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是春末夏初的日子,太阳的光照变得强热起来。我们踏着初至的热浪,来到人民大学校园访问了在海内外负有盛名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先生。方先生在书房热情接待了我们。书斋内到处是书,沙发前的玻璃茶几上也摆满了书籍。书籍虽多,却陈设整齐、有序井然。身处书斋,顿觉书香之气悠悠飘来。方先生的书桌临窗,窗外绿荫辉映着书斋的淡雅。方先生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指  相似文献   

2.
市场起伏考验着人的诚信。去年12月,经销电器的单先生与供货商方先生签订一份供货合同。由于该合同没有明确约定交货地点、供货日期,等过了今年的销售旺季,单先生还没收到货。单先生要求方先生退还20万元履约保证金和利息,方先生反说单先生违约在先,给他造成了重大损失,理应由单先生赔偿他才对。双方争执不下,只好诉诸法院裁定是非。  相似文献   

3.
关于创新,首先要说的是斜体字的创制。早期的印刷书籍模仿写本,多讲究装饰,开本大,印数少,成本高,价格贵,与穷人无缘。为使古典著作从贵族豪门的书斋普及到在人文主义运动中新涌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我们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来搜寻碎片化信息,失去了静心读书的乐趣。是不是电子书的普及,改变了公众的阅读习惯,将使纸质书走向灭亡?是不是传统书籍的优点已不复存在,当代人之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传统的图书馆以及承载着厚重历史、传播着信息与文化的纸质书?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需要去探寻书籍的前世今生,去体验书籍所传递的多元化信息,去感受书籍历久弥新的持续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书籍的产生与发展对于华夏文明的延续与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同时书籍本身的演变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因此本文深入分析探讨了古代书籍演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来到中山不久,就碰上著名漫画家方成风尘仆仆从北京赶往故乡探亲休假,在中山图书馆做客香山讲坛,畅谈幽默艺术。20世纪90年代,我就与方先生有过文字之交,却始终末曾谋面。碰巧,这一次是在方先生的公益讲座过后,我才获知这一信息的,拜谒方先生的夙愿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失去了机缘,成了我终生的遗恨。  相似文献   

7.
卢岩  王雪飞 《出版广角》2013,(23):60-61
书籍设计象征着一种民族文化,它具有一定的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与影响力。在我们进行书籍设计时用到的每一个传统元素都并不简单,他们都象征着一种文化、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思想文化象征与文化积淀。书籍的出版设计是一门艺术,某种程度上来说,书籍设计的好坏会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工艺水平的高低。如今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日趋国际化,要想在我国现代书籍出版和设计当中体现出来自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  相似文献   

8.
藏书票是艺术家为藏书主人(包括藏书机构)专门设计并贴在藏书上的专用标志。票面除了要有国际通用的EXLIBRIS(意为予以藏之,原文为拉丁文)字样外,还必须有票主的名字(或者笔名、书斋名),有的还在票面上刻印一些与读书有关的警句和格言。画面以简洁醒目为佳,画风应装饰和寓意兼顾,贴在书籍扉页,更是雅趣盎然。它在19世纪最初兴起时证明的是对书的占有权,后来又和政治身份相关,代表着一种小众趣味。在西方,藏书票相当流行,从政治家、艺术家到普通的爱书人都可以成为它的持有者。今天,藏书票这漂亮的“小玩意儿”已成为一种体现阅读情趣和对书籍珍爱之情的艺术品,越来越受到读书人的关注。一批有关藏书票文化的专著、书籍,如《中国藏书票史话》(李允经著,湖南美术出版杜2000年6月版)、《我的藏书票之旅》(吴兴文  相似文献   

9.
李鉴 《出版史料》2003,(1):60-61
总理:我们同意文化部关于文学和科学书籍稿酬问题的报告。目前各出版社的稿酬制度,无论在一般著作和学术研究著作之间,在一般著作和一些大量发行的书籍之间,在著作和翻译书籍以及在同一类书籍之间都缺乏应有的区别,存在着偏高或偏低等不合理现象。这种现象有碍于鼓励创造性的劳动,对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辉 《记者摇篮》2012,(8):15-16
沈阳日报的《书斋》创办于1996年,到2011年有15岁了。2004年10月,沈阳日报改版,向都市化发展,《书斋》更名为《阅读》,重心移到畅销书的评介及流行文化的解读上,经历了这样一番通变,到2009年,《阅读》又恢复为《书斋》,并重新确立了《书斋》的文化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书斋》在沈阳日报中的文化担当作用。一"、书斋"之立名。上世纪90年代,全国报纸大都有了以读书为主题的副刊专版,如人民日报早已有"读书",新民晚报则有"读书乐",中国青年报有"开卷",文汇报有  相似文献   

11.
现代书籍出版,对书籍设计的重视日益凸现。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书籍设计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事书籍设计的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化,书籍设计的理念不断创新,风格呈现多样化,有些书籍设计很有创意,很有水平。这些,反过来,对书籍出版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低级趣味、粗制滥造的书籍设计也渐渐多了起来。书籍是文化产品,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它的文化性。书籍设计必须体现文化性,是需要我们投入热情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2.
“楼中阁”、“斋名大王”,何许人也?早在1988年,在上海的几家报纸 副刊上,我就不时地读到关于“名人书斋”的文章,后来,在外省市的报刊上也读到“楼中阁”的“名人书斋”。这“名人书斋“犹如开遍全国好多报纸副刊的一朵鲜花。 从寻找作者到成为同事 说真的,我也很喜欢这“名人书斋”的文章。小小的书斋,经“楼中阁”那么一介绍,倒是挺有味道的。它典雅而蕴含书卷气,清丽而不失激情,给报纸副刊拓宽了题材,增添了色彩,让读者从中受到熏陶。于是,只要读到“楼中阁”的“名人书斋”,我就剪贴保存,汲取营养。于是,我也想…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大凡都有这样的雅好,都以拥有一个专门读书、藏书和写字的场所而自足,并美其名曰,书斋。据说,自汉代以来,文人就开始有个人的书斋,汉代杨雄的书斋就叫玄亭。到了盛唐,书斋便更加成熟而具备规模。如杜甫的草堂,便是典型的文人书斋,并有幸留存至今。那些落魄文人,即使身居陋室,也不忘把自己的居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穷读书人。论起家庭现代化的设置,所备甚微,至今还在看着一台老掉了牙的九英时黑白电视机。论起个人生活,无所嗜好,一不爱抽烟,二不会喝酒,以粗茶代替咖啡,聊以提神;唯以青菜乳腐代替鸡鸭鱼肉,权以塞腹。但我家里也有一样一般家庭甚少,而我独多的东西,即书籍。案头上堆满着书籍,床铺上放满着书籍,挎包里塞满着书籍,四周墙壁上排满着书籍,连五斗橱上、沙发茶  相似文献   

15.
《夜晚的书斋》可以被当成一本令人兴趣盎然的故事书、一本发人深思的图书馆学著作及一篇慰藉心灵的情感美文来阅读.从“书斋”里,我们能聆听故事、领略哲学、感受温情.较之艰涩、枯燥的硬图书馆学教材,《夜晚的书斋》可以作为一本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软图书馆学佳作,成为图书馆员实现快乐充电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6.
图书出版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产品供大于求、相对过剩的时代,图书的广告宣传便提上了议事日程。眼下,出版社对图书广告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但翻检报刊杂志,浏览订货会广告牌,我们所见到的书籍广告,要么是过于简单的书目,要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假大空玄的毛病,也有的以书评代替书籍广告。如何让书籍广告更精彩、更有效,现代出版企业和出版家、编辑家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暨评奖在我们的翘首盼望中如期而至,四年一届的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是这一届展览所评选出的作品较之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展示了书籍设计师在过去的四年里,置身于风起云涌的图书市场,以最快的步伐与市场保持同步,引导着广大读者对书籍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8.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相似文献   

19.
书籍形态艺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书籍形态在演变过程中深刻地、系统地反映着人类文化生活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书籍形态不断演变、传承、创新.现代书籍设计继承了传统书籍的形态特征,注重书籍形态的艺术表现和创新,但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正确把握书籍形态设计的原则及价值观,提倡健康科学的设计理念,把握好书籍形态设计的"度",需要设计师顺应时代发展脉络不断探索.如今,现代数字科技已然介入书籍形态设计,使阅读体验更加人性化、智能化,虚拟空间技术与书籍形态设计的融合成为未来探索和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晚上9点30分,尽管拼命赶路,仍然比预约的时间晚了一刻钟,来到我国著名新闻史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家。陪我同去的是当年的同窗、如今仍在方先生门下攻读新闻史博士的方迎九。坐在暖暖的灯光下,吃着师母端出的糖果,再次聆听先生的教诲,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