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初中语教学离不开教育创新,语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教育创新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教学中,并为语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以为应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实施创新。  相似文献   

2.
三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语四大青年名师教学展示”活动。四位名师生动的课堂教学,让我充分领略了语文教学的魅力,如同饮一杯甘甜、清醇的香茶,耐人品味。特别是他们那种朴实无华、回归本真,又各具风格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的语教学实践,让我对语教学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那就是:语是温馨的,语是智慧的,语是诗意的,语是激情的,语是博大的。所以,我认为语教学要关注生活,关注化,关注生命,要让语教学成为一种大智慧的教学。让语,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让语,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让语,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  相似文献   

4.
李镇西老师在《大街上的语课》一中回忆了自己让学生到大街上“捉”错别字的语实践活动,认为这种“创造性”的“开到大街上去”的“语课”“深受学生欢迎”,比那种每个字抄10遍的“低效甚至无效而又枯燥无味的作业”更有趣。其实,不少语教师(包括我)都曾搞过类似的活动。李老师的章引发了我这样的反思:这种“大街上的语课”效率到底怎么样?  相似文献   

5.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语课理应成为人主义精神教育和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殿堂。为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语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语教学的核心;而根据语科的特点,重视学生人精神的培养,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题。总而言之,在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精神与创新精神,是教师责无旁贷、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听过不少高水准的语示范课,除了折服于授课扎实的知识功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之外,还有一个颇深的感触:他们的课的确上得太完美了,完美得滴水不漏、无懈可击。可转而一想,如此完美的语课是否就可以算是成功的典范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这种示范课实在难以起到示范作用,甚至会对语教学产生一种误导。笔认为,语课应该拒绝完美,而不  相似文献   

7.
语教学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这种思考当然不是那种基于理论或逻辑的思考,而是基于一种审美情绪并由这种审美情绪引导而进入一种形象思维的状态。进而由此走向理性思考,将会解决语教学若干年来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语教学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当代学走进语。当代学无疑会帮助我们顺利地走进这种思考所需要的美学情境。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倡导开放性教学,它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着眼于人的能力培养,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实行开发性教学时,应做到三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相结合;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结合。其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  相似文献   

9.
杨金林 《江苏教育》2001,(17):22-23
语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言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语课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发展,而无论是听读活动,还是说写活动,其本质均是人的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活动。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越强,人的听说读写能力就越强。因此,语教育必须树立为促进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应成为支撑新世纪语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学校实施现代教学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人们头脑中不自觉的极其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人类社会已由近代工业社会发展到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开始,世界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培养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也必然要随之发生根本变化。显然,用古化社会的教学思想和近代社会的教学理论是不能指导现代社会的教学实践的。那种认为“过去的人是怎么教的,我现在就怎么教,我的老师是怎么教我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认知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尤其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情感教育往往被人们遗忘,在这种状态下的语教学常常造成人价值、人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教学变成枯燥的技艺之学,因此章着重从实践的角度上,论述了在语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及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黎小敏老师的这一组激发学生学习语动机的章,内容较全面而具体,基本观点正确,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语教学工作专业化,提高教学专业水平。不过我感到动机激发的理性方面、语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还谈得不足。而忽略语学习的目的教育恰恰是近年来语教学的误区之一。我要就此再说几句。  相似文献   

13.
不少语教师常困惑于作教学的举步维艰,困惑于弟子们的写作水平太过低下,困惑于自己不能尽快让学生们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作成绩。那种无奈、那种茫然、那种苦情,几乎皆然。  相似文献   

14.
我的形象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现实语教学仍然没有摆脱知识教学的窠旧。《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素养,素养的显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本就如何落实语教学实践性问题提供一些具体可行、操作性强的方法。即:通过创造具体可感形象,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语言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怍为一名小学语教研员,经常能读到一线教师们撰写的教学论,这使我受益匪浅。这“益”字包含了作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对我的鼓励和他们的思想、实践及行中的许多优点给我的启迪,也包括我由此获得的一些对于小学语教学实践研究和撰写教学论的想法。这里,我想就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的几个关系,与广大教师们讨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标的颁发,对话教学在中学语课程教学中日益普及,它推动了课程改革,在提高语素质教育的质量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发现,在不少教师的课程教学中,那种为对话而对话的形式主义倾向时有出现,他们以尚未更新的教学理念来实施对话教学,势必步入对话教学的误区。如何走出误区,正确实施对话。更好地培养学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陈雪茜 《现代语文》2006,(10):14-15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育人这个大目标服务的,19世纪德国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很好地阐释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二是相互渗透,无法割裂开来的。早在1999年程红兵老师就提出了语人格教育这个概念,并把它界定为:语人格教育是语教师在语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知识传授、语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在语教学实践中,笔有意识地把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渗透到语教学中,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对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与过去的中学语教学相比较,当前的中学语教学存在“淡化汉译基础知识教学”的倾向,过分重视“人教化”作用,这似乎是“极右”和“极左”的两种表现形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避免那种机械、呆板、孤立的“右倾主义”;又不会走向空洞、片面的“左倾路线”,使中学语真正变成一门工具性和人性相结合的学科呢?我们认为要以句群作为中学语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内勾外联”,实现各种知识、能力的有机整合、统一。  相似文献   

19.
语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语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反映在语课堂上,许多教师一改传统的课堂模式,奇招纷出,神通各显.特别是对作为教材的选的处理上,显得大胆而不拘一格。总的来说,这是一种进步。记得名语特级教师韩军说过一句话:“上语课不是做广播体操,而应该是下围棋。”这使我想到任何改革和创新要获得真正的成效还必须依靠理性来支撑。上语课是不能像全国人民学做一套广播操一样整齐划一,但也不能跳街舞,随心所欲,而是应该像走围棋,在“胸有大局”的前提下出招。“语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那么.我们的语课堂教学的外延到底有多大呢?联系我的教学实践及自己的一些见闻,在这里我提出一些想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林红 《教育导刊》2004,(17):38-40
近年来,中专语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招进来的大多数学生语水平不够理想,知识面狭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写起章来更是语句不通,错字连篇,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另一方面,学生不肯花心思在语学习上,认为学不学一个样。要改变中专语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实现角色的转换。必须认识到:学校教育不能仅仅追求知识传授,而应重视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培养,重视人的潜能开发并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开放、合作、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同时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中专语教学现状。下面是我在变革中专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