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作者在线访问了2007至2010年入选的209门国家网络精品课程,从课程属性、课程专业分布、课程运行现状、课程技术特征等四个维度,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网络课程运行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网络精品课程的共享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的关系入手,旨在通过分析精品课程理念对网络课程的影响以及网络课程建设现状,从网络课程内容、平台及活动三个要素探讨其建设方向,目的是建设精品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精品课程建设及网络教育蓬勃发展,高质量网络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急需的课题.文章讨论了国家精品课程“高分子物理“网络运行一年后的教学实践情况,包括网络教学的设计思路、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及对改进的思考等.  相似文献   

4.
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运行和资源更新保障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品课程作为开放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必须保证课程的质量。但是,许多精品课程在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后就忽视了对课程网站的维护,致使精品课程失去了先进性,文章分析了国家精品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人员、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构建了精品课程网站运行与资源更新的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透视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的评选标准,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当前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参评课程的基本现状,网络课程的内涵问题必须重新界定,规范化的课程建设标准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基本依据,梳理与整合已有课程存在的基本问题是反思与建设精品课程的最佳策略,创新网络课程的建设思路是课程精品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王庆月  郭莹 《考试周刊》2013,(18):115-116
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资源的网络展示和教学平台。本文概述了建设通用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现状和意义,给出了一个通用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的方案。系统是基于B/S结构,采用ASP技术和Access数据库进行开发的,通过测试分析,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运行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校企合作、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实验新技术应用、强化第二课堂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和改革,展示了课程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在广西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与研究,从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培训、精品课程的建设培训、网络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广西高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全区精品课程建设中所取的成果,为今后精品课程建设上升新的台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之一。文章分析了我院的《职业教育学》课程在教学队伍、教学成果、教材编写以及网络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策略,即:明确国家课程建设目标和理念;加强辅助教材的建设;探索和研究教学模式;建设好精品课程网站。  相似文献   

10.
高校精品课程支撑平台的模块建设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法,从2003-2006年11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情况入手,重点分析精品课程支撑体系的结构功能及其可用性.在总结现有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寻找问题,对我国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要求、新标准。本文从教学系统化设计的“产品”“课堂”“系统”3个维度探讨在新指标体系下精品课程及其辅助教学网站的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12.
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要求,依托"洛阳理工学院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构建了材料科学基础网络课程,介绍了该课程性质、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及网络课程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Engaging distance and on-campus student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in Australia offers multiple entry pathways to a suite of integrated programs delivered to on-campus and distance-education students. The programs cover 2–5 years in nine majors. A specially designed strand of four integrated courses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was incorporated into programs and replaced some traditionally taught (lecture) content-based courses. The first offer of the new foundation course took place in 2002. It has since been recognised through a number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wards. For the initial offer, delivering a PBL course to distance engineering students working in virtual teams had never been done before in the world. It is currently delivered to approximately 400 students annually. Student feedback indicates that the course successfully inculcates attributes such as teamwork, communic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technical problems. All these attribut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being desirable by professional and industry bodies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4.
Determinants of teaching quality: What's important to student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 method for using student evaluations to help faculty improve their teaching performance is presented. A survey of current methods of student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identified a need to improve th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se evaluations. An ordinary least squares framework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students feel are important in teacher and course ratings. This framework is used to estimate weights that students assign to various teacher and course attributes and to test whether students apply these weights consistently across teachers and courses. About 81 percent of the explained variation in teacher ratings was associated with attributes that contribute to student enjoyment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Over 90 percent of the explained variation in course ratings was associated with attributes that measure how much a student learned in the course. Students were found to apply these attributes or weights consistently across teachers and courses.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faculty recruitment, and curriculum refor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论地方课程资源的涵义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课程资源不仅是地方课程的核心要素,而且贯穿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地方课程资源与国家课程资源、校本课程资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地方课程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性、日常生活性、意义建构性、全面开放性、动态生成性、地域情境性和实践探究性等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基本单元和载体,相对于文本课程,它是以网络为媒介、具有能构建多媒体化的、有计划地达成某种预期结果的经验活动。而后现代课程观作为一种迷人和富有魅力的新型课程观,其倡导的多元与开放等理念与网络课程这一新型课程模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么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在网络课程中隐含的意义与价值则是探索的方向。以后现代课程观的几个核心观点为切入点,挖掘出后现代课程观对当今网络课程的适切性价值,旨在寻找后现代课程观中积极意义的因素,提倡以一种开放的、多层次的观点来对待当今的网络课程,为我国网络课程建设与实践提供借鉴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课程的日趋完善,网络教学中的远距离导致的交互障碍,成为影响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如何建立良好的教学交互,在总结与网络课程相关的交互理论,从人机和人际关系的角度建立起网络课程交互评价标准的基础之上,依据该标准,通过对现有三门网络课程的分析,发现规律性的内容,从而提出改进措施,探索进一步提高网络课程质量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光纤传感课程是光学工程科学研究领域的入门课程。在线教育在疫情下凸显了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可以作为本课程的辅助教学组成部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更多的受众群体反馈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的不足,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针对面向国防领域的应用,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教学内容设计,使光纤传感课程的学习更加合理。此外,针对国防教育的特点,课程设计中也加入了相关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能够在投入社会以后更加踏实工作,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19.
推进教育质量改革 打造精品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年国家精品课程“居室空间设计”的建设实践为例,从理念、政策、优化模式、师资、科研、实践、网络宣传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精品课程创建及组织实施过程中需重点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网络课程应用调查分析和对策——以宁波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菲菲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94-96,76
为了调查目前高校网络课程的应用现状,以宁波大学为例,采用网络课程平台数据调查和师生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在呈现现状的同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借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和校内外网络课程优秀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