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花腔》中的"爱"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军规"都是人性中的自私与邪恶的象征,它们滥用权力制造历史圈套,对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进行扭曲和湮灭。《花腔》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从不同的叙述角度表现了冷酷中的黑色幽默,以戏仿讽刺不合理的现象。《花腔》和《第二十二条军规》采用回旋式的叙述方式,穿插众多人物传记,展示了社会各个层面上的关系。《花腔》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这些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李洱和约瑟夫·海勒的"经验同化"。  相似文献   

2.
论文致力探讨的,是作为五、六十年代“红色革命经典”之一的《红旗谱》的意识形态神话再生产的运作问题。主要从角色设计、情节编织、话语互动以及整体叙事模式四大方面,来追踪、辩识这一秩序化叙述的“基本法则”。与此同时,我们将不断发现:在此类由对“革命历史”的规范化叙述所构筑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空间,仍存在着各种细小的裂痕和缝隙,对当代神话的合法化和合理化阐释,构成潜在的消解和变异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青年作家黄青松的小说集《坐床》集中对花桥这个地方性文化价值系统中无处不在的隐性暴力进行了书写,向我们展现了个体生命与这种地方性价值系统的认同与背离的内在紧张关系,以及在这种地方性价值系统中个体的艰难突围和在传统价值系统崩溃之后现代性价值建构中出现的人与人之间情感、价值关怀缺失等文化问题。由此,黄青松的写作具有了一种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胸襟、气度和使命感,同时也彰显了其写作在今天这个文化剧变的社会中所具有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白蛇传说》在诠释一个经典爱情故事的同时,在对个体欲求的解读中,阐释了传统文化中普世价值与个体欲求的内在悖论,为观众们重新反思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艺术范本。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是紧紧纠缠在一起的。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把笔触探入"五四"运动催生出来的第一代具有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身心中,拨开花腔一般的历史迷雾,试图透析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魂归无处的历史悲剧的内在底蕴,进而探究暴力和谎言支配下的个人生命悲剧。追寻信仰和爱,才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最终出路。这无疑是富有启示性的叙事伦理指向。  相似文献   

6.
李洱在<花腔)中塑造了葛任这一知识分子典型人物形象,并对其精神上的因顿与冲突进行了独到的剖析,揭示了历史伦理对个性的戕害.这种剖析是由多个叙事角度及其带来的多重叙事声响完成的,这种多重角度的叙事,形成了文本独特的"对话体"模式,生发了历史叙事的层层迷雾,进而彻底地消解了历史的崇高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在对民族英雄葛任历史的书写中采取了极为独特的叙述交流模式,叙述者与受述者间的关系、叙述内容的并列、叙述中的明确而又有意味的时间段选取以及叙述中用于解释说明的副本的设置,独特的叙事交流模式与小说的内容相应,使小说的书写目的在寻求历史真相的表层下直指政治话语和人性中的花腔,给人以极深启示。  相似文献   

8.
9.
《女英自述》记载了31位参加过中央苏区革命的女英自述,这部自传体书籍,以访谈资料、回忆录的形式叙述女英们的苏区革命经历,以生动、真实的文字记载苏区开展斗争生活的情景,既保证了史料的真实可靠,又呈现了女英们的革命情操和战斗历程,是一本生动而珍贵的史料,反映了女性记忆与革命叙事并重等特点,体现了存文存史,有助于了解苏区女英的女性记忆;推进苏区研究,有助于认识苏区女英的革命叙事;资政育人,有助于理解苏区女英所体现的革命精神等价值。不仅对于拓展中央苏区史的研究领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而且对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我国文坛上掀起一场颇具声势的“新历史小说”创作思潮。以《花腔》为代表的仿史小说,也隶属于“新历史小说”的一种创作程式。仿史小说运用消解手法,将历史的“真相”置于广泛的“虚无”之中,通过对历史“虚无”的体认,颠覆传统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表层来看,李洱的小说《花腔》模仿了历史话语的叙事方式,但其真正意图恰恰在于颠覆历史话语;作者通过惟妙惟肖地编造一个政治寓言,用个人的方式对个人与历史、知识分子与革命力量、人性与理性等重大命题进行形而上的思考,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独特的革命历史中的独特命运。  相似文献   

12.
作为“十七年”集体实验范本之一的《红旗谱》,在革命意识形态的指挥棒下,呈现的是一种革命历史化的叙事模式:革命的浪漫激情在历史成长的记忆中被激活;历史成为叙述的“主体”,直接从后台走向前台;英雄这种人格化形象在历史革命化进程中尽情表演和演绎。这种叙事方式是对民族国家社会秩序合法性的一种确证和体认。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小说《色戒》的解读指出,在战争和社会转型时期人性被扭曲。女性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和社会人格,她们的躯体往往被异化为革命工具。反过来,用躯体进行革命的女性又往往遭到革命同志的鄙视和唾弃,革命和伦理因此构成了对女性的双重压迫。以易先生、邝裕民为代表的男性占有政治话语和男权话语的双重优势,终于成了"虎"。而王佳芝承受了革命和伦理的双重压迫,她的心理和情感困惑不仅导致刺杀行动失败,也必然沦为"伥"。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而周星驰导演的影片《大话西游》与《西游记》小说之间形成一种互文。电影《大话西游》保留了西游记中的人物,却赋予了角色现代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话西游》中主要角色的爱情宿命和自我顿悟之路,剖析电影中角色所映射的当代都市人形象,以及电影所反映的当代都市人的爱情命运和个体自我的迷失现象。本文旨在阐释电影《大话西游》的现代性及当下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革命之路》是美国现代作家理查德琊茨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出版当年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该小说中耶茨不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中产阶级面临的婚姻生活危机,而且讽刺了当时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走向标准化的现象。该文主要借用女性主义批评的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当时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时代背景,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革命之路》这部小说,展示男权社会中女主角爱波由于被置于“他者”地位所经历的生活的压抑与困境,分析其“革命”之路失败的主要原因,从而揭露出女性寻求独立自由寻求解放之任重而道远,表明女性主义的发展最终应走男女和睦相处的无私之爱的道路,爱与合一才是幸福家庭生活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作为赵树理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这部小说在大众文艺和生活之间具有较强的纽带作用,且具有一定的乡村伦理道德意识。那么在这部小说中,赵树理是如何进行革命叙事,并表现出民族特色的呢?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7.
在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语境中,二十世纪的中国出现了社会市场经济化、审美对象庸俗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知识分子自身的公共性和公共空间逐渐消失。知识分子从话语的中心走向了边缘,经历了立法者——阐释者——被阐释者的角色转变。在李洱的《花腔》中,主人公葛任只是存在于白圣韬、赵耀庆和范继槐的叙述之中,以葛任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成了历史、时代、他者阐释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重逢》,是丁玲领导西战团时期为了进行抗日文艺宣传而急急挥就的独幕话剧。它通常被放置在丁玲不特擅长的戏剧创作序列而长期不甚被研究者们注意。然而,《重逢》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抗日宣传作品,而是富于浓郁文学意味的“女性革命”文学创作。本文结合丁玲的回忆录《魍魉世界》,尝试分析革命女性隐秘的“囚困经验”如何被充分调动、融于女性文学生命的抒写中,这使《重逢》成为了真实呈现革命女性生命困境的革命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白鹿原》能够得到诸多评论家的高度赞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作品在叙述现代革命时所采用的叙事策略。作者将现代革命的历史画卷以隐性文本的形式隐藏在家族叙事的基点和框架之下,在解构传统历史观的同时,建构了一种生活化、个人化的革命历史话语,以平视的姿态走进历史人物的生命现场,塑造出革命浪潮涤荡下的鲜活人生和人性,从而展现出新的历史图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建构了新的现代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20.
许廷平诗集《跟随石油迁徙》中,诗人对其热爱的西部家园进行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建构.诗人用充满爱的诗意笔触,传达了丰富的心灵感受,彰显了自己独特的个体生命意义的寻求,点染、营造出了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魅力的诗意化的西部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