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读书”与“不求甚解”“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就阅读目的的指向性说,阅读可分为消遣性阅读、借鉴性阅读、资料搜集性阅读、前瞻性阅读、修身性阅读、益智性阅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它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何谓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作了这样的权威解释:“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学习阅读,就是学习一系列规则,学习如何从基本上是语言的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从语言的心理角度说,阅读活动则是从看到的语言向说出的语言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语言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改造原文和句子、段落,从而把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不仅仅是吸收信息 提起阅读,许多人马上想起吸收信息.确实,吸收信息是阅读的最重要功能,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就是从这一角度去解释阅读的含义的:"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中国大百科全书》)。阅读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能力,这应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吴建勇 《现代语文》2009,(12):29-30
阅读是什么?在不同层次的概念框架结构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答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解释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美国阅读心理学家吉布森等人认为:“阅读乃是从课文中提取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一种领会和感悟文本中的文字内涵与意义的个体认知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指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阅读的境界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183;系辞》)。所以,阅读要有一定的境界。本文试从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心理"作了这样的说明:"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就是说,在阅读时,感知、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等心智因素,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心智技  相似文献   

9.
阅读,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中有“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之义;《新华字典》解释为阅有看、察看之义,读有依照文字念出声音之义。据此看,“阅”和“读”是看与念,并领会其内容的意思。《中国大百科全书》作了这样的权威解释:“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了解阅读活动的心理历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心理作了这样的说明:“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历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也就是说,在阅读时,感知、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等心智因素,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各种意向活动,都是具有调节、促进作用的各种心理因素,它们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渐进的过程,成为决定阅读水平的关键所在,把握阅读心理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阅读认知心理过程,对于提高阅读主体一学生的阅读水平,改善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状况,具有非常蘑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寿芳 《考试周刊》2011,(53):117-117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阅读形式,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不少课堂很难看到教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生词写生字,也很难看到教师花长时间让学生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的四个主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阅读形式,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不少课堂很难看到教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生词写生字,也很难看到教师花长时间让学生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这些导致了学生阅读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寻找着力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系辞》),就说出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可以说,阅读既凭借于文本,其结果又往往会超越了文本。  相似文献   

16.
贾颖 《辅导员》2009,(11):23-23
毋庸置疑,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得到的不仅是抽象的声音刺激或文字符号,还有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体的感受。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恰到好处地传递思维信息。因此,训练学生对语音的感受力应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与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刘升锡 《山东教育》2002,(10):42-42
调整教学关系,增强阅读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首先要调整教学关系,实现三个转变,即在师生关系上,实现由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在教学关系上,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在讲练关系上,实现由以讲为主向以练为主的转变。其次,要以兴趣为先导,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同的年龄段对读物有着不同的兴趣,我们要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看得懂、积极健康的读物,给他们创造一种阅读的环境,待他读进去之后,就会发现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个新奇的世界,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身的需要。第三,导之以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朗读,并借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9.
李莉君 《现代教学》2014,(10):62-63
自2011年起,应用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逐渐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怎样开展英语应用性阅读教学成为教师思考和实践的热点。我以上海版《牛津小学英语》的教学为例进行初步的探讨。应用性阅读教学强调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将所学习的单词、词组、句型等零散知识放入到合适的语段中整体理解和运用,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  相似文献   

20.
无论教学理念如何变化,无论教学模式如何创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应成为语文教学的分内之事,这是大家的共识。学习语文,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具体要求。专家呼吁:语文课堂要让学生的思维向四面八方打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