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长经过某排岗哨时,哨兵忘了向他敬礼。连长一怒之下,竟命令哨兵向他行100次军礼。这一幕正巧被来连里视察工作的将军看在眼里,将军便提醒连长说:“请别忘了,哨兵每一次向你敬礼,你都必须还礼!”这是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的一个幽默故事。故事中的连长之所以会自讨苦吃,就是因为他把自己看得太高,惟自己是尊,而忽视了对哨兵的尊重。“你都必须还礼!”将军的话使我想起了很多很多。哨兵敬礼,连长理所当然应该还礼,但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的敬礼,我们就可以不还礼吗?校园内外,常常遇见很多学生,他们总是很热情地向我问好,但我不敢说每一次都同…  相似文献   

2.
闲话打招呼     
任课老师向我反映,近来我们班的同学见到老师,或如同路人,或躲躲藏藏,或爱理不理,连个招呼都不打,真没礼貌。我一听,这还了得,立即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学生要不要主动和老师打招呼?怎样和老师打招呼?我提出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大部分同学认为应主动向老师问好,但也有少数同学反问道:“老师为什么不可以主动和学生打招呼呢?有时我们见到老师就问好,老师为什么没有反应呢?”嘿,这些问题提得还真尖锐呢!  相似文献   

3.
一、师生问好早晨,校园里,学生遇到老师,工工整整地行一个标准的队礼,甜甜地叫一声“老师,您好!”老师或点头微笑,或回礼:“同学们好。”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看到学生,迎上前去,主动问好,必然送给孩子清晨第一缕阳光,滋润孩子的心田。“问好”由“学生”主动变成“老师”主动,一定会让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4.
<正>【活动背景】在校园生活中,师生交往每天都在发生。我们常常强调老师要用“师爱”去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却忽略了学生也在不断成长,亟须获取和教师平等沟通的机会和技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小学高年级中,一部分同学不愿意与老师沟通,他们或者性格内向,或者碍于老师的权威,总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藏在心里;另一部分同学缺乏沟通技巧,师生交往局限于简单的问好、学业的交流,内容单一;还有部分同学因为到了高年级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出现逆反倾向,容易误解老师。  相似文献   

5.
一、激发课堂交往的“情”——转变教师角色 交往的课堂迫切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他的教学魅力就在于他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激发学生交往的欲望,从课前的师生问候就开始实现他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上课伊始,他亲切地问候“孩子们好!”,孩子们礼貌地回应:“老师好!”,他又真诚地说:“孩子们真可爱㈠孩子们又该怎样回应老师呢?他顺势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最想说的话,有的说“老师真可亲!”,有的说“老师真和蔼!”,有的说“老师真好!”等。一声真诚的问候,既拉近了师生距离,激活了学生思维,又拉开了交往的序幕。在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也一直以朋友的身份,一再激发学生交往的情绪,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往。他这样引导学生:“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老师成功的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一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很自然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场”。  相似文献   

6.
凌丽蓉 《湖南教育》2005,(16):30-31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向学生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时,学生不仅毫无兴趣,而且还出现厌学甚至直接反对的抗拒行为。遇到这种情况,师生之间往往会造成需求与目标之间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作为教师,心中常常感到不平衡,会对学生讲这样的话:“我都是为你好!”你们要听话!”你怎么这样对待学习?”有的甚至还粗鲁些:“你这笨蛋!”而学生的回应常常是:“老师真啰嗦!”老师真凶!”真没意思!”讨厌!”不想见到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当然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老师与学生缺乏应有的沟通。一项研究表…  相似文献   

7.
一、变要求学生为要求教师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在文明礼貌中要求学生见了老师要主动问好。就这点小小的要求,具体实施起来效果却一直不够理想。学生见了老师不是扭扭捏捏,就是远远地躲避,很不自然……其实,学生并不是不尊重老师,也不能说他们没有礼貌,只是他们还没有养成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不要硬性要求学生先向老师问好,可以反过来提倡教师见了学生要主动问好。要求一变,结果截然不同:师生  相似文献   

8.
对"老师好"和"老师再见"这样的学生问候语,我们已经司空见惯。在教师眼里,学生向老师问好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然而,面对学生的主动问候,有的老师或简单敷衍,或匆匆而过,少有热情的回应,更不用说主动向学生问好了。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个现象,越是低年级,学生的嘴巴越甜,见到老师老远就行见面礼,主动问好。越是到高年级,学生就越少向老师主动问好,甚至会躲着老师走。难道是学生越大就越腼腆吗?我认为不然。  相似文献   

9.
新学期伊始,学校派给我一个艰巨的任务,接手“差班”的语文课。该班纪律差,课不好上,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在师生初次见面相互问好时短短的十几秒钟之内,就有个学生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老师不好!老师吃马草!”我的天呀,这是什么样的学生!竟然敢在课堂  相似文献   

10.
顾启洲 《生活教育》2010,(12):46-47
礼貌教育在我校一直很受重视,学生只要见到老师就会主动问好。但,如今有些老师却不把学生的问好当回事,学生向他问好,他脸上既没有什么表情,嘴上也没说什么,肢体上更没有什么动作表示,视而不见,头也不抬地就径直走了。  相似文献   

11.
柯中明 《广东教育》2003,(12):62-62
不久前,笔者参加全省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研讨会。期间,会务组安排与会人员参观当地一所重点小学。我们的车队离该校的校门还有几百米之遥时,整齐、嘹亮、热情的鼓号声就已敲响。到了校门口,只见仪仗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人人笑容满面地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我们的同行则个个目不斜视,人人昂首挺胸地走进了校园。当我举起右手说“小朋友好”时,一位同行却小声嘀咕道:“假什么正经!”听后,我一脸谔然。教师向学生问好居然成了“假正经”!难怪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教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但是只有不到9%的教师能像他们…  相似文献   

12.
出于礼貌,在中小学,上课伊始,总要有一段形成多年的师生间约定俗成的“礼仪”。当老师走进课堂。学生起立,行注目礼.老师来到讲台说声:“同学们好!”学生托着长长的声音齐喊:“老——师——好!”出于礼节,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无可非议。但如果你留心观察,听其声,观其神,听到“老——师——好”时,就会看出多数学生随声附和,例行公事。新课程进入课堂,师生尖系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此.有的学校、有的班级、有的老师对“问好”针对特殊时间、特殊情况时赋予新的内涵。请看案例。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无论哪一所学校,师生见面,大都是学生先向老师问好,可在美国却恰恰相反。每天早晨,老师站在班级门口或校门口,满面笑容地一一向学生问好、致意,并不时地拍拍这个肩膀,摸摸那个脑瓜,有的还搂过来抱一抱,使学生感受到了一种父母般的关爱。在课堂上,如果谁违反了纪律,老师绝不会勃然大怒,而是和言悦色地喊道:“sb,sb,thankyou!thankyou!”(某某,谢谢!谢谢!)当那个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而与老师的目光相对时,老师就向他微微一笑,表示谢意!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满面春风,和风细雨。…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我却愿意“折腰”,这里的“折腰”,是指见到老师就恭恭敬敬地鞠一躬,然后礼貌地问候一声“:老师好!”说实话,以前我见到老师从来不问好。一是因为我紧张、害怕,见到老师就像老鼠撞上猫,不是用"隐身术"——躲在墙角,就是一溜烟地跑了。二是我在班上的成绩中等,既不像尖子生那样被老师视为"掌上明珠",也不像差生那样和老师"形影不离",所以我对老师怀有一种陌生感,这使我见到老师就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近日沈阳某中学将“向学生回敬鞠躬问好”写进了修订后的《教师守则》中,师生见面时互相尊重鞠躬问好使整个校园气氛更为和谐。看到这则报道,笔禁不住要为这一举措叫好。  相似文献   

16.
校长亲自抓教师作表率广西南宁市各中小学领导对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十分重视,许多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校长都亲自抓。南宁十一中党支部书记梁权同志,在学校门口检查学生礼貌用语时,发现有的学生没有向老师问好,他就主动向这些学生问好,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带动学生。南宁二中党支部书记文行恕同志,先后对  相似文献   

17.
一声呼唤     
刘丽英 《山东教育》2007,(7):113-113
“老师妈妈早上好!”每天早晨来到班级,孩子们总是像小鸟似的向我扑来问好。 “老师妈妈再见!”每天离园时,孩子们总是依依不舍地与我道别。  相似文献   

18.
出于礼貌,在中小学,上课伊始,总要有一段形成多年的师生间约定俗成的“礼仪”。当老师走进课堂,学生起立,行注目礼,老师来到讲台说声:“同学们好!”学生托着长长的声音齐喊:“老——师——好!”出于礼节,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无可非议。但如果你留心观察,听其声,观其神,听到“老——师——好”时,就会看出多数学生随声附和,例行公事。新课程进入课堂,师生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此,有的学校、有的班级、有的老师对“问好”针对特殊时间、特殊情况时赋予新的内涵。请看案例。案例(一)(一个班级一周师生的课堂前的礼仪“对话”)3月7日师(女):…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一些课堂规范诸如课前背书、师生问好、击掌示意等现象呈现,并对这些现象加以反思。认为这些课堂规范禁锢了教师的行为,同时也是教师规训学生的中介。教师和学生在这些规范之下,双方都失去了自由,教师变得不知变通,而学生被老师当作“物”来规训,失去了个体的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 创设情境 实现课堂教学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强调 :“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 (至少在贫困山区 )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然后问谁来回答 ,结果学生的头低低的 ,教室里静静的 ,没人应答 ;即使有学生举手 ,老师十分欣喜 ,学生却是语无伦次 ,词不达意 ,着实让老师难以引导 ;而争论更是在课堂上难得一见。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对话的场所 ,学生不说话 ,说不好话 ,师生之间怎么交往、互动 ?没有了交往、互动 ,学生的主体地位何以充分体现 ?“没有交往 ,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