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旁依次有A、B、C三个村庄,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村出发,甲骑摩托车,乙骑电动车沿公路匀速驶向C村,最终到达C村.设甲、乙两人到C村的距离y1、y2(km)与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C两村间的距离为____km,a=____;(2)求出图中点P的坐标,并解释该点坐标所表示的实际意义;(3)乙在行驶过程中,何时距甲10km?  相似文献   

2.
行程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航行问题。解题时用来建立方程式的等量关系有三种:时间相等;速度相等;路程相等。 1.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 例1 上午6时,甲步行从A地出发于下午5时到达B地;上午10时,乙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于下午3时到达B地。问乙是在什么时间追上甲的?  相似文献   

3.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时,通常情况下只设一个未知数求解;但有些问题,可多设一个未知数,使等量关系变得清楚明了. 例1 甲步行上午6时从A地出发,于下午5时到达B地;乙骑自行车上午10时从A地出发,下午3时到达B地.问乙是在什么时间追上  相似文献   

4.
例1: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骑摩托车每小时行2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3千米,二人在距离中点12千米的某地相遇,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可借助线段图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A、B两地相距125千米.甲、乙二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丙骑摩托车每小时行63千米,与甲同时从A出发,在甲、乙之间来回穿梭(与乙相遇立即返回,与甲相遇也立即返回).  相似文献   

6.
<正>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数"驭"形",探讨一道压轴试题的解法,并以此法解决距离问题及显性、隐性的数轴动点问题.一、试题呈现如图1,A,B两地相距90千米,从A到B的地形依次为:60千米平直公路,10 千米上坡公路,20千米平直公路.甲从A地开汽车以120千米/小时的速度前往B地,乙从B地骑摩托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前往A地,汽车上坡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摩托车下坡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甲、乙两人同时出发.  相似文献   

7.
在解答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中,常碰到“中点”这个词,学生常感到困难。现作简要分析。 (1)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骑摩托车每小时行2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3千米,二人在距“中点”12千米的某地相遇,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可借助线段图作如下分析: 相遇  相似文献   

8.
所谓“时间差” ,就是命题中告诉的时间 ,既不是甲运动所用的时间 ,也不是乙运动所用的时间 ,而是甲、乙运动所用的时间差。这类问题并不复杂 ,但对于初学的同学来讲 ,往往出错。现举例分析如下 :例 1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以 36km/h和 1 5m/s的速度同时从A地开往B地 ,乙到达B地后 5min甲到达B地。问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 :命题中的时间“5min” ,既不是甲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也不是乙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而是甲、乙两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差。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S ,甲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为t1,乙车从A地到…  相似文献   

9.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学生对题目理解不透 ,找不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分步求解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例 1.甲、乙二人从 A城到 B城同向而行 ,甲骑自行车 ,乙骑摩托车 ,甲比乙早 2小时 15分出发。乙走了 2小时 ,还在甲后面 11千米 ;乙再走 3小时 ,超过甲 13千米 ,结果乙比甲早 1小时 4 5分到达 B城 ,乙到 B城后立即返回 ,在途中与甲相遇 ,此时 ,甲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分析 :此题较为复杂 ,如果笼统看 ,就会把前后问题混为一谈 ,无从下手。如果将本题中“结果”前作为一部分考虑 ,“结果”后作为另一部…  相似文献   

10.
在追及问题中,存在着两个重要的差:路程差和速度差。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容易得出:路程差=速度差×时间。在解决追及问题时,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关系式。例:A、B两地间有一条平直的公路。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驾驶小汽车从B地出发,在A、B两地之间不停往返。他们同时出发,120分钟后第一次相遇;150分钟后,乙第一次追上甲。问:当甲到达B地时,乙共追上甲几次?甲到达B地时,乙在什么位置?分析:由图示可以看出,在首次相遇与首次追上之间,乙在150-120=30(分钟)内走的路程为AC+AD,而甲走完AC+AD需要120+150=270(分钟)。因此,甲、乙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行程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帮助同学们解析。现举例如下: 一、相遇问题例1 A、B两地相距12千米,甲从A地到B地后休息半小时,又从B地返回A地,乙从B地到A地后休患40分钟,亦从A地返回B地,若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经过4小时在他  相似文献   

12.
今年,某地高中、中专招生数学试题中有如下应用题: 甲从A地出发到B地、乙从B地出发到A地。若甲先行2公里,则又经2小时后在AB的中点处与  相似文献   

13.
1.分类思想(1)数学问题.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骑摩托车的速度是600米/分,乙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4分钟后两人相距400米,则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分析甲、乙两人相距400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者还没有相遇时相距400米,如图1(a)所示;另一种是两者相遇后背对背相距400米,如图1(b)所示,由图知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时代,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而努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课程评价自然也应注重这方面的考查。近几年来涌现的信息性试题就是比较适宜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题型。例1.甲、乙两人(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从A城出发到B城旅…  相似文献   

15.
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经常遇到的题型,它包括一般的简单的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行船问题、列车问题等等,下面就给大家介绍这种题型。一、一般的行程问题例1.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开了3个小时到达B地,然后继续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经历了2个小时开到C地,问从A经B到C的距离。解析:从A到B的距离是80×3=240(公里)从B到C的距离是120×2=240(公里)所以从A经B到C的距离是240+240=480(公里)这种题型很简单,将各段相加即得到总的路程。下面来看一个比较复杂的题型:例2.火车从A地到B地,因为机车故障影响了速度,使…  相似文献   

16.
<正>学函数要掌握好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具体应用.下面剖析几个实例,以期帮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例1已知:如图1,A、B两地相距4千米,上午8:00,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8:20乙从B地出发骑自行车到A地,甲、乙两人离A地的距离(千米)与所用的时间(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中的信息可知,乙到达A  相似文献   

17.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时除了设出未知数(有直接未知数和间接未知数两种)外,还需引入与问题有关的辅助未知量,从而使得问题易于解决.而这些辅助未知量在解题过程中无需求出(在解题过程中被消去),举例说明如下.例1(河北中考试题)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若同时出发,经24分钟相遇;若乙比甲提前10分钟出发,甲出发20分钟与乙相遇.求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各需多少分钟?  相似文献   

18.
例 :甲、乙两人同时从 A、B两地出发 ,相遇后 ,甲用 9小时到 B地 ,乙用4小时到 A地 ,求甲、乙两人从 A、B走完全程各用几小时 ?【解法 1】设甲的速度为 x公里 /时 ,乙的速度为 y公里 /时 ,则相遇后甲到 B地所走的路程为 9x公里 ,乙到 A地所走的路程为 4 y公里。由题意可得 :4 yx=9xy,则 4 y2 =9x2 ,∴ 2 y=3x。则甲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t甲 =4 y 9xx =6x 9xx =15(小时 ) ;乙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t乙 =4 y 9xy =4 y 6yy =10 (小时 )。【解法 2】设甲从出发到相遇走了 x公里 ,乙从出发到相遇走了 y公里 ,由题可知相遇后 ,甲 9小时到 B地…  相似文献   

19.
巧思妙解     
有些应用题如果换个思路,可以有不同的解法。例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同的方向出发,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20千米,乙骑摩托车速度是甲的3倍。2小时后二人相距多少千米?我看完题后,是这样解的:先求出乙每小时的速度:20×3=60(千米)。接着求甲骑自行车的路程:20×2=40(千米)。再求乙骑摩托车的路程:60×2=120(千米)。最后求2小时后,二人相距的距离120-40=80(千米)。后来,我再仔细审题,发现这道题可以先求出乙骑摩托车的速度20×3=60(千米)。再求乙骑摩托车比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的米数:60-20=40(千米)。最后求2小时后相距的米数:40×2=80(…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要讲述的双一次函数图象是指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含有两条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型问题.这类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求解时一定要理解题意,挖掘题目和图象中蕴含的信息,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现举例说明.例1(2005年陕西省中考试题)甲、乙两同学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到B地,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①他们都行驶了18千米;②甲在途中停留了0.5小时;③乙比甲晚出发了0.5小时;④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⑤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