础。随着宇宙的演化,更多的元素通过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合成,从而丰富了宇宙中的元素谱系。而这些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和分布对于理解宇宙和地球演化历史至关重要。那么,在浩瀚的宇宙中,  相似文献   

7.
从遥望无际的广袤宇宙,到身边的万物,都是由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物质——化学元素组成。我们现在知道,元素周期表前26种元素,从氢到铁都是在恒星内部核聚变过程形成的,而从27号元素钴起,自然存在的元素都是由于超新星爆炸形成的。而还有一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它们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人工合成的。  相似文献   

8.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7):I0002-I0002
这是艺术家描绘的一颗脉冲星和它周围的景象。利用美国太空总署的太空望远镜,人们在它的周围发现了碎石盘。这颗脉冲星曾经是一颗巨大的恒星,但是在10万年前,它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发生了超新星爆发,解体后灰尘残骸分散到太空。其中一些灰尘再次被死亡的星体吸引,围绕着残存的恒星核即脉冲星运动。超新星是宇宙中铁、氮和其他“重金属”元素的一个来源。星体喷射出这些元素,灰尘凝集,形成尘埃云,成为新的恒星和行星的诞生地。这个新发现的脉冲星给了人们启示,不仅新诞生的恒星周围可能形成行星,超新星也可以利用重金属元素形成自己的行星。脉…  相似文献   

9.
金子由于稀有而昂贵。实际上不仅地球上金元素含量很少,在宇宙中金元素也一样罕见。科学家知道,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内部发生聚变反应时,只能产生一些诸如碳、氧一类的轻元素,却无法产生金这样重的元素。那么宇宙中的金子是如何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0.
《青海科技》2014,(4):92-94
<正>在科学领域的很多激动人心的发明,但均无法与人体相媲美,从我们体内的DNA到原子,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奇迹。1/人体由星尘组成你体内的每一个原子都有几十亿岁。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一种元素,也是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它是在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碳和氧等更重的原子是70亿到120亿年前在恒星体内产生的,并在恒星爆炸时扩散到太空中。其中一些爆炸的威力很大,它们还产生了比铁更重的元素。这意味着人体的组成成分确实非常原始:其实你就是一个星团。2/自然界最大的分子就在人的身体里  相似文献   

11.
从字面理解,人们也许会认为超新星是出现于宇宙中的一颗新的星体。其实不然,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超新星爆发之际,正是恒星毁灭之时。一颗古老恒星,做出一次最闪亮耀眼的“谢幕”,百万年后的今天,天文学家们仍能还原出它昔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仰望苍穹,空旷黑漆的天幕上,群星闪耀,有时还有一轮弯月洒下银色的光辉。白天,这些景象全消失了,往往是碧蓝的天空上,耀跟的太阳撤下万丈光芒。至于宇宙深处,我们需要用望远镜才能看到,但普通望远镜看到的也就是一些恒星、星系等,恒星、星系之外的宇宙空间还是黑漆而空旷。这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宇宙面孔,对于我们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就像在人类社会里,大多数人都会组成家庭,恒星在宇宙中也往往以“夫妻”的面目出现,像太阳这样的单身贵族——单颗恒星,其实是恒星演化中的异类!这些像“夫妻”一样的双星系统,在宇宙这个“社会”中也有自己的悲欢离合,不过,他们之间的“交流”活动常常伴随着血雨腥风  相似文献   

14.
宇宙中的大质量恒星在临终之时会发生爆发,在短短几天内释放出相当于普通恒星几十亿年发出的能量,这就是天文学上的超新星爆发现象。虽然超新星转瞬即逝,不过留下的痕迹却可供人们追思它往日的辉煌。就拿超新星1054来说吧,它爆发抛出的气体残骸,形成了著名的蟹状星云,留下的核心部分则成为了一颗中子星,发射着稳定的射电脉冲,所以也被称为脉冲星。  相似文献   

15.
<正>双星系统在宇宙中很常见,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三体"也有不少人听说过,那么5颗恒星组成的系统呢?最近,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250光年的大熊座发现了一个由5颗恒星形成的系统——人类发现的第2个5恒星系统。在这个5恒星系统中,其中四颗形成两个双星系统,这两个双星系统围绕着一个引力中心运转。更奇特的是,其中一个双星系统中还是"相接双星"——两颗恒星的轨道非  相似文献   

16.
超新星遗迹     
大质量的恒星寿命将至的时候是“不甘心”默默死去的,它们在临终前会爆发出最后力量,发出的光甚至胜过整个星系的亮度,这就是超新星爆发。爆发抛出物质和星际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了美丽的星云,遗留在宇宙中,天文学家通过观测这些超新星遗迹,可以揭示当年超新星爆发的秘密。结合不同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些星云如同宇宙中的五彩霓虹灯,正在发出从X射线、可见光直到红外线,各个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  相似文献   

17.
宇宙的一生     
很多读者都知道,我们的宇宙源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之后,粒子、星系和恒星逐步形成。那么未来的宇宙将怎么演变?恒星、星系、普通物质和黑洞又将如何一步步地走向毁灭?我们的宇宙最终的命运将如何?  相似文献   

18.
黑洞的奇异家庭 黑洞是引力所创造的奇迹,是光都无法从中逃出的无底洞。宇宙中有着各式各样的黑洞,有些是大质量恒星走到生命尽头、经历一场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遗骸;有些则藏身在星系中心,拥有相当于数十亿个太阳的庞大质量。理论物理学家推测,大型强子对撞机也有可能制造出微型黑洞来。  相似文献   

19.
施建荣 《金秋科苑》2013,(18):42-43
了解宇宙中的每一种元素是如何、何时和何处形成的,即元素的合成——宇宙的炼金术,一直是核天体物理研究的重大课题。如果告诉你:世界上珍贵的黄金和添加到食盐中的碘是在激烈的超新星爆发中冶炼出来的:而地球上的大部分钡和锆是在红巨星的核心慢慢形成的,你觉得可信吗?  相似文献   

20.
德国天文学家发现,200万年前,地球差点遭遇到巨大的灾难—一太空星球爆炸产生的宇宙射线几乎使地球的臭氧层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而一旦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被毁坏,那么人类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这一险些发生的灾难来自200万年前一颗处于爆炸期的星球。几百万年前,一个由数千颗极不稳定的大型星球组成的恒星群曾与太阳系“擦肩而过”,组成这一恒星群的星球寿命较短,外部均包裹有高温气体,很容易发生爆炸。而到200万年前,这一恒星群距离地球仅130光年,就宇宙距离而言可以说非常之近。除了这些宇宙的历史片断之外,天文学家们还在大海里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