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种力名叫“科里奧利力”,簡称科氏力,是为了紀念法国科学家科里奧利(1795—1843)而命名的。当一个系統(如地球)在轉动着的时候,在它上面的物体,由于惯性,总是力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这样,在轉动系統上的观察者看来,物体就好象受着力,这些力叫做慣性力。科氏力就是慣性力中的一种,它的产生条件是:系統轉动着,而物体又相对于轉动系統运动着。在自轉着的地球上,任何一个运动物体,都要受到科氏力。根据力学可以推知,在北半球,科氏力垂直于相对速度向右(即在前进方向的右边);在南半球,則垂直于相对速度向左。这是科里奥利在1838年证明了的。物体的质量、系統轉动角速度和相对速度越大,則科氏力越大。相对速度是物体相对于轉动系統的运动速度。由于地球自轉角速度很小,所以在地球上的科氏力并不大,但是它的影响却很广泛。知道了这一些,我們就可以解釋封三上画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2.
郑广太 《中国科技纵横》2010,(22):220-220,179
一直以来,地球的运动描述延用着以‘日心说’为基础,以人们观察到的天文现象为依据演变而来的“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的模式描述。地球是运动的物体,应该从运动力学的角推出它的运动描述才是正确的。根据偏重物体自转时的运动规律:偏重物体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做圆周轨迹运动的轨迹上还在做小半径的圆周轨迹运动,且偏重物体的自转轴也在做圆周轨迹运动”。推出:“地球运动新概述”。内容是:“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还在做小半径的圆周运动,地球每完成小半径圆周运动一个周期为一年,所以也称为‘年轨道’。地球在年轨道上自转的同时地轴(即:地球两个极点)也在做圆周运动,(这也是南极科考对找不到固定的南极点的原因。)地轴与年轨道半径的夹为113.5度。”这就是地球运动新概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谈力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22—前221年),我国的杰出学者墨子(墨翟),曾經說过这样一句話(圖1):“力,刑之所以奋也。”根据若干学者的意見,“刑”字当物体講,而“奋”字当开始运动或运动加快講。因此,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力是物体开始运动或者运动加快的原因。 讀了这句話,我們不能不感嘆墨子对于力的理解的深刻。要知道,他是生在二千多年以前,比經典力学的奠基人伽利略和牛頓还早得多啊。实际上,如果理解了,靜止物体开始运动或运动加快,是由于力的作用:那么,就很容易理解,运动物体速度减慢或者停止  相似文献   

4.
杨川向 《今日科苑》2006,(12):90-93
自能发展作为人本教育、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点,应以人本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起点,从“自”、“能”和“发展”三个层面把握它的内涵,即自能发展是以本体属性为依据、以内部价值为内动力、以外部环境为外驱力、以“未特定性”为突破口、以类本质价值为意义、以自能发展能力为效能、以差异性个性化为特征、以面向整个人生为策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植物的向光、向地、向水、向触性等运动,统称为“向性运动”,一般与生长素的作用有关。如向日葵在阳光作用下,背光面的生长素多,生长较快;生长素少的向阳面生长较慢,于是产生了向阳弯曲。别名“感应草”的含羞草是一种著名的趣味植物。它不但会动,行动还格外灵敏迅捷。一经轻轻触动,羽状小叶就随即闭合。若力  相似文献   

6.
正魏格纳在大陆漂移假说中曾试着解释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地球自转会造成两种分力——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原本像船一样漂浮的泛大陆破裂,并与底下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分离,分别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但是,地球自转造成的这两种力实在太微弱了,根本无法驱动大陆在洋壳上滑动,所以大家并不认同他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一段话 :“在马克思看来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 ,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无法预见 ,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 ,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这深刻地揭示了基础科学是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的动力与源泉 ,近代科技发展史更加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2 0世纪的技术革命也是由科学革命引发和推动的。基础研究获得重大进展 ,如量子论、相对论、信息理论的创立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地球板…  相似文献   

8.
问:什么叫同步卫星?同步卫星在空中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它能在天上坚持多久?里面有人吗?它靠什么补充能量?怎样使它做到与地球同步?(初二学生)答:同步卫星是指定位于赤道上空一定高度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且其运动周期和角速度都与地球自转周期和角速度相等的航天器。同步卫星的“同步”指的正是它与地球自转周期、角速度相同的意思,所以它和地球是相对静止不动的。这就像甲乙两辆客车,在圆形马路上,以相同的角速度并排行驶时,坐在甲(乙)车里的人看到窗外乙(甲)车好像不动一样。尽管同步卫星好像停在地球赤道上空不动,其实它是以很高的速度绕…  相似文献   

9.
庄一龙是“斥力子假说”理论提出者。从本质上看,“斥力子假说”理论更象是一个物理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面的物体一旦运动起来,不管方向如何,都具有了一种挣脱地球引力的能力,就好象物体吸收了一种对抗万有引力的物质。该理论把普朗克能量子看作是一种具有对抗万有引力能力的实物粒子(斥力子),认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由于吸收或释放斥力子造成的。由于斥力子本身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斥力子在作用物体之间不断转移,斥力子的质量、能量和动量就会叠加到速度增加的物体上,造成了运动物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天文古生态学是天文学和古生态学远缘杂交的产物,它运用天文学的理论、方法和观测资料来从事古生态学研究,它主要探讨天文环境因素与古生物之相互关系,特别着重研究天文因素的古生态效应,例如:(1)古生物生长节律性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古生物钟”);(2)起新星爆发与古树木年轮的关系;(3)宇宙环境变化对古生物演化的影响;(4)古生物灭绝的天文原因;等等。由于“空间圈”、“宇宙圈”概念的提出,建立了由“宇宙圈”、“空间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组成的地球环境大系统,进入将地球与宇宙空间结合起来研究的新阶段,必将引起地球科学(包括古生态学)的又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1.
天体与人体     
地球上的岁月光阴、能源、万千气象的一切生机、人体生命长短等,无不与太阳、月亮等星球运动相呼应,尤其是太阳、月亮的活动对地球环境有着错综复杂的影响。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认为:人的器官和功能受天体的支配。他说:“不必看你的病人怎样而应看他的星宿如何。”后世人称它为“星占医学”或“星占测病法”,即医生可运用日月五星与人体各部分的对应关系作出疾病的推算和  相似文献   

12.
“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是“八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一个二级课题。它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薄交互油气储层电磁波法、声波法和电阻率法测井正反演理论和方法,以及综合解释系统,为薄交互储层评价、地震反演和井孔之间储层追踪和描述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特别是为陆相油田勘探和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提供有效的储层评价手段。经9个参加单位50多名研究人员5年的共同努力,在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多项有价值的重要成果,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使我国陆相薄交互储层地球物理测井理论与方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I0017-I0018
牛顿的引力理论正确预测两个互相吸引的天体(比如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它们的轨道基本是椭圆形。但如果有3个天体(比如太阳、地球和月球)互相作用,它们的运行轨道有什么规律?这就是著名的"三体问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地球动力学一词近年使用颇广,从历史上说,人类开始研究地球的形状和性质,并予以动力学的解释,即可称为地球动力学。近代、现代地球动力学是在研究全球构造和地球深部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以及大地测量等学科,进行综合和交叉研究的重大课题。狭义的地球动力学强调地球各种现象和要素的力源性质和动力作用模式的探讨,广义的地球动力学则包括对各类地球现象进行全球性的概括,并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求达到对行星地球的整体认识,探讨和推断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动力作用史,从而建立地球动力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1月,自海外传来新闻:地球可能有个“胞弟”。国外有位科学家提出在太阳系可能存在着一个大小、质量与地球相近的星球,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假设是“有论据的”。人在地球上永远不会发现这颗星球,这是因为相对地球而言它始终处在太阳的另一面。此外,它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接近地球绕太阳的周期。因此,在地球上即使借助最强大的光学望远镜也窥视不到该星球。  相似文献   

16.
在地球大气平流层中有一层薄薄臭氧层,它是保护地球一切生命的一把巨大天然“保护伞”。过去人们一向认为这大自然恩赐的空中“保护伞”坚不可摧,万万没有想到它已被捅了五个大窟窿,反过来又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 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以它的光和热哺育地球万物生长的。所以人们常常用“万物生长靠太阳”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引起天气变化的因素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天文因素、地球大气内部因素和地表因素。比较而言,在天气舞台上扮演着最重要角色的是热量、水汽和空气运动。热量地球大气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正是  相似文献   

18.
“活力之争”是17、18世纪在欧洲科学界和哲学界中发生的一场重大争论,而肇始于莱布尼茨在一篇短文中对笛卡尔的运动理论的批评。通过这里的批评,莱布尼茨同时也发展出了一个以“力”为核心概念的物理学~形而上学体系。本文通过对莱布尼茨所做的批评的相关文本的分析,在“活力之争”的背景下对莱布尼茨的相关的理论和论证做出了比较完整细致的勾勒,特别注重了其中关于力、运动、因果性等思想的内在联系。此外,本文还对莱布尼茨的一些具体论证做出了批判性的分析,并在最后运用蒯因的“信念之网”学说对莱布尼茨的相关理论给出了一个总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地球重力,是地球对地球上所有物体的吸引力。按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一个物体的重力只与物体质量和它与地球的位置有关,因此,如果在一固定地点物体的重力发生了变化,那真是一件令人疑惑的事。可是,世界就是如此的奇怪,科学家在研究日全食时发现,在日全食发生的过程中,地球的重力会发生突然降低,这就是重力异常现象。日全食期间,重力会出现突然下降,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所有的天体物理学家对此事都无法做出有一定说服力的解释。天文学界纷纷猜测:莫非宇宙间还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神秘力量”存在?面…  相似文献   

20.
1.地球绕自转轴的周日旋转。 2.地球绕太阳的周年运动。哥白尼确立了地球的这两种主要运动的存在。在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1543年)中详尽地研究了这两种运动和它们的结果。 3.地球自转轴方向的变化。从天极的位置和天球赤道与黄道交点的位置的变化观测出地球的这种运动。地球自转轴由於圆锥形的摆动(像陀螺的运动),每26000年旋转一周。这个现象称为岁差。公元前二世纪,依巴谷发现了天球赤道与黄道的交点每年移动50″的现象。哥白尼确定了地球自转轴的圆锥形运动。牛顿(1687年)阐明了岁差是由於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在非完全圆球形的地球上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