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秦族建国后的初步发展我国辽阔的大西北,在古代是秦族祖先与其他原始氏族一道劳动与生息的地域。由于他们当时过着游牧生活,不断改变自己的居住场所,秦族远祖频繁迁徙的活动路线,已经难于确切地知晓了。根据史籍所载的姓氏称号推测,秦族远祖应属我国古代东部赢姓氏族的一支。由于一些未知的具体原因,秦族远祖离开了原来的发源地。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赢姓子孙后代“或在中国(指中原地区),或在夷狄(指西北地区)。”可见,他们的余支包括秦族远祖,经过长途跋涉,从东部辗转移往西北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龙凤奇缘     
古往今来,龙与凤是我国民间婚俗中爱用的装饰形象。龙凤奇缘,源远流长。龙凤是我国远古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分别是古代夏和殷的图腾。图腾是原始社会最早的一种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一种动植物或无生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把它作为氏族保护者和象征,把它图像绘在旗帜上作族徽,这就是图腾。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婚姻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形式,是指人们为达到成婚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人类在杂婚、血缘婚时期谈不上什么婚姻形式,男女之间只是依照自然法则或辈份关系相互交配。氏族外婚制产生以后,由于必须在氏族外求妻择夫,男女婚配关系开始明确,此后便相继出现了各种婚姻形式。在我国古代,首先出现的是掠夺婚。  相似文献   

4.
李清凌教授《秦亭与秦文化》一书认为,人类族源和来源地是两个概念,族源是世系渊源。该书通过大量考辨后指出,秦嬴的得姓之祖是伯翳,远祖是少昊,族源是远古炎黄集团的黄帝一支。秦人在农耕、水利、手工业、文学与文化诸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书中还强调指出,在史料运用方面不能过度相信出土文献,在没有考古资料直接证明的情况下,自古以来的传说与纸上文献所载史料,理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信任。  相似文献   

5.
四.氏族组织古罗马的十进氏族组织,莫尔甘在古代社会里传述得详细,今摘要如下: ‘氏族的社会在罗马人之间,显示着关于组织上的四阶段:第一,即氏族,这一组织乃同血族之集团、而且成为社会的体制之单位。第二,即胞族……成自十氏族,结合而为一个比较高级的集团。第三,即部族,成自十胞族,具有民族在氏族制度之下所表现的若干特色。第四,即“罗马国民”。……在有史时代之初,所有意大利部族,概形成同样的组织。‘罗马胞族所包含的诸氏族,大抵都是持有亲族关系的氏族,并且他们  相似文献   

6.
海南地区自古就是大陆的一部分,自新石器时代早期起,母系氏族就是从广东迁入的,与广西的古越族同源,文化发展也与两广的氏族约同步。三代时期由于它距于海上,华夏文化对其文化影响较弱,社会发展落后了一大步。至春秋后,由于华南诸族的迁入,至战国出现青铜器与几何印纹陶共存的遗址,大部分氏族向阶级社会过渡,为秦的统一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文化基础。其文化也是中国先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古代,将居住在南方的人,泛称为“蛮族”。而南方各族中亦包括“黎族”人。据说有“九黎族”。所谓“九黎族”,就是当时有九个部落,都是“黎族”人。相传这九个比较大的部落,每一个部落里又有九个兄弟氏族,总共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组成。蚩尤就是“九黎族”的首领。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组成的“九黎族”是勇悍善战的强大部落。他们比较早地进入中原地区,由于这个地区土地肥沃,非常适于种植和发展农业。所以,成为古代强大部落族之间互相争夺之地。古代,将居住在西方的人,泛称之为“戎族”。  相似文献   

8.
《氏族志》是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李世民让高士廉等人所修的一部全国士族家谱,对此当如何看?范老认为,“唐功臣很多不是士族出身,《氏族志》规定他们的等级,使取得士族地位”。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观点也是如此,“通过这次修《氏族志》,一部分作官的庶族地主获得了士族身份,而没落的门阀旧族则进一步受到打击,只有关陇士族能大体保持过去的地位。所以总的说,这次修《氏族志》对旧门阀士族不利,对庶族地主有利,对皇权的加强有利”。范老与朱编《中国古代史》的这一观点,是目前对《氏族志》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我提点不同意见,并望得到史学界前辈的指教。  相似文献   

9.
按照当代历史学家的说法,姓是母系币族社会的图腾和族徽演变来的。当时,实行族外同辈婚,甲氏族的同辈众男子,嫁到乙氏族,成为乙氏族同辈众女子的共同丈夫,因而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每一母系氏族只知道自己的始祖母。人们探讨自身的来历,却又无法解释清楚,于是就把某一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人格化、神化,认为自己的祖先即始祖母是被这一神化了的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所感化而生。因此,这一神物将会永远保护自己。这一神物,就成了这一氏族共同崇拜的“图腾”,成为了甲氏族区别于乙氏族的“族徽”,成为了这一氏族的姓。也许夏氏族是以薏苡为图腾,商氏族是以燕卵为图腾,周氏族是以巨人脚迹为腾图。后人不了解这一历史真象,于是把它看成神话故事。又正因为这一现象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所以写成文字时,“姓”大多被后人加上“女”旁。《说文》说,神农姓“姜”,黄帝姓”姬”,黄帝之后百(鱼攸)姓“姞”,少昊氏姓“嬴”,藻朦姓“姚”,祝融之后姓“(女云)”,等等,全都从“女”。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古代巴蜀的图腾,有说巴部族图腾是芭苴(即芦苇——川东盛产的芭茅),是蛇,是白虎,是五龙(白龙)……而对蜀部族图腾,则又分出“蚕”说,“杜鹃”说,“鹿蜀”说,“鱼凫”说,“大石”说等。实际上,根据考古材料和对非洲、大洋洲、北美洲现存土著部落及中国现存边远少数民族的民族、民俗调查报告来看,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氏族部落,历史上都有不可仅有一种图腾(如果承认他们确有图腾信仰的话)。因而,很难将某一动物或植物说成是某一民族或氏族部落的唯一图腾。不过,从古代巴族和蜀族在今四川境内的发展史以及居于古代巴蜀境内(包括云南、贵州、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史学史上,有一位才华横溢、著述颇丰的女史学家,她就是东汉时代在东观续《汉书》的著名才女班昭。班昭也是参与“二十四史”编撰的唯一女作家。一出身显贵诗书家班昭(约公元49——120年),又名姬,字惠班,因嫁与曹世叔为妻,当时人称她为曹大家。她的远祖居住在长江流域,秦统一六国时,班氏从南方迁到陕西扶风(今扶风县)。班昭的父亲班彪,字叔皮,“家有赐  相似文献   

12.
张惠民 《历史学习》2006,(12):31-32
回纥为回纥语 uyghur 的音译,其含意是“联合”、“同盟”、“共同辅佐”,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到唐代成为民族与汗国的名称。回纥原为铁勒的一部,其远祖可推到春秋时期的狄、汉魏时期的丁零。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同柔然族的战争,其中一部分于492年往西迁徙至天山一带,分成东西两部。东部铁勒中的一部叫乌纥或乌护,西部铁勒中的一部叫袁纥或韦纥。7世纪初,西突厥处罗可汗对铁勒各部实行残暴统治。605年,处罗可汗袭掠铁勒各部,抢掠财物,杀其氏族首领几百人。铁勒起兵反抗,大败处罗可汗。630年,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从属于薛延陀汗国。646年,唐  相似文献   

13.
谱牒是我国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文书,包括族谱,宗谱、家乘等,是一家一族的历史。它同方志一样,是我国灿烂古文化的典籍之一,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过积极的作用,在史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应当重视对谱牒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巴蜀语言的分化、融合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秦灭巴蜀以前,巴蜀语言可以说既是巴人、蜀人的语言,又是巴国、蜀国或巴蜀地区的语言,是与华夏族语言(即汉语)不同的民族语言。秦灭巴蜀以后,由于秦、汉时期大批华夏族移民进入四川,巴蜀语言开始分化,一是部分巴民、蜀民避居山野,继续保留巴蜀语言;二是多数巴民、蜀民受华夏族同化,与华夏族融合,其巴蜀语言逐步形成为古汉语的一支——巴蜀方言。尔后的蜀语或蜀方言,以至明朝、清朝所形成的四川方言,正是沿着巴蜀语言和巴蜀方言的轨道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一词在作者用来相当于中国的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初期,即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和最高阶段,这约略相当于历史上的夏商周和春秋时代。关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有许多问题应当加以说明,作者亦曾作过这样的准备,只因个人的精力有限还未能如愿以偿。这里发表的只是许多问题中的一个,因为未经说明的问题太多了,在一篇里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所以有些地方便不敢心情的发挥,这要在陆续发表的文章中,弥补这些缺憾。古代中国由于生产力逐渐的发展,氏族制已进步到部族联合,有些氏族努力澎涨了,取得了长期的领导权,其馀的氏族便变成了他的从属。部族及联合的出现本来是基于利害关系的,现在利害的关系更为顯明了,於是从民主的平等的结合变而为带有武力的强制的性质,许多被征服的氏族亦常被编入部族中,这样在部族及联合中公然的出现了统治氏族和被统治氏族。统治氏族为了便于管理,容易达到战争和生产的目的,把被统治氏族在原有的血缘为基础的组织上加以人工的调整,使每一氏族都包含一百个壮丁,从氏族宗族到部族都成为一种十进制组织,即每一部族包含一百个氏族一成个壮丁,这便是尚书尧典上所说的『平章百姓,百姓昭明。’这样组织的办法虽然不是一般的氏族制发展的必然路径,但是我们可以在某一发展阶段上处处遇到,如印加族统治前后的古秘鲁印第安人,纶缪拉斯时代的罗马人,凯撒和塔西他記载中的日耳曼人,便都施行过。这些社会发展的实例都曾经恩格斯肯定的指明是处在野蛮时代中级阶段和最高阶段的氏族社会,正好同古代中国作一个此较的说明。此外,类似的组织在中央亚细亚和中国北部的蒙古利亚种游牧人里变曾存在过,不过这些‘东方民族’的出现都在中世纪以後,不免带有游牧封建主义的色彩,不是古典的正常的发展,我们就不必理会他  相似文献   

16.
柳冲的家族从其远祖柳元景在南朝仕宋为尚书令开始,一直是士族门阀,迄唐姓望不衰。柳冲在武则天时奏改《贞观氏族志》,参与修成《姓氏录》,玄宗时期再度参与刊改,又曾私撰《姓族系录》,可以说柳冲最有研究的是谱学。《新唐书·柳冲传》摘录了他一篇长文,其内容主要是从谱学的发展讨论魏晋以来的姓族文化问题,很为后人重视。  相似文献   

17.
蛇年说蛇     
蛇,为古代图腾“蛇,龙之类也。”(郑注:《洪范》)蛇,龙原系一物,相提并论。后来,龙渐渐演化为具有多种动物特征的形象。在古代,蛇似为氏族族徽图腾。(“图腾”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属”。)美国弗利亚美术陈列馆藏有一晚商青铜人面盉(“盉”,音hé;古代温酒的铜制器具,形状象壶,有三条腿。)。盉盖雕似八面形,具二角(又一说,系由男根崇拜演变而来的头饰),盉身饰以蛇纹。依《山海经》“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的记载,则此类图像可能是黄帝系统的氏族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二、巴人迁徙 古代巴人是一个民族(或称部族、氏族)的泛称,它们分支既多,姓氏亦繁,虽大略有如前文所述“廪君”、“弓鱼”、“賨人”三大部族(氏族)之别,但由于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民间婚丧嫁娶之类的原因,亦时时有迁徙,代代有移居。其迁徙  相似文献   

19.
殷商时期青铜器金文大部分都是1—4个字。1字或3字的部分是单一族氏金文,对于这一部分许多学者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2字或4字部分的研究却是非常不足的。我们认为2字金文部分中大部分具有氏族间结合的意义,作为复合族氏金文,其内涵如下:第一,氏族间巩固的结合关系。氏族与氏族间关系紧密有形成新氏族的可能性。第二,氏族间单纯的结合关系。这可认为是为了纪念氏族间发生的某种事件,从而在青铜器上铸刻记下来。我们认为这种结合关系无法实现新氏族的形成。第三,相关联的氏族间的结合。氏族间的结合关系有一定规律,这样的相关联的氏族间有实现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长平之战。秦统一六国的年代和统一的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匈奴的强大。蒙恬率军攻打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越族地区的开发。秦的疆域。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 3.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世界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 通过分析思考“秦始皇的功过”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向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