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受经济、社会、人口、政治、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纵观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及其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到,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这一过程。但是,由于在不同的国家中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各不相同,因而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规模和速度也必不相同。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个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浪潮正在逐步形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部门和城市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目标的必由之路,我国也不例外。但是,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道路的独特性,着力探讨这些特性,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本文的主要意图。(一)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特别突出。我国人均耕地1.4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3%,为发达国家的17%,也只及发展中国家的45%。近年来,无论是发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一国工业化过程中所必然发生的经济现象。也是每一个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时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种规律.是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根据入口学理论中“人口流动高位移规律”,劳动力总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移,由生存条件差向生存条件好的地方转移,由劳动收益低向劳动收益高的区位转移.由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转移.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传统农区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早已是一种客观存在。探讨传统农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对制定积极的农村劳动力政策、有序的转移农村劳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季玉春 《文教资料》2006,(18):33-3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居住于我国农村的处于劳动力年龄阶段内的人口向城市或城镇的转移。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本质上看,它缘起于农业社会逐渐向工业社会转变,带动农村劳动力的性质不断转化,使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从实践意义上说,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利于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英国、美国、韩国和日本等都曾出现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现象。因此,考察其他国家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将有助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顺利完成,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要有效地解决我国乘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乘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在相当程度上又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市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农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的,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老谋深算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一般规律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在相当程度上又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市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凤阳县刘府镇的赵庄创造了一种农村改革的新模式--"民营资本 新农村建设".通过投资成立农林开发公司,连片租赁农民承包土地,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道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民主政治.本文从"工业反哺农业"、地权整合、农业企业化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四个方面作出了价值判断,并提出赵庄模式对我国中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现象,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就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情况、特点,原因,来探讨它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对策.一、改革开放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情况改革开放十几年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呈上升趋势,但不是平稳地向前发展,而是呈现出一种波动性和阶段性.纵观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在一定的技术装备下就劳动力的数量与耕地相比较而言,超出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一种剩余。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源源不断,数量巨大,对社会稳定形成巨大压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尽管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是十分艰巨的,但只要我们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这道难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相似文献   

13.
引导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5年内要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任务十分艰巨。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是对农业劳动进行培训、考核、评价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下面我简要讲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转变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到非农产业中就业,农业劳动力从相对减少到绝对减少,在社会就业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建国40年来,由于发展水平低下和人口的巨大压力,由于  相似文献   

15.
论成人教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及对文化的传播起重要作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包括向乡镇企业、向城镇、向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转移,以及劳务输出等几种转移方式。现有的刘易斯理论、拉尼斯—费景汉理论和托达罗理论等劳动力转移理论可以理解为农业的“推力”和非农业的“拉力”理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质上是个体行为,个人因素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不了解劳动力个人的素质和心理要求,不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前期培训和素质准备工作,而实行主观性或强迫性转移,则会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失败,进而出现诸多的社会问…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转移 农村成教的历史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论是从社会发展规律,还是从农村现代化目标看,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农村成教要充分认识到这是涉及到农民、农业、农材乃至国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与重大战略;要发挥和把握好促进农村社会、农民个体发展和协调发展与自然的功能,既要培养农民适应社会前进的转移观,又要调适好农村成教自身的服务观、内部结构、外部关系,改革教育内容、方法,改进教育手段,构筑良好的运行机制,为劳动力有序、高效地结构性转移,完成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一、重大意义准市民是指各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从事其他职业的居民。准市民活跃时期是指一个国家农业劳动力大批地从农业中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历史时期。本文所论的转业教育是特指在这个时期对转业农民所进行的教育。转业教育是应大批劳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青海省农业的稳步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协调城乡关系急需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以及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农村的转移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因此,从农村转移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转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以及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目前,青海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困难与机遇并存的现状。青海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低水平状态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障碍。  相似文献   

19.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与阶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昌潍师专学报》1999,18(1):29-33,94
在我国,农业劳动力过剩巳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本文尝试用政策性原因来解释和分析中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作者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在农村外推力和城镇非农产业内拉力的作用下完成的,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了阶段性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大量进城打工成为最具社会经济影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农村劳动力的一次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一次转移,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产业升级和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新阶段,必须积极创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推进城乡统筹,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进行了分析:一、农村劳动力的一次转移简析;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由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必然;三、政府和全社会要大力推进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二次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