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选择题 设集合M={x|x^2-x〈0},N={x||x|〈2},则()。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真分析了2007年全国高考数学四川卷命题的形式及内容,并研究了部分试题的命题背景,在此基础上,本文特地对理科第22题加以评析,同时对第(Ⅱ)、(Ⅲ)小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考数学命题是命题专家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科学设计典型问题,它不仅含有重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高考试题的考查首先是以能力立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运算求解、推理论证等能力.  相似文献   

4.
题目(2008年全国卷Ⅱ理科第21题)设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A(2,0),B(0,1)是它的两个顶点,直线y=kx(k〉0)与AB相交于点D。与椭圆相交于E、F两点.  相似文献   

5.
2009年江西理科卷第22题,在求出 an=3an-1+1/an-1+2(n〉1,a1=1/2)  相似文献   

6.
原题:(2005年第1套理综卷)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留下许多经典之作,给我们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激发数学探究的激情.本文试图通过对一道高考试题的剖析、探究与引申,享受数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试题(2008年全国卷Ⅱ文科第21题):设a∈R,函数f(x)=ax3-3x2。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国高考试题理科Ⅰ第11题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高中数学试题,无论是质检试题还是高考试题,都有大量创新试题出现,这些创新试题从何而来?又是怎样创新的呢?本文作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考试题研究是高三复习中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挖掘高考命题的特点可以及时掌握命题方向和趋势,进而有效的反思和改进高三复习备考.本文以一道考高真题为例,从多角度进行解法探究,分析该题命题的特点,提出一点复习备考建议,与同行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的广东高考数学卷出现了这样一道看起来似乎与平时所学知识无关的非数学形式的考题:  相似文献   

13.
薛廷兵  徐翔 《中学教研》2003,(10):23-24
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可以说是近20年来给广大师生及家长造成伤害最深的一年,其主要原因恐怕是试题总体太难,缺乏区分度和坡度,但客观的评价,细看每一道题,亦不算太难。比如理科试题第17题虽说作为解答题的第一题显得难了些,但也不失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全国高考(河南卷)理科数学第12题是:设集合 I={1,2,3,4,5},选择 I 的两个非空子集 A 和 B,要使 B 中最小的数大于 A 中最大的数,则不同的选择方法共有()种.(A)50 (B)49 (C)48 (D)47本文先探究出 I 含有 n 个元素时的计数方法,然后再看上述的求解.推广设 I 是由 n 个互不相等的实数组成的集合,选择 I 的两个非空子集 A 和 B,要使A中的数小于 B 中的数,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相似文献   

15.
06年全国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北京卷)第19题:已知点M(-2,0),N(2,0),动点P满足条件|PM|-|PN|=22.记动点P的轨迹为W.(Ⅰ)求W的方程;(Ⅱ)若A,B是W上的不同两点,O是坐标原点,求OA.OB的最小值.解:(Ⅰ)依题意,点P的轨迹是以M,N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所求方程为:x2-y2=2(x>0)(Ⅱ)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x=x0,此时A(x0,x22-2),B(x0,-x02-2),∴OA.OB=2.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 b,代入曲线方程x2-y2=2(x>0)中,得:(1-k2)x2-2kbx-b2-2=0(*)依题意可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数根,设A(x1,y1),B(x2,y2)…  相似文献   

16.
李涛 《中国高校招生》2008,(9):29-29,30
下题是2008年全国普遍高考(湖北卷)理科数学第18题: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BC上侧面A1ABB1.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陕西卷)第23题,源于接力赛交接棒训练的运动学问题,物理情景紧密联系实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周沛耕 《中国考试》2007,(3):22-24,28
数学备考难,数学命题也难. 高考试题既要重基础,又要考能力,既要相对稳定,又要改革创新,每年的命题工作凝聚了资深专家大量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和聪明才智.因此,高考试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研究课题.在这些研究课题中,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是那些千姿百态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典高考数学试题是怎样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题目(2006年重庆理科卷第10题):若a,b,c且a(a b c) bc=4-23,则2a b c的最小值为()(A)3-1.(B)3 1.(C)23 2.(D)23-2.这是一道最值问题,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和代数式的变形.对复杂式子的辨别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难以下手,让现在高三的学生练习也如此,现经过探讨和共同研究得到多种解法,供大家参考.解法1:a(a b c) bc=4-23,即(a b)(a c)=(3-1)2,因为a,b,c>0,所以(a b)>0(a c)>0,故2a b c=(a b) (a c)≥2(a b)(a c)=2(3-1),当且仅当a b=a c时,即b=c时等号成立.所以2a b c的最小值为23-2,选(D).解法2:若a,b,c>0且a(a b c) bc=4-23,则a2 ab ac…  相似文献   

20.
设函数f(x)=sin(2x+ψ)(-π〈ψ〈0),y=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直线x=π/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