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武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因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现象.它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道家道教、文学、建筑、地理、风俗、武术等各个方面,并在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广西文化区域的形成肇始于唐宋,确立于明清,在地形、移民和政区等因素作用下,广西总体上形成了东部的汉语区与汉族风俗区以及西部的壮语区与壮族风俗区,其中东部汉语区从方言上可分为东北部的官话亚区和东南部及南部的粤语亚区,从风俗上可分为桂柳平、梧郁浔南和钦廉三个亚区.可以说,明清时期广西的文化区域奠定了今天广西文化版图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蒋勃 《贵州教育》2021,(20):11-12
农耕文化是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它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其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其本质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相似文献   

4.
三峡文化的诗乐舞观念、音乐美学思想、神话传说、风俗观念和文化区域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刘禹锡《竹枝词》的创作及其形成过程;另一方面,刘禹锡《竹枝词》丰富多彩地表现了三峡文化的风景、风俗和风土人情,这不仅体现在创作主体刘禹锡对三峡文化的深刻体悟上,而且凝定在作品《竹枝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风俗一词的内涵,浅述两汉荆楚地区的风俗特点,并从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历史传统角度分析荆楚风俗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敦煌地区不但是河西走廊,而且是我国古城遗迹最为集中的区域.有关敦煌地区古城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从敦煌古城的历史演变中来探究古城城市面貌的形成及其特征、环境演变与地区开发及古城历史地段的保护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风俗一词的内涵,浅述两汉荆楚地区的风俗特点,并从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历史传统角度分析荆楚风俗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在区域文化的各子系统中,风俗与“人”更为贴近,它是透视人类社会的“广角镜”。文学,尤其是叙事艺术的小说,通过对风俗文化表层和中层的描写,深入到璀璨的人性世界中,写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形式,反映出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流程。区域风俗对文学的影响是多层多面的:风俗地域性的特点对文学个性化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价值;风俗和文学都堪称“人学”,在这一点上,它们发生了深刻的联系;风俗是历史的沉积这一特点与文学的认识功能相通,尤其对小说史诗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美学的角度观,风俗本身也是一种美,对审美为本的文学来说,风俗美必定成为它所着力表现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洮岷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由于地处汉藏融合过渡地带,从而使这里的民俗文化保留了少数民族原有的传统习俗,同时也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探析明清时期洮岷地区藏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等社会风俗,对了解当今当地的藏族风俗,易风移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徽州和安庆地区人才荟萃,形成了安徽乃至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区域人文地理景现.两地在近代文化人物的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和类型分布这三个方面形成的既具共同特征又具鲜明区域特色的结构和特征,不仅折射出两地深厚的区域文化积淀和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图景,而且反映出近代文化发展、历史传统、社会变革及教育发展等诸多因素在其中的交互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黄土高原的地域范围做了界定,进一步明确了黄土高原的地理形态特征,对整体的地理面貌做了归纳总结。通过对本地域人民生活状态的研究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深层挖掘了黄土高原地域形态的审美内涵;对黄土高原的地貌美学做了深入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山西民歌根植于黄土高原,凝结着几千年厚重的华夏文明和黄土文化底蕴,生动地反映了山西这块土地上的民情、民生、民俗,是黄河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海南闽方言与民俗关系,得出闽方言区民俗孕育和产生了闽方言俗语。用闽方言区的鸡民俗与鸡俗语为例,说明了越是广泛流行的民俗越能产生丰富的相应俗语。海南闽方言区独特民俗也产生了独特俗语,从这些独特俗语中也可以体会到海南独特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14.
抗战爆发后,西南地区作为整个民族复兴的大后方,其战略地位凸显。西南蛮区由于历史原因保留了大量风俗习尚,针对这一情形,国民政府制订和出台了旨在革新蛮区风俗习尚、推进汉蛮一体化进程的方针政策。西南蛮区民俗风尚改良运动具有政治与学术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独特,土家族、苗族的民族化具有优势,但目前旅游开发的力度并不大,旅游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不当,吸引力不强。通过对渝东南地区旅游业的SWOT的分析,其旅游功能定位应为“生态、民族民俗风情化旅游区”,必须加强对渝东南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家口地处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近代,在蒙汉两族的双向互动及社会各方面转型因素的影响下,张家口地区的风俗民情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主要表现在服饰、婚丧礼、节日庆典等方面,为考察这一地域社会的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中俄边境华俄后裔集聚地和哈尔滨、上海等城市的俄侨社区,曾流行浓厚的东正教习俗,并留下了大量的东正教教堂、“木刻楞”等俄式建筑,其饮食、服饰中俄兼备,会话、姓氏和命名等则采用汉俄双语制。这种影响一方面增添了中国民俗的多元化色彩,另一方面俄俗本身在有限的区域内也或多或少地被改造或嬗变。  相似文献   

18.
甘肃陇东地区是典型的农业社会,该地区在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其中的岁时文化尤其能代表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将陇东地区的岁时风俗进行整理加工,目的在于为陇东岁时风俗文化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9.
华林 《铜仁学院学报》2006,8(2):14-15,26
民间文学是研究民俗,民间俗信的重要线索和重要依据: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常常反映出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民俗。而民俗又反映着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研究铜仁的民间文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铜仁独特的民俗,而且对于开发铜仁,建设铜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苏州小巷风情小说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小说,其小说中的地域色调,不单指其所描绘的苏州秀丽的自然风光、古老的民俗风情,更主要的是指一种更加内在和深层的东西。它是现代苏州人身上深层次地受到地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它是渗透在苏州这一地域的人的心态结构中的某种精神气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