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杰 《湖南教育》2007,(3):33-33,42
在进行《赵州桥》第二自然段探究学习时,我问:“你觉得赵州桥与我们现代的桥相比,最大的创造性在哪里?”意图当然是让学生结合课文领会赵州桥“坚固”的特点。学生开始交流讨论。忽有一“愣头青”提问:“老师,要是台风来了,会把赵州桥搞垮吗?”“哈哈哈”这一问引来全班一阵轰笑。  相似文献   

2.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是人教版教材选入了二十多年的老课文。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前我们教此文,更多的是重视知识教学,即字词教学,以三年级的句、段教学为重点。教学设计如下:一、整体感知全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的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课文有四个自然段,想想每段主要写了什么。2.班级交流,师小结,明确第一段写赵州桥在哪里,谁设计的和建造的年代;第二段写赵州桥设计上的…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语文第六册25课《赵州桥》的特点是运用说明的方法,介绍闻名于世的赵州桥。重点是理解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难点是理解拱形的作用和背诵第二段课文。根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要求和课文的特点,抓住重点,攻破难点,可采用这样三步实施教学。 (一)课前做游戏,明白“拱形的妙用”。理解拱形的作用是教学该课的难点之一。怎样使孩子理解拱形的作用?不妨在上课前组织孩子二至四人一组做这样一个游戏:用两张大小相同的硬纸,一张平放在两只铅笔盒之间,让它悬空;另一张向  相似文献   

4.
<正>一位教师在三年级下册《赵州桥》的教学中,将课后第2题改成了这样的学习任务:有一个外国考察团来参观赵州桥,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以“大家好,我是某某导游”开始,围绕“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几个关键词,联系课文相关内容介绍赵州桥,教师针对内容的丰富度、语言的流畅度等方面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5.
《赵州桥》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介绍性说明文,文章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让我们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的第2自然段是重点段,而“创举”又是重点段中的关键词。理解了关键词,对理解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在进行这一段落的教学时,紧扣“创举”,处处围绕教学重点发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整体感知〕1 运用投影或图片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2 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凭借汉语拼音 ,边读书边认识、记忆生字 ,读通课文。3 反馈。①指名分小节朗读 ;②按要求说句 :赵州桥是(如 :赵州桥是河北省赵县河上的一座石拱桥 ;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赵州桥是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设的 ;赵州桥是隋朝建造的 ,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赵州桥是一座、、的石拱桥。(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雄伟”、“坚固”、“美观”三个词语 ,填入句中。)4 讨论 :哪里可以看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让学生分别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说一说…  相似文献   

7.
弄清联系·强化训练·理解内容——《赵州桥》教学设计□江苏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郭根福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第3课《赵州桥》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着重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和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本课时,要引...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赵州桥》一文,着重讲了赵州桥的特点——雄伟、坚固、美观。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应着重精读理解。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我扣住年段的特点,设计了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有  相似文献   

9.
案例描述:高考前两个月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我班的赵刚同学突然冲了进来,对我说:“老师,我要退学!”赵刚是我班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在前两次高考模拟考试中,均排名年级第一,他怎么会想退学?我感到十分惊讶。“复习迎考的关键时刻,你怎么要提出退学呢?”我问道。赵刚沉默了许久。我看他不想说出原因,便对他说:“你先别急着退学,老师给你两天时间,再考虑考虑好不好?”赵刚走了,我陷入了沉思,我担任高三(3)班班主任以来,赵刚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今天的举动实在让我不可思议。是什么让他产生退学的念头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  相似文献   

10.
不少教师在教《赵州桥》(第六册)一课时,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样做是很对的,因为这句话是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的高度概括。但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表现在哪里呢?有人只注意到横跨在  相似文献   

11.
《赵州桥》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重点是课文的第二段(即第二节).而第二段中:①“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②为  相似文献   

12.
《赵州桥》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并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本组课文,要着重复习巩固  相似文献   

13.
《赵州桥》一课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重点是课文的第二段。而第二段中:①“这种设计”指什么?②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很坚固、巧妙——“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两个问题又是重点之重点,第二个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师生共议:  相似文献   

14.
《赵州桥》一文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与美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语句优美,描写生动。其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一、资料交流,初步了解桥的设计特点课前布置学生交流有关赵州桥的资料图片或播放纪录片《赵州桥》,初步了解赵州桥的建筑设计特点。以此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为突破教学重、难点作铺垫。二、渗透学法,明确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课文的第二、三段分别介绍了桥的坚固、美观,是课文的重点段。紧扣这两段内容,采用“举…  相似文献   

15.
层层剖析化难为易──《赵州桥》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福建肖俊宇《赵州桥》一课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重点是课文的第二段(即第二节),而第二段中“这种设计指什么”和“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很坚固、巧妙”两个问题又是重点之重点,也是最难理解之处(尤其是第...  相似文献   

16.
下面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节公开课(《“红领巾”真好》)里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配上音乐)。师 :老师读得好不好?一学生 :(质疑)老师 ,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大声呢?(课文的最后一句是 :小鸟在枝头高唱 :“‘红领巾’真好!”)师 :(笑眯眯)你真用心听 ,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你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等一下你可以按你的理解来读。片断二 :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这位学生一朗读完 ,就有一男生举手表示有意见 ,老师请他发言。生 :我觉得××同学读得太快了 ,我认为应该读慢一些。师 …  相似文献   

17.
装牙膏     
苏莲英 《湖南教育》2005,(22):43-43
“我不想读二年级了!”刚放学的孩子一进门就气呼呼地大喊。“为什么呀?”“读二年级一点都不好玩,老师总是叫我们读书、背课文,还要抄写生词。”他嘟着嘴。“那你想读几年级呢?”“我要回去读幼儿班。”我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你一年级不是读得很好吗,为什么现在又想回去读幼儿班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本来以为只有读一年级才要抄写生字词、背课文,二年级就不要了,谁知道二年级了老师还是要我们读书、背课文、抄写生字词,而且课文那么长,不会背还要留下来补背。”孩子撅着嘴。“小学阶段与幼儿班不同,你现在年龄大了点,就该上小学,…  相似文献   

18.
《赵州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文中这句话蕴含了赵州桥设计与修建的智慧和历史价值,是学生在文本内涵理解上的难点。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对赵州桥的独特建造特点及其好处有了明确的认知,感悟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19.
《赵州桥》是小学第六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任务,即上承“词句训练”,下启“段的训练,所以其教学重点要在复习巩固上学期读懂每一句话、把句子写通顺的基础上,为过渡到本学期段的训练做好准备。其教学重难点是: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以及设计上的特点,特别是对“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的理解。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法:一、利用微机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教师先在投影仪上出示两幅石拱桥的模拟图(一幅只有一个桥洞,另一幅像赵州桥一样),并设置疑问:这两座桥在设计上有什么不同?第二座桥与第一座相比有什么优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写下来。利用微机可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而出示模拟图则能体现教育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对后面环节中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起到促进作用。学生的学习则主要采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答案,这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确立其主体地位。二、讲读全篇课文首先教师简单小结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情况,然后让学生结合刚才的讨论,引出第二自然段,直...  相似文献   

20.
《赵州桥》(第六册)一文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桥面两侧石栏的栏板上雕刻着的精美图案。教学时可围绕一个“美”字,落实一个“练”字,引导学生读懂自然段,理解内容,接受美的教育。 师: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