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套话作文”是近年来高考阅卷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2007年高考作文阅卷中,浙江省的阅卷专家、学者主张把那些写文化类的作文归结为“套话作文”。参加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孙如明老师在自己写的一篇体会文章中写道:“这种‘套话作文’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及其文章中的名言名句;  相似文献   

2.
事件1:200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规定:一般情况下,套话作文最高得分不超过40分;如果符合题意、语言比较流通,思路清晰,可打38~40分;(?)的,打到  相似文献   

3.
以“穿靴带帽三段论”为特征的“套话作文”在高考作文现场越来越常见。近几年浙江省的高考阅卷已作了尽可能强烈和坚决的呼吁和纠正,但显然应该更深入、更持续。  相似文献   

4.
又一届高考阅卷合上了大幕。伴随着对“套话作文”评分标准的存疑,部分来自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一种复杂的心态下完成了对标准的执行。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仍对“套话作文”不以为然.用他们的话说.“参加高考,不背几篇作文怎么能行?”,“我们一直就是这么教的,没有套路,作文怎么教?”,“学生就知道课本上的屈原、陶渊明、苏轼、文天祥.你能不让他写吗……”  相似文献   

5.
李尔 《高中生》2012,(10):16-17
2012年6月18日,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结束。与去年相比,今年50分以上的高分作文较少.甚至没有一篇满分作文,36分以下的三类作文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道烟台市2002年3月高三诊断性测试作文题: 春风习习,送来绿意;秋风瑟瑟,引来肃杀;暴风呼啸,带来灾难。家风、民风、文风、抢购风、吃喝风、攀比风……生活中的风真可谓举不胜举。有人追风,有人随风,有人项风,有人煽风……人们对“风”的态度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7.
作网上阅卷是运用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将考生的作一次性快速而准确地扫描到计算机上成为图像。然后,两位阅卷教师分别通过电脑进行评阅。评分教师只能看到被扫描上的作部分,其他无关信息一律无法看到。由考试中心编设一套程序,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育》2007,(8):32-32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第三位老师判39分。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各省高考纷纷重拳打击“套话作文”,而在学生的写作中,这类作文却屡见不鲜。本文就“套话作文”存在的弊端以及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的疑虑,从内容、结构和情感三个方面来谈谈对“套话作文”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12.
近来,报刊载文,批评高考作文阅卷问题:由于阅卷老师工作量大,缺少正常阅卷所需的时间,所以批审一篇作文平均只能用一分半钟左右。如此“闪电般瞄上一眼”后就给分,随意性强,误差大。为众考生一生命运计,请国家多投入些人力物力,好让阅作文卷的老师放慢些。一分半钟,都不够从头到尾读上一遍,以貌(书写、卷面)取文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有粉要擦在脸上”,“把字写好”,被考生们奉为至理名言。“匆匆太匆匆”中以字的好坏来判定文的高下,这并非夸张的说法。“能事莫促迫,快手多粗疏”,“快”给审评作文带来的危害已毋庸赘言。…  相似文献   

13.
张红叶  马富强 《现代语文》2007,(4):117-117,107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书面语言只有做到准确、得体、流畅,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为别人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使文章有“文采”。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论述:“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萤火虫’吧!  相似文献   

14.
侯瑞娥 《新作文》2004,(10):21-21
近几年来不少同学针对话题作宽松自由的特点。平时不注重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不论布置什么样的题。总是体单一,内容贫乏,技巧缺少,以致思路闭塞。章不佳。  相似文献   

15.
高考考场已经盛行“套话作文”!基本特点是套用现成材料,虚隋假意为文,表述浅表单一,结构模式固定。2007年浙江省一位考生的高考作文《昨夜西风凋碧树》是对2004年重庆一位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的套改和抄袭。比如下面写李白的片段:  相似文献   

16.
供料作文往往要求题目自拟。古人曾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既毕,点“睛”尤为重要,它能使“龙”活而腾飞。标题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使人“一见钟情”的因子。因此,标题的有无好差直接影响着整篇文章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省市对高考语作的评改主要还是采用A.T阅卷方式,即二三分成一个批阅小组,各自批卷,相互复查。但由于工作量很大——每位教师每天一般要批240到300份试卷。因而相互复查就很难100%落实。因而我们很难说每年的高考语作评卷没有“冤假错案”。能否有一种新的阅卷办法: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提高效率呢?笔构想采用人机结合的办法批阅就可达一箭双雕之效。  相似文献   

18.
杨宏杰 《辅导员》2010,(14):12-12
2010年江苏高考的一篇高分优秀作文被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专家高度评价为"奇文",后却被网友指出此作文与作家李汉荣的一篇发表作品相似度很高,乃"抄袭"之作。有人说,抄袭源于现行道德教育的缺失;有人说,天才从模仿开始,抄袭也是一种学习;有人说,当下,学者、教授造假成风,大环境如此,怎能苛求孩子"出淤泥而不染";有人说,抄袭就是舞弊,不该姑息纵容……  相似文献   

19.
今年高考,湖北省一位考生写了一篇《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之王国维可以休矣》的考场作,这篇作被阅卷老师判为“0”分。“0”分卷一出,引来了争议。有人同意该卷打“0”分,理由是作基调灰色,格调不高;也有人认为,该作不该打“0”分,理由是作虽然基调灰色,格调不高,但写的是真情。对这些争议,笔不敢妄加评论,但却引发了自己对作如何表达真情的一些思考:作应有怎样的真情?  相似文献   

20.
又一轮高考结束,当我们掀起作文命题的盖头来,那种感觉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可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从话题的选择,到话题的限制,都更加符合选拔考试的命题原则,使近几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宿构套袭得到了有效遏制。从公平选拔的意义上说,高考作文命题应最大限度的遏制宿构。围绕命题的种种改革,都旨在科学准确地判断出考生的真实作文水平,使高考选拔更趋科学、合理、公正,更具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始于1999年的高考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在内容上不作过死限制,彻底淡化文题,文题、表达上都可自由选择、自如运用,给考生以充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