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求“评点法”的价值取向和有效性。“评点法”使学生习得一种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最终使学生达到“不待老师教,自能读书”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法国思想家布丰也说“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由此可见“评点”之重要。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将“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列为阅读能力的训练项目之一。自学辅导教材的编辑说明中也明确指出“评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并肯定“会评点是自学能力强的一种标志”。认为“评点不仅是理解所读内容的手段,也是训练语言和思维的手段,是由‘学习读’通往‘学习写’的桥梁”。这充分说明评点法作为一种阅读方法,在自  相似文献   

3.
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我说:“同学们,《红楼梦》一书自问世以来,古有脂砚斋,今有王蒙、冯其庸等学者都作过评点,今天我们也学做一回评点者。我们先体会、借鉴一下学者们的评点方法。”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下评点法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4.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多用于小说和戏剧研究。评点大家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流传下来的评点,不少学生课后有所涉及。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试着用评点的方法对文本分析鉴赏,写下准确简明,精练深刻,富有情趣的评点文字,不失为促使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一种好方法。况且,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在当今强调发扬学生主体性以及重视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其他读者“对话”的教改潮流中,“评点法”更有进一步弘扬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明清通俗小说评点经历了创作中心与刊刻中心由福建建阳等地向江南运河城市转移的过程,书坊业对小说评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万历中期以前是通俗小说评点的起步阶段,主要完成地在建阳,可称之为通俗小说评点的“建阳时期”。万历中后期以后,随着坊刻中心的转移,通俗小说评点有了新的发展,“文人型”评点大量出现,提高了小说评点的水准,而此时书坊主评点通俗小说的现象继续存在,但也有了新的特点。自从“文人型”评点出现以来,通俗小说评点中假托名士评点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假托名人的评点不仅为通俗小说及其评点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声势支援,同时也有不少评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源在点评《左传》时体现出的“尚兵”思想可谓独树一帜,这也是《左传评》一书最为重要的评点特色之一,“文法”探究中杂以“兵法”理念无疑使评点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时刻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其“尚兵”思想,笔者拟从三方面探讨:文章作者须“兵、文”兼备;关于篇章中兵法谋略的探讨;“以兵法论文法”.  相似文献   

7.
船山评点诗歌有其独特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观照。在他看来,诗歌的功能,在于“陶冶性倩”;诗歌的韵味,在于“象外有意”;诗歌的极致,在于“妙在自然”。在我国古代仅有小说评点、戏剧评点而唯独短缺比较系统的诗歌评点的情况下,船山的“三大”(《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诗歌评点弥足珍贵,期待着研究者去探骊得珠。  相似文献   

8.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对学生作文的评点,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蓦然回首,发现过去的作文评点出现了几个误区:1.含糊、模式化的作文评点如:“语句通顺、层次清楚、中心突出、字迹工整、重点突出……”这些模式化的评点呆板陈腐、抽象笼统,学生并不能从中明白教师的用意何在。另外也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的关注、个性的关注,已失去了生命力。2“.技巧至上式”作文评点如:“要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文章开头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类型的评语深受老师青睐。文贵有真情,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苦出作家”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9.
在《读三国志法》中,毛氏将《三国演义》的叙事方法总结为“十五之妙”,并在具体评点中对作品的结构、章法、笔法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了“起结法”、“照应关锁法”、“同中见异法”、“相衬法”、“以无写有”等技法。从《读法》提出的叙事“十五之妙”入手,结合具体评点,阐释《三国演义》毛评的叙事理论内涵,以揭示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叙事谋略。  相似文献   

10.
王芳 《华章》2013,(23)
金圣叹的“背面铺粉法”影响了有清一代的小说评点,笔者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背面铺粉”的产生渊源,对这一技法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读了刘梦溪同志在《红楼梦学刊》1989年第1辑上发表的《小说批评派红学的崛起与发展》(上)一文,觉得他用来界定“小说批评派红学”的观点,似有值得商榷之处。刘梦溪同志区分“小说评点派”红学和“小说批评派”红学的立足点,是基于对古代小说评点非小说批评的看法.刘文说:小说评点更多地是抒写评者的比较零碎的感受、心得、体会,主要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感受,不是依据一种成型的美学理论,用适合特定对象的方法进行批评.钱钟书先生说得好:“评点、批改侧重成章之词句,而忽略造艺之本原,常以‘小结裹’为务.”小说批评则要求有美学理论和一定的小说观作为参照物。这是两者最主要  相似文献   

12.
葛峰 《现代语文》2014,(3):132-132
评点之意,包括“评”和“点”两点。评点的形式要素有两个方面:评点符号包括圈、点、抹、删等;评语包括总评(序、跋)、眉批、旁批、夹批等。所谓评点符号,就是指给书或者文章的正文部分中特别精彩的字句描写以及重要的语句加上点线和圆圈等。与“圈点”并用的还有“批评”,也就是评语。评语是评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称之为实质部分,它主要是指对文章的主要语句、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以及文章结构等部分加以简短的评论。根据其在书页上的位置,我们可以把这些评点语言分为眉批、夹批、旁批和总批。明清盛行的这种文艺批评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被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这是一种对传统的回归。本论文主要围绕评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案例研究和反思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谈“评点”     
古代一些评论家,他们运用眉批、央批、总批、音义、序解等,对古代小说、诗歌、戏剧、散文进行评点。这些评点方式,无论对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或对语文教学都极有帮助。明代李卓吾是评点的高手,他认为评点“如按曲谱而中节,针铜人的中穴,笔头有舌有眼,使人可见可闻,斯评点之最贵者耳。”因此,文章一经李卓吾评点,“见者忻然传颂,争先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职校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多读勤思”法、“咬文嚼字”法、“知人论世”法、“识景会意”法、“练习评点”法。  相似文献   

15.
从“未加评点”出现的语境和程甲本中还残留着脂批文字等事实看 ,“未加评点”应释为“没有把评点文字加上” ,不能释为“没有加以评点”。由此可见 ,脂本在前 ,程本在后 ;脂本为真 ,并非伪造 ,“程前脂后”说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3,(5)
一、全国中考试卷大评点自6月份起广泛征集全国中考试卷.荣誉推出“2003年全国中考试卷大评点”专栏。“大评点”涵盖三大版块:第一版块为“试卷点津”,对某省、市(区)全套试卷或分科试卷进行点评(一般为千字文);第二版块为“试卷汇编”,收集某省、市(区)全套或单科  相似文献   

17.
从“未加评点”出现的语境和程甲本中还残留着脂批字等事实看,“未加评点”应释为“没有把评点字加上”,不能释为“没有加以评点”。由此可见,脂本在前,程本在后;脂本为真,并非伪造,“程前脂后”说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进贾府》所在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基于此,本课教学设计引入评点式读书法,师生同评王熙凤出场时的笑,之后自由点评.生评,师评,名家评,步步高升.评点中形成板书,连缀成对联,概括王熙凤形象.让学生学会进行创造性的阅读,培养质疑精神和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评点法”是从传统的古诗文评点借鉴来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抓住关键设“点”,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字生步步深入地探求。在此基础上,围“点”作评,就关键处做灵活而简明的评说,点拨,启发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文。小说教学普遍感到“难”教。难点之一因为它“长”。篇幅长,课时有限,仅读一遍就需要二三十分钟,确实不好处理。“评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它突出重点,长文“短”教,把教学目标定在关键处,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不搞面面俱到。难点之二因为它“易”。学生读得懂,教师在课堂上“抖”出来的,若都落在学生的“意料圈”内,学生自  相似文献   

20.
评点是《史记》文学经典化历程中的重要途径之一。明代出现评点《史记》的热潮。从当时《史记》评点主体身份来看,评点者同时具有“文人”和“士子”双重身份,导致《史记》评点批评体现两个精神向度。以茅坤的《史记抄》为例,一是审美批评,主动进入作品所建构的文学世界,从“文”的角度打量批评的对象,包括了批评姿态的“同情的理解”、评点符号的不言之言、评点过程的文情激荡的特征;二是社会文化批评,体现了关注社会政治、匡救社会危机、抒发自己内心怨愤的“士人”情怀。这些评点的精神向度形成了一个与《史记》文本相辅相成的又一重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