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有效的IT治理能够确保IT投资真正产生业务价值,并降低IT实施过程中伴随的风险.IT治理设计的挑战在于,并不存在一种有效的通用治理模式适合所有的企业.把企业运营模式纳入IT治理模式权变因素的研究范围,通过联想、神华、李宁和小肥羊等4家公司的案例研究,对企业运营模式与IT治理模式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企业运营模式单个因素及多个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确认了运营模式对IT治理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技术(IT)的依赖日益加重,IT已成为企业成功或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但是,信息技术带给企业的风险也日益加大,企业需要对信息技术加以特别的关注和治理.如何有效地实施IT治理是企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在综述IT治理核心思想基础上,有机整合IT治理三要素(组织、流程和机制),构建了企业IT治理实施框架模型,并对其中的关键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转型路径及量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正经历从行政型到经济型的公司治理转型,呈现为渐进性、双重性、间断均衡性及路径依赖性.在现代企业制度渐进过渡的基础上,归纳了国企治理转型路径一方面体现为治理主体与治理边界的变迁,另一方面为从传统的行政型治理到内部人控制进而到经济型治理机制建设的层次性演进,最后构建了治理转型的双重量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链结与互动的思考,认为国有控股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必须二者并重.要在国有控股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必须改变国有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改变"一把手"集权制,由所有者决策、参与并在所有者监督下,塑造出国有企业公司负责任的主体.同时为改变国企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中出现的"弱独立性-强控股股东控制性"的状况,应强化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为避免监督机制上的功能冲突,可考虑取消监事会制度.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风险管理制度,则应建立内部动态风险预警体系和约束规范机制,建立企业风险基金,把授权授信作为企业风险监控的重点,使企业的整体风险防范能力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5.
企业为了品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进行企业间的品牌战略联盟,而品牌战略联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企业和品牌间知识的转移以及相关的风险和治理.论文从目前国内外企业日益增多的品牌战略联盟和品牌收购的背景下,分析品牌战略联盟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和风险,并指出治理对策.研究结果对企业品牌收购后的知识管理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企业IT外包关系治理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一些企业的IT外包项目进行IT审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IT治理的理念和框架对IT外包关系的管理控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针对IT外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外包关系管理与控制问题,基于IT治理的理念,从治理原则、治理结构、治理流程和治理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一个企业IT外包关系管理的系统思考框架--IT外包关系治理框架,以帮助外包双方在战略管理层、职能管理层和执行层3个层面设计外包关系中沟通与协作的结构、流程和关系机制,提高IT外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风险社会始终站在时代和理论的风口浪尖,对人类社会面临的未来风险困境进行着前沿性地研究和解读.风险的内涵、性质、分配机制与治理构成了风险社会的理论逻辑.风险社会的理论逻辑启示在社会治理中应当增强风险的预见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人造风险,落实风险的责任主体以及减少因风险规避逻辑而来的不作为.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风险和对我国风险投资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制度缺陷,借鉴现代公司治理的一般理论,提出通过尽职调查筛选投资项目,建立风险投资家参与风险企业管理的长效机制,培育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可改善我国风险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频繁爆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极易催生新形态的网络舆情风险,危及国家和社会安全,网络舆情场博弈已经成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二现场,研究网络舆情的风险治理机制可以有效预报风险要素、预防风险升级并提供相应的治理方案。[方法/过程]文章以WSR系统方法论为研究视角,界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的相关概念,识别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风险要素。在此基础上,基于理论预设的过程机制制定风险治理工作流程,以物理、事理、人理三方面建设为实施路径,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风险治理机制。[结果/结论]研究构建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治理机制,可以促进风险治理朝着多元主体协同,集风险监测、风险反馈、风险决策及风险评价于一体的协同联动治理机制转变,为有关部门防范化解网络舆情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宝  陈瑜  姜照华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15-1624
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治理是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然而技术治理缺乏一个清晰的概念框架。以协同治理为理论基础,基于技术治理问题"结构-过程-关系"研究框架,认为该框架隐含"价值"要素的后置情境,特别在中国背景下,价值后置给技术政策过程实施产生冲击和扭曲。因此,提出"价值-结构-过程-关系"技术协同治理框架与机制,以解释协同治理主体结构间如何调节、塑造治理技术的形式以及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网络的角色与关系,以期提高技术政策可接受度。研究结果认为技术协同治理框架应包括科技人员、科协、政府、企业、高校、金融部门、中介等社会组织及公众、国外部门八个主体;技术协同治理机制应包括问责机制、参与机制、评价机制、交流机制以及共享机制。研究结果建议技术协同治理框架与机制可以应用、复制类似的政府治理问题,以供例如我国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城市化协同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