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是否应该利用外部设备,把自己升级成史上更聪明,注意力更集中的版本?很难想象一个不愿意变得更聪明的人——哪怕他已经很聪明了。得益于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造就"最强大脑"的美梦似乎就要成真了,科学家正在采用前所未有的技术,寻找提高我们大脑功能的方法。对数学一窍不通的人来说,将来有机会拥有一个"数学大脑"是令人兴奋的消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只有一个:你真的愿意生活在那样的世电击数学学得快界里吗?英国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家罗意·卡多绅带领一支研究小组,在一周的时间内,每天都对志愿者大脑顶  相似文献   

2.
正哈欠不仅会传染,而且无法控制。哈欠传染其实是哈欠模仿,也就是在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下,我们在看到某种动作或听到某种声音时,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当我们疲劳、无聊或者饥饿的时候,即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都很容易打哈欠,这也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该起来活动了。打哈欠可能是大脑维持凉爽的一种机制,打哈欠时吸入的冷空气能给大脑"降温"。科学家发现,人很难抑制住自己打哈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夜晚所做的梦大都没什么意义,但对于大脑而言,它“强化”某种形式的记忆功能却是很有必要的。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斯迪科高德认为,大脑在睡眠时是很活跃的,睡眠并不是关闭大脑让它休息。白天大脑大量采撷信息,却来不及处理,而在睡眠时它会完成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注意力是一个人做一件事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学习知识需要集中注意力,而进行一种游戏,开展一项活动同样离不开注意力。  相似文献   

5.
有些科学家相信,我们将最终变成一种生物机器人,这是一种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的机器,也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这些科学家说,在未来,也许我们的子孙会面临一种选择:要不要做一个机器人?因为假若选择了要,他们便可以即刻拥有一些超凡出众的能力,如精准的记忆力、高超的演算能力等,而改变的过程也可能就像做外科手术一样简单。这种事会不会真的发生,目前我们还不能妄加论断,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制造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它们看上去很有未来“生物机器人”的雏形,让我们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吧。  相似文献   

6.
正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时,生理、心理上表现出的一种反应。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和反应?经过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最主要的生理原因是一种叫"内啡呔"的物质在起作用。当人感觉快乐的时候,大脑便会分泌出"内啡呔",并指示神经系统传达"快乐的讯息"到全身。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其实很大部分是大脑中内啡呔浓度的外在表现。成功的源泉很多青年人喜欢向那些成功者请教成功的秘诀,他们得到的答案往往如出一辙:去做你最喜欢的事,这样你才会焕发出全部的热忱,并坚持  相似文献   

7.
正从初一开始,我发现学习越来越吃力,而且注意力越来越难集中。我现在上初二了,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我觉得自己的脑袋里有另外一个世界,上课、做作业总容易走神,等到自己意识过来时,老师已经讲了很多内容,作业还有很多没有做……总想把注意力给收回来,大脑不要这么乱,可是就是收不住。我该怎么办?正正  相似文献   

8.
科技情报站     
新西兰科学家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儿童每天看两个小时以上电视,那么进入青春期时,他们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能性大增。第一种可能是,许多电视节目有快速画面转换,这容易"过度刺激"儿童尚未成熟的大脑,使他们觉得现实"没劲"。经常看电视的  相似文献   

9.
<正>俄国数学家曾提出:"注意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没有注意力尤如没有阳光的房子。"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会使我们的授课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当学生的注意力涣散时,即使天天坐在教室里,因为心不在焉,也会一无所获。当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们还要在学习方法上加以反思。所以教师要经常给课堂"变脸",使"上课"的痕迹日趋淡化,使枯燥的课堂教学更鲜活。一、在导入新课中激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要在导入时就能很  相似文献   

10.
正在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5单元《人体的"司令部"》的第1课《大脑》中,同学们了解了大脑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明白了大脑有记忆力和创造力,还深入学习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对于人工智能这个人类智慧的产物,我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也让很多人心存疑惑: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它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未来的人工智能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十分坚信:我就是我,我用自己的大脑思考,指挥自己的身体,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也许,你从来没想过,你的大脑总有一天会被别人“劫持”……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要控制别人,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别人的大脑.“洗脑”便是-种成功的大脑控制术,别看它的名声不好,但背后也有科学道理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大脑有个"体验模拟器"想象一下,假设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1小时了,你会用这1小时做什么呢?你会不会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到最奢华的饭店大吃一顿呢?或者冲到上司面前细数你对他的种种不满,将这些年积压在心中的怨气全部发泄出来?或者拿着把刀将你的仇人大卸八块?你具体会做什么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人生的最后1小时里,多数人会做一些平时不敢做或不能做的事。与想象自己的生命戛然而止不同,当我们知道自己前面的路还很长的时候,我们会为将来做很多  相似文献   

13.
《科学生活》2010,(7):82-82
大脑"肥胖症"是一种认知上的疾病,听起来有点玄乎,其实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注意力匮乏症。而如今,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散播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4.
<正>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受到惊吓时会出现典型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应激反应是一种原始而强大的救生反应。一旦大脑意识到危险或威胁,大量肾上腺素就流过血管,心率随之加快,促使血液流入肌肉,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向一个非常单一的焦点:战胜或逃离威胁。很多人表示当时是"本能反应"。"趋近动机"型个体(如外向的人或敢于冒险者)往往能够从不  相似文献   

15.
<正>说明书有千万种,但这个绝对是一个极大个儿的,来自脑洞大开的科普作家兰道尔·门罗。它全文流畅到甚至连小学生也可以通读。它的创作初衷很简单,正如门罗所说:"我们已经有很多解释各种东西叫什么名字的书了,而这本书是用来解释它们是干什么的。"不可否认,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神经系统科学家们借助一台显微镜观察了一只果蝇的大脑,发现神经元活动与苍蝇的朝向是相匹配的。哺乳动物都有类似的方向辨识细胞,但这是首次在苍蝇大脑内发现类似细胞。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Vivek Jayaraman博士称:"苍蝇通过自己独有的一种方式来判定它的朝向。"在苍蝇大脑中新发现的"罗盘",工作方式更像哺乳动物中的方向辨识细胞,方向辨识细胞会根据周围环境中的地标为动物快速建立一种方向系统。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父亲叫稻壳,母亲叫大米,"我"叫稻米油,也有很多人喊"我"小名:米糠油……本文将人体各消化器官拟人化,通过"面试"过程的情节设计,讲述了稻米油的前世今生。行文充满幽默风趣色彩,让人读起来兴致盎然。"这点事都办不到,你这个人事经理,我看是不想做了!"大脑董事长气急败坏地把一沓简历摔在了办公桌上。眼睛经理一边回答着"是",一边把散了一地的简历——捡起来。"等等,这个稻米油是何许人也?让胃和口腔两位主管先去面试一下!"大脑董事长不等眼睛经理解释什么,就拉了个微信群,语音两位主管:  相似文献   

18.
《科学生活》2009,(8):50-51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茁壮成长健康快乐。杰出的父母从来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是只做三件事。  相似文献   

19.
王付 《今日科苑》2007,(3):117-117
脑疲劳主要是指思虑过度,使大脑长时间处于异常紧张状态,导致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系统从兴奋状态变为抑制状态。表现为头晕目眩,健忘嗜卧,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饮食不佳,口干咽燥,或五心烦热,或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属阴血两虚证。酸枣仁百合汤对阴血两虚证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但若非此证则不可盲目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你知道吗?     
<正>你为何总忘记钥匙放哪儿了?你有没有急着出门却找不到钥匙的经历?老人可能更容易碰到这种事。专家解释说:之所以忘记钥匙放在哪儿是因为放的时候漫不经心,想找时也就难以回忆。人们通常是讲着电话或者拎着购物袋走进屋里,然后随手放下钥匙,不是他们不能提取记忆,而是他们从未存储。老人大脑额叶中有效处理资源较少,意味着难以集中注意力。他们难以回放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