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严峻的战争形势、薄弱的经济基础以及闭塞的社会环境,凸显了改善民生的紧迫性,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在进行政治民主建设的同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解决民生疾苦问题的政策措施,引导边区人民走上了一条富民之路,有力保障了边区军民生活,并在这一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今天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民生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通过整治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为边区人民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是一项重要内容。边区政府深刻认识到匪患、二流子、不良社会风习对边区社会和民众生活的影响,因而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整肃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移风易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了边区政府基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安全执政理念的社会建设的民生性质。  相似文献   

3.
农业贷款是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和措施。晋察冀边区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也执行过农业贷款的政策。随着晋察冀边区及边区银行的建立,为发展边区的生产、改善民生,边区银行举办农业贷款,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取得显著成效,也存在着农民对农业贷款没有兴趣,贷款发放不及时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是边区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针对极端落后的卫生现状,边区政府成立后,克服一切困难,因陋就简办医院、推广卫生行政、创办医药合作社、发展医药事业,在落后贫瘠的边区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培养了大批医务骨干人才,开展群众卫生运动,以提高边区民众的健康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民生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与政府职能关系密切。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政府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己任,政府的职能规定着其必须履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探析民生概念入手,阐释了检察机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现实意义,明确提出了检察机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改善民生的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是构成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内容,陕甘宁边区的民生建设是整个边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边区经济文化落后、民生凋敝的历史现状,边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为边区人民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苏皖边区政府组建后,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宗旨,迅速稳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农业、工商业和交通邮电等事业,使苏皖边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全面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锻炼和造就了一批治国的栋梁之材,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革命斗争史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维系所必须履行的职责,它关涉到一个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呈正相关。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在执政理念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而且要在实践上把发展民主、保障民权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切入点,把协调民利、实现和谐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难点,把紧抓科学发展、增强国力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点,并作为当下的现实任务,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推进民生的改善,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苏皖边区政府为保障妇女政治、经济、接受教育、婚姻自主等诸方面的权益,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并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举措,改善妇女地位,提高妇女政治觉悟,为边区妇女的解放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建国后的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安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着民生保障不足、财政民生支出压力大、解决民生问题的主体单一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民生,须构建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完善保障民生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建立资金筹集的多元化机制;建立保障民生的社会参与机制;完善保障民生的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2.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高度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使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深入研究党的十六大以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生保障和改善是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它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社会公平基础、稳定社会秩序都有赖于法治提供;法治是实现民生保障和改善的良方,它以民权方式保障和促进民生、确保政府权力围绕民生保障和改善而运行、预防和打击危害民生、侵害民权的行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法治建设成就显著,但仍存在一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加强民生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坚持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完善民生法治体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稳中求进是我国新形势下推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总基调总要求。实现稳中求进,必须着力改善民生。然而,稳中求进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必须正确处理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切实推行"发展型民生"政策,凸显民生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性地位,健全和优化民生保障的制度和机制,大力化解民生难题,努力实现稳中求进中着力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中国梦凝聚强大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怎样保障和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问题,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不断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怎样保障和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是我党推进民生理论创新和民生实践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民生问题与后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七年的“两会”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讨论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中央政府推出12项重大举措,加大了解决民生问题力度。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成为党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在关注、改善、发展和保障民生问题的主旋律中得到更好落实。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视阈下的国家干预具有特定内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诉求促使国家更积极地干预市场,以国家干预弥补市场缺陷,实现二者关系的良性互动。国家干预的多重功用与效能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着特殊作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不同社会时期,国家干预的角色定位存在差异,但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应围绕着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核心目标而进行。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在边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小学教师的待遇也随之得到改善,边区政府教育厅多次发布通令要求改善小学教师待遇,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小学教师待遇政策;边区各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将改善小学教师待遇的政策落到实处。改善小学教师的待遇不仅推动了边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有效动员了人民群众积极抗战,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政策导读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2011年我国仍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