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追逐"朝阳"--桂林历史文化旅游30年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历史起源早,文化开发早,文化密集,文化质量高,在中国的南疆撑起了一个国务院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从政治转向经济建设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桂林以山水的名望赢得了旅游业的辉煌,形成了桂林人对旅游业发展思想认识的基础。桂林发展旅游业,从山水风光旅游到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旅游产业化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明晰的过程。全面总结桂林30年进行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的经验教训,构筑与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相称的桂林历史文化旅游体系,迎接新世纪桂林旅游业全面发展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论桂林江头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江头洲村是一个著名的古村落,有丰富的、可供旅游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但迄今为止,这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挖掘.适应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将江头洲为代表的古村落旅游纳入"大桂林"旅游圈,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构建校村合作的机制,无疑是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发展桂林文化游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的思考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林以“山水甲天下”誉满全球,又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将桂林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是全市和全国人民的心愿。桂林的建设不能忽视丰厚的历史文化。保护并有选择性地恢复历史文物古迹,兴建历史文化博览城,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旅游博物馆的作用,加强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建设,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开发出桂北五条历史文化线路,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遵循旅游发展中的历史文化性,将为创建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开辟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发展既是一个实证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更是文化提升的问题、文明进步的问题.重新审视和确认文化的发展价值是提升桂林旅游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对旅游文化发展为了谁,谁获得了发展,获得了怎样的发展的价值追问,是提升桂林旅游文化软实力之问题所在;从桂林城市基本条件到桂林旅游文化发展策略,再到桂林城市生活的本质来看,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势,旅游文化发展的科学决策,旅游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是桂林旅游文化发展之力量所系;以精神铸城,以人文兴,以生态立城乃桂林旅游文化软实力提升之人心所向.  相似文献   

5.
桂林世界旅游城是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先行试点,以桂林临桂为点,发展成"一点三星三区"的基本布局,形成与桂林老城相互呼应的国际旅游名城。通过梳理桂林临桂的文化脉络,以城市意象的各要素为依据,对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提出打造桂林旅游城旅游文化、道路文化、边界文化、节点文化、地标文化等特色文化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桂林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了让艺术与山水同美,桂林的画家们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发扬文化传统和重塑文化形象的社会责任,应努力打造出一个能鼎立于中国画坛的“桂林画派”。  相似文献   

7.
桂林米粉是桂林历史,桂林文化,桂林名片,是桂林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桂林米粉这个品牌,不仅在国内有影响力,在世界的其他地区也有很大的名气与美誉度。但就桂林米粉经营而言,缺乏品牌意识,且各自为政,缺乏行业竞争力。要树立桂林米粉品牌,需从米粉的店面设计、多种经营、标准化作业、行业整合、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品牌经营以及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桂林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广泛 ,品种丰富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根基 ,要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本文对桂林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归类 ,并对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整合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模式及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桂林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它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主要旅游景点达200余处,有被誉为  相似文献   

10.
试析桂林旅游“黄金名片”的打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打造和精制桂林旅游的四张黄金名片——安全桂林、山水桂林、文化桂林、国际桂林入手,探讨和分析了桂林旅游的市场现状、发展目标和发展前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措施,以期桂林早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为广西旅游增添新的亮点和闪光点,从而促进和带动整个广西旅游总体上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桂林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本土稻作文化源远流长,秦代灵渠的开凿沟通了中原与岭南,也促成了桂林米粉的产生;佛教从印度传入桂林,也为桂林带来了马蹄;桂林三花酒在宋代已经名扬湖广;桂林食狗保留了中原汉族饮食孑遗。这些特色美食为桂林饮食文化增色颇多。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文学史写作和研究中所理解的"农民"不是"五四""国民性"代表的"农民",也不是革命文学所期望召唤的革命"大众"意义上的"农民",而是在中西对照中形成的"世界文学"总体视野下的"农民"。这种观念结构背景,导致80年代的"农民"形象成为落后文化的代名词,也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物。这种"农民"观影响了80年代人们的文学史意识。  相似文献   

13.
金融海啸的发生使人们对美国资本主义的新自由经济发展模式产生质疑,有识之士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文化,以又好义快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脉络经历了“缘起-成熟-衰落-复兴”的过程,当下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复兴要考虑尊重历史,以主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依托及在青少年中普及儒学。  相似文献   

14.
欧洲是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地方,这与其悠久的历史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其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有关。本文拟就欧洲的历史文化名人对欧洲世界文化遗产所起的作用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家的精神气质、城市的历史与形态、城市文学的文本、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个性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汉城市文化的特点和作家方方创作风格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楚风汉韵造就了方方个性张扬、无拘无束的艺术思维,码头文化让她在创作倾向上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市民文化让她形成大俗通雅、平易自然的审美取向,首义文化赋予她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艺术追求,精英文化则让方方在创作中坚守着城市知识分子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曾纪鑫的文化历史散文风格硬朗刚健,达到了"学、行、思"的统一,"史笔、诗情与哲思"的会通,"人性、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是非同凡响的跨文体写作,是新千年中国文化历史散文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7.
08年春晚,"苏格兰情调"式的小沈阳的高调亮相,宣布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当下语境中的初步成型。当小沈阳的"阴柔之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笑文化"也终于呈现出了以赵本山为代表的"黑土地文化"、郭德纲领衔的"德云社"和周立波独挑大梁的"海派清口"这样一种三足鼎立之势。在当下商品经济的语境下,"笑文化"在其单纯的外表下必然孕育着对历史的无知和健忘、知识获取的无能和思辨能力的退化。在其所标榜的"快乐的承诺"背后隐藏着的是力量强大的商业推手,它们共同将"笑文化"包装成一件时髦的商品,并在与语言的不断调情中更新换代,通过不断的否定当下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乌托邦"。虽然他们声称"笑文化"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观众可以从中获得单纯的快乐,然而问题是,我们不可能指望大众在欣赏小沈阳表演的同时可以思考一下——哪怕是认识到——当今社会的"都市阉寺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安作璋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秦汉史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史学家,其论著曾受到史学大师郭沫若先生的赞赏,被日本学界誉为"秦汉史之大家"。从20世纪80年代始,安先生践行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的治史思想,研究范围逐步拓展到中国通史、地方通史、文化通史、文献学等领域,建树颇丰,独步学林,至今已成为一代史学大家。通过阅读安先生的论著,与安先生面对面访谈,努力探寻他在史学多个领域独辟蹊径,不断前行的内因和规律,希望能够给读者以启迪。同时还邀请陈乃华、张仁玺、高志文三位教授撰写了三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鄕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