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学校教育中惩罚功能被异化的现象 "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lienatio,有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的支配等意思.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而转过来反对个体自身.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教育惩罚的必要性展开着激烈而长久的争论。对于惩罚的本质和功能仍存在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教育领域中惩罚的滥用仍普遍存在,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引进“异化”一词,拟对教育惩罚的异化现象进行分析。一、教育惩罚的异化“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lienation和Alienare,有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的支配等意思。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而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笔者认为,教育惩罚的异化是指将…  相似文献   

3.
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在自已的著作中,特别是早期著作中,使用过异化概念。马克思使用异化概念是用来描写和揭露私有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对抗性社会关系的。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创造了财富,财富却为资本家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因此,这种财富、财富的占有以至劳动本身都“异化”成为统治工人的、与工人敌对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讲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是从四方面表述的:第一,工人跟自己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工人生产越多,工人本身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越失去控制自己产品的力量;劳动产品反过来成了工人贫困的异己力量。第二,之所以会产生劳动者与产品的异化关系,在于生产过程本身包含了这种异化的关系。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参加生产是被迫的,这种劳动本身对工人说来,也成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第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直接等于维持生存的手段,就把工人降为一般动  相似文献   

4.
法文“aliéner”和“aliénation”现在通译成“异化”,它的本意是“转让”“出卖”。卢梭是在现代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的第一人,他认为,文明社会中的人与其正当的需求和本性相异化。马克思则认为,“异化”就是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而这种客体又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他比较看重的是劳动异化。两位大师的异化理论,对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磊 《宁夏教育》2008,(5):13-14
所谓的“异化”,原是德国古典哲学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其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那么,什么是师生关系的异化?我认为,师生关系的异化就是将师生关系的目的与手段颠倒过来,割裂了师生关系的本意,扭曲了师生关系的本质,使师生关系向其本质关系的相反方向发展。本文论师生关系的异化,重在建立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异化"一词的基本意思就是一物变成另一物,并与自身相对立。异化通常是指,事物由于自己的活动产生反对和支配自己的异己力量,这个概念可以用来表述一些特定现象。  相似文献   

7.
异化是在不自由、受奴役、被强制的情况下,自己做出而又异于自己的行为,是自己做出的异己的,非已的行为,是自己做出的不是自己的行为.因此,异化是自我实现的根本障碍,二者成负相关变化:一个人越是异化,他受他人意志支配的异己的、非己的行为便越多,那么,他便越缺乏个性,他的独创潜能便越得不到发挥,他的自我实现程度便越低.异化是自我实现的根本障碍,使异化具有最高和最大负价值.因此,消除异化便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道德原则:使人自由是人道正面根本原则,是社会治理的正面最高原则;消除异化则是人道负面根本原则,是社会治理的负面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人们在生活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更加依赖网络文化。这种依赖,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新的依赖形式。网络文化异化是指网络文化原有的目的与功能发生变异,逐渐演化成与主体相背离的异己力量,表现为人们过度利用自己所创造的网络文化,对其形成高度依赖,丧失自身作为主体的否定性和批判性。分析网络文化异化现象的原因,首当其冲要分析的便是主体根源。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符号已经包围了人。这些符号构成了自身的体系,使得人对符号的依赖代替了人对人的依赖,人们所创造和使用的符号反过来作为控制人的一种异己力量而与人相对立,符号异化犹如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笼罩着人们的全部生活。  相似文献   

10.
科技异化是指科学技术作为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创造物,却反过来与人的初心相背离,以一种强大的异己性力量与人相对抗,进而控制人、奴役人和危害人。这种科学技术的异化在实践效应上脱离了人的主观愿望,给人的生存带来危机,使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自由、不幸福。要消解科技异化,就需要科技人化,即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人的本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科技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科学发展现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模式,作为一种合理的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发展模式,将有利于从根源上消除科技的异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符号异化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的符号已经包围了人。这些符号构成了自身的体系,使得人对符号的依赖代替了人对人的依赖,人们所创造和使用的符号,反过来作为控制人的一种异己力量而与人相对立,符号异化犹如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笼罩着人们的全部生活。鉴于现代社会的符号异化状况越来越严重,本文从人的自我异化、日常生活的异化、符号关系的僭越以及人与符号的疏离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透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异化?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事实上它是一个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个人利益与阶级的普遍利益分裂的结果。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小说以欲望为主题,充分表现了欲望的巨大力量和人在面对欲望时的脆弱。欲望作为人的一个异化现象成为了人最大的异己力量,使人成为非人。德莱塞的很多小说都显示了他对欲望这种巨大异化力量的深刻见解和深入挖掘,从而从哲学高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15.
当技术产生异化就会转化成一种外在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危害社会,反制人类。运用马克思技术异化理论分析当代人工智能,从人与社会两个维度出发,发现其技术异化的实质,推断未来发展趋势,发展其利,规避其害,对人类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而人性异化中的"异化"指的就是在异己力量的作用下,人的主体性受压制导致人的本真自我同现实自我发生分离的现象,主体性与自我实现自由的缺失是人性异化的重要特征。本文对小说《芳华》中主要人物产生异化的原因与其人性异化的表现进行揭示和剖析,同时对人性异化后尚未泯灭的人性产生的自我救赎作进一步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17.
"异化劳动"审美是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一方面尖锐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罪行,另一方面又确认了异化劳动对于审美活动的两重性在美学上所具有的两种意义:既制造丑,又创造美。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劳动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文章认为,审视世界华文小说的创作理念,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乃至认知理念的迥异,身处异域的华人作家的创作审美体验,既在心理上超越了异化的存在状态又在精神领域潜移默化了个人独特的反抗异化的社会实践方式,并以《天望》为例来解读异化审美与世界华文小说创作之内在实质。得出作家作为审美创造的主要参与者,在反抗异化的小说创作征程中,必须坚守自己作为自由与描绘社会的捍卫者与守望者的身份,梳通世界华文小说创作理念能够在同一理论背景下将东西方文化得以彼此沟通、衍化和统摄的概理。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行政价值异化是高等教育行政在运行过程中潜在地偏离高等教育行政价值目标的趋势和状态,在此趋态中高等教育行政价值的主体与客体产生分裂,呈现出与价值目标对立的异己力量并对其预期意图发生背离和对抗。从价值异化的解构原点衍化思考。只有通过揭示高等教育行政价值异化的内在逻辑,才能实现其现代性复归对异化的消解。  相似文献   

19.
“过劳死”是异化劳动的恶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龙 《考试周刊》2011,(23):239-240
导致知识分子过劳死的科研、写作等脑力劳动,实际上已不再是知识分子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确证,而是其本质力量的异化,即人的异化。对于知识分子个体而言,要避免过劳死悲剧,固然有赖于各种客观环境的改善,但更取决于他们自己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讨论米歇尔斯在《寡头统治铁律》中“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的论点,透视并分析了奉行民主原则的现代政党组织是如何走向自己的对立面;接着分析民主在作为克服组织的异化方面所能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同时也对米歇尔斯笔下的民主提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