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校非法律专业应开《法律基础》,它是一们法学概论课,既传授法学知识,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功能上说属于德育教材,目的在于树立大学生的科学法制观念。因此,应建立五种法律意识,即法律至上、法律主体、法律平等、法律维护、法律实践等意识。  相似文献   

3.
一、法律意识的内涵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序以及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等。法律意识属于历史范畴,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法律意识也属于法律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实践中,法律基础课教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常常被混淆,把两者区别开来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们要实现的教学目的不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在对两者的教学目的进行区分的基础上,探讨应如何实现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教学在创新能力的好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本期百花园栏目统发了一组围绕语文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的短文,旨在这方面真正有所创新,望广大读者对此提出有创新思想的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6.
7.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要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阅读要求 ,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以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为前提 ,而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强化阅读 ,同时还需要进行扎实的课堂训练。但是 ,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孤立进行的 ,它和语言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在不断使用语言的过程中 ,人们不仅能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而且还能吸取、扩展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一旦扩大 ,学习语言的潜在能力也就随之扩大 ,这样 ,周而复始 ,语言知识和…  相似文献   

8.
高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正在成为科学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应当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这个文件指出,要教育大学生具有“批判性思想和创造力”。可见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等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认识,开拓思路,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子来。  相似文献   

9.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现代法制社会也要求大学生要有过硬的法律素质,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众多的途径中,法律基础课教学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法律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章萱 《成人教育》2004,(7):73-75
依法治国的实现有赖于现代法律意识的树立,而法律情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缺乏应有的法律情感,是学生中比较突出的现象。要在法律基础课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即,优化法律知识教学,使法律为学生所乐知、熟知;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使法律为学生所认同。  相似文献   

11.
闻泉新 《班主任》2004,(1):44-44
近日拜读了<信任激励是德育的催化剂>一文(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班主任>2003年第1期),作者在文中有这样的表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塑造人......"其实,这样的表述在各级各类刊物的文章中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但对此提法,我认为有必要进行商榷,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即将全面实施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观,首先应从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入手,准确把握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联系实际教育学生养成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模范地执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具备高度的民主法制素质,成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3.
法律基础课有着自身的特征、性质和功能,法律基础课教学在把握其特征、定位其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对相应的教学方法、内容、工具和手段进行创新和改进,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了解出国留学及服务的具体情况,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教育服务中心的侯总经理、高铮先生,他们谈到了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是国家教育部所属的教育服务机构,它是伴随我国教育改革,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开辟了与世界许多国家教育合作的新途径,从中积累了许多帮助中国学生立足海外的经验,服务范围涉及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在一些留学热点国家,利用教育系统交流主渠道优势,通过强化服务,形成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是当今教育界和理论界议论纷纷的“热”点。建国以来,我们曾经规定“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服从于阶级斗争为纲”。近来又提出“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现在则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是提高民族素质。最近,中华职业教育社在章程中开宗明义地说:“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能力之准备。”它所宣告的这个职业教育的目的正确吗?我们知道,这还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等在72年前提出来  相似文献   

16.
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探索贺宏斌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套用智育的模式问题,从形式上看貌似规范教学活动,实则蕴藉着某些非德育化倾向。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教学技巧诸方面分析入手,结合我校法律基础课教改实践,就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探索法学专业基础课教学新模式孙光妍《中国法制史》是法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按照传统的教育理论,此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传授基础知识,方法上则完全采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教材、大纲、讲义是教师的全部天地,教材、笔记、复习题则是学生的整...  相似文献   

18.
19.
教学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社会教育界及全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职业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经济发展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因此,研究职业学校教育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注意双向考虑问题,培养可逆联想思维 数学能力的高低,是以把一种顺向思维系列转到另一种逆向思维系列的能力的不同为特征的。因为思维的可逆性,意味着心理过程中思维方向的改变,而每一个思维都有一个与它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联接;思维的灵活性恰恰要求学生作全面分析,双向考虑问题,养成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理解、应用新知识的习惯,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应用公式或数式正道向变形进行可逆思维训练。 例.计算 解:若用一般公式: 若将正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问题便化难为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