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以"异国风情"为专题,旨在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关于本组教材的学习,教材中的导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仅仅依靠国内市场使经济再度腾飞已十分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很多日本企业都把生产、营销的眼光转向了海外市场。但是,劳动力减少等问题成为日本企业海外扩张的巨大阻力。为此日本构筑了产学联合的"国际化人才"培育体系,改革教育课程方案,加强大学生对"异国文化理解力"的教育,并与企业协作构筑"国际化人才"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客家人自中原南迁,并于近代陆续迁居东南亚甚至欧美。在异国他乡的客家人,除了要面对生存的挑战之外,还要面对异国文化对客家文化传统的影响甚至排挤。美国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切纳的小说《夏威夷》展现了客家民间信仰和基督新教信仰的生动画卷,讲述了海外客家人坚守客家传统文化的艰难历程,并揭示了客家民间信仰在海外客家人文化身份认同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玉胜 《教育》2013,(13):5
日前,贵阳一私立小学打算组织学生到国外游学。通知一出,家长们分成两个"阵营":一方认为,海外游学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就是"游而不学";另一方则认为可以开阔眼界、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4月17日《贵阳晚报》)说起家长对小学生异国游学的争议,所谓两个"阵营"的对立应该与异国游学本身的兴起相伴而生。尽管有人可以"小学组织出国,元芳怎么看"而百般求解,但有一点却是不能逾越的坎,那就是"游学"  相似文献   

5.
经济危机阴霾并未散去,但强劲的中国企业兵团海外扩张的步伐并未放慢,在过去几次重量级海外并购之后,中国企业的"壮举"曾经被业界传为佳话,但随之而来的是并购遗留问题的不颤出现,企业文化的冲突、管理理念的相悖同,异国法律的掣肘都成为"走出去"挥之不去的梦魇,如伺才能解决好这些弊端,规避海外经营的风险成为这些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文将依此理念对《梅花魂》一课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梅花魂》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陈慧瑛。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表达了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借物喻人,意蕴悠长,叙事抒情,色彩鲜明。本单元共安排四  相似文献   

7.
留美学人丹阳所著《海外飞鸿——友人书简》(以下简称《书简》)一书,是作者近几年写给友人“文琪”书信的汇总.这几年有机会出国的人多了.有可能在国外呆比较长时间的人也多了,说浮光掠影也好,说经久积淀也罢,不少人都操刀捉笔,实录异国自身境况,描绘异国风土人情,评说异国社会文化,抒发域外观感.报刊上这类文章屡见不鲜,集结成书者也众.诸如《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告诉你一个真美国》、《北京人在纽约》、《我在美国当律师》、《走入美国梦里》等等,不一而足.从这个角度说,《书简》不应该引起什么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在后殖民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形象学中的"异国"形象研究应该扩展为"异质文化形象"研究。后殖民主义作家所接受的文化已不单纯是母国文化,他们笔下的母国形象既不属于自塑的传统形象学,也不属于他塑的异国形象范畴,而属于异质文化形象。它的意义在于能够反映出后殖民文化的混杂性、矛盾性,是作者文化身份和文化立场的体现,是后殖民文化混杂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李汝珍的《镜花缘》创作遵循了"文以载道"的传统,体现出浓厚的劝世意味。通过分析文本中虚幻荒诞的海外异国,探索到李汝珍《镜花缘》中劝世意味的内涵:劝善惩恶。李汝珍巧妙地运用了奇幻怪诞的想象,夸张变形的象征和幽默诙谐的语言等艺术技巧,从而使《镜花缘》通过幻想虚构出来的"花"和"月",来折射现实的"镜"和"水",希望"镜花水月"能够劝导教化世人。  相似文献   

10.
卫东丽 《文教资料》2008,(28):225-226
本文借助比较文学形象学原理,主要分析了加拿大华裔女作家张翎三部长篇小说中的异国形象特点和"他者"与"自我"之间的互动性关系.作者在自我认同的同时又展示了一种普遍人性,这种文化超越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近百年历史上,荒诞体验一直伴随着作家的创作。荒诞体验是人对自身生存处境的一种感悟,它随着人的物化的日益加深而变得越来越强烈。如果说,以卡夫卡为代表的第一代现代主义作家对人的荒诞性感到惊诧不已,存在主义作家试图通过抵抗来摆脱荒诞感;那么,以荒诞派戏剧和黑色幽默小说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则已经认同和接受了荒诞的现实,他们所能做的,仅仅只剩下等待和调侃。  相似文献   

12.
<高僧传>的神异叙事,既具有类型专设的形式特征,又构建了文本多维渗透的格局.佛性体认和高僧们悲人救世的人文情怀一起昭示了其神异叙事的精神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奇幻文学为主角,电影、网络游戏等新传播技术为载体的奇幻文化热潮在当前愈演愈烈.这其中离不开奇幻文学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也离不开因新传播技术发展运用而导致的奇幻文化的呈式载体的多元化.从根本上说,奇幻文化在当代的文化角色意义是一种对于科学至上的寓言性批判与警示.  相似文献   

14.
龙是由两种或多种动物和其他物组合而成的幻想中的动物。组合成龙的动物或其他物,并不是毫无选择的,它们都是民间信仰中具备兴云布雨或司水理水职司的神灵。由此可见,龙的形成与水神崇拜密切相关。人们为了有效或尽快解除水旱之灾,往往同时祭祀多种水神,即将多种水神放在一起祭祀。祭祀的对象往往不可能是实物,而多是象征物或图形。当人们将多种水神象征物或图形放在一起作为祭祀对象时,就很有可能将他们组装在一起。多种水神动物和其他物的组合便形成了幻想中的动物——龙。龙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不同的水神动物由简单组合到复杂组合的历程。在这一漫长的组合历程中,留下了不同的组合体,因而也就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龙。  相似文献   

15.
以电影《大话西游》为肇始的大话化是由网络兴起并借网络流行开来。互联网作为承栽化的新煤介,自身在技术以及信息传播方面的独特性与大话化的特殊结构和话语方式尤为契合.这种契合恰恰源于网络话语深层结构的民间性。研究互联网作为煤介如何作用于大话化的兴起、建构以及传播的动态过程,有助于理清大话化的民间语汇特性.由此深入理解网络语言本身具有怎样的民间色彩和话语规则。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音乐史上,德彪西被看作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他的音乐具有朦胧、飘逸、空幻的气氛,通过用这种恍惚的、朦胧的音乐氛围来暗示和象征客观事物,其旋律朦胧迷离,追求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体现着印象主义艺术的艺术思想和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模糊语言比精确语言表述的更准确、更生动。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中,恰当贴切地运用模糊语言,更能使作品产生神奇绝妙的表达效果,显示出巨大的表现能量。不仅如此,在情感的表达上,模糊语言也有其独到之处,它能使情感物化在言语表达之中,使情感产生一种张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8.
百回本《西游记》的横空出世,为明代的小说批评提供了新的范本。围绕着对《西游记》的评论,陈元之、谢肇淛、李卓吾(?)、衰于令、张誉、凌濛初、睡乡居士等都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们的批评文字基本解决了困扰自古以来无数研究者的小说创作“虚与实”的关系问题,肯定了小说这种特殊体裁的虚构性特征,基本澄清了对以神魔鬼怪为题材的奇幻文学的传统偏见,肯定了奇幻小说存在的合理性;从“真与幻”的辩证关系上,强调奇幻小说要“幻中有真”,更进一步强调小说要描写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完成了文学向人本位复归的理论探索;在“奇与正”的探讨中,他们把“奇”定位于“文胜”,定位于取材于现实生活,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又要表现出奇的特色,是对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贡献。在这些理论探索的每个环节中,《西游记》的范本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柳州奇石甲天下,其形成与发展既有赖于大自然的无偿赠与,也有赖于浓浓的历史文化遗留,对柳州奇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探讨和溯源,丰富了奇石文化的内涵并促进其交流与繁荣。  相似文献   

20.
悖谬性结构词语,其语义认知基础是词的"不可能特征",具有合语法而悖于认知原型的语义结构特点.悖谬性结构的词语能表达诸如荒谬、奇异等多种社会认知意义,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词语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