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新闻的美学规律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新闻怎样才能使观众赏心阅目?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在研究电视新闻价值的时候,也要研究它的美学规律。 电视新闻是客观现实美的直接反映 美学是研究客观现实的美,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电视新闻是运用电子技术手段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种事实是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如果说:美是生活,那么,电视新闻正是要努力反映这种生活,表现这种生活的美,激励人们把现实的和未来的生活创造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一直被称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相比于纸质媒体,电视评论的实践历史则短得多,目前.国内受众普遍接受的电视新闻评论形式.一是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代表的“夹叙夹议”式,二是与“说新闻”配套的“点评式”。而“小言论”式的短评是否适用于电视新闻.一直存在争议。常熟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今日传播》的实践表明,短评不仅适用于电视新闻.而且完全能够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亮点,提升新闻品质的利器。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工作者在研究电视新闻价值的时候,也要研究它的美学规律.观看电视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信息,同时要得到美的享受,获得精神愉悦.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用自己的"新闻眼"去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本文分析了电视新闻美学的个性与特征,以及如何实现电视新闻美学.  相似文献   

4.
王明学 《声屏世界》2006,(11):32-32
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和谐电视新闻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如何才能让电视新闻更加和谐?笔者经过多年的电视新闻工作,总结出了“准备充分、真实纪录、画面协调、细节突出、解说恰当”20字经验。要让电视新闻和谐,记者首先必须准备充分。电视摄像工作是一项综合要求很高的工作,从业人员除具备基本的摄像机操作技能外,还要求在光学、美学、社会学等方面要有较高的水平。电视新闻摄像应该准备的工作很多,具体说有调试摄像设备、了解采访对象或新闻事件、选择拍摄元素等三大类。调试摄像设备就是要检测摄像主要设备及其辅助设备是否…  相似文献   

5.
黄怀璞 《新闻界》2006,(2):81-82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新闻理论界开始关注新闻美学问题,进入90年代,这种研究渐趋深入。另一方面,随着电视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突显,美学理论研究也就自然眷顾到电视新闻的审美属性、审美功能、审美价值等相关美学问题。但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新闻美学及新闻类别美学,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期望通过对“审美的新闻”这一命题的简要阐释,粗略探讨电视新闻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审美活动无处不在。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同样体现着人们的审美追求。美是新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美学价值的新闻,会失去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与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节目(本文所指的是以录像影片拍摄制作的新闻、电视记录片和专题节目等,不包括口播新闻)作为视听传播媒介是通过声画来传达新闻信息的。那么在电视中这两种不同的形象是以哪一种为主?以画面为主还是以解说为主?对这个问题,在电视新闻工作者中是有不同看法的。多数同志认为形象化地传达新闻信息是电视新闻有别于报纸、广播新闻的最主要的特点,镜头画面是电视新闻的基础,是主角。近几年来,在电视新闻改革的探索中,也有同志提出电视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不仅可以传授知识、传播重要信息,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大众在获取知识、了解信息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审美追求。新闻美学从属于实用美学,是实用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断提升新闻的美学价值,不仅能够增加新闻工作者的收益,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分析了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体现,希望对电视新闻美学品质的提升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王崧  王岱 《声屏世界》2002,(9):24-26
当下的中国电视领域,“策划”一词已频繁地出现在许多电视节目的创作人员名单中,且常常放在显著的位置上。难怪电视界前辈感慨地说,电视制作已由“编导中心”转向了“策划中心”。具体到电视新闻节目,策划同样成为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经常实践,成为一种常态存在。在《新闻调查》《时空连线》节目组里,策划已成为一个固定工种。策划不仅在一期节目中负担先期“思维引擎”作用,而且成为贯穿该期新闻节目始终的“智慧线”。本文以《时空连线》为例探讨新闻节目的策划方法。应对新闻大战的策划创新是策划的核心。在今天这个鲜有独家新闻的时…  相似文献   

10.
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用于传播新闻信息,其最大特点是能满足受众“看”的欲望。让受众耳闻目睹时空统一的新闻事实,是电视新闻独有的魅力所在。目前,在我国新闻理论界相当一部分同志把电视新闻“看”的内容即画面的作用,仅理解为“对新闻事实的客观记录所产生的证实作用及审美作用”,显然这对电视“画面”作用的理解失之偏颇。再从我国电视新闻的现状来看,各级电视台对电视新闻“看”  相似文献   

11.
采访是新闻记者为进行新闻报道所作的了解客观情况的活动(见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第10页)。无论是报纸新闻的写作,还是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都离不开采访。相对于报纸新闻和广播新闻的采访,电视新闻的采访有其鲜明的个性,其突出标志就是“镜前采访”。本文所探讨的“电视新闻的采访问题”准确地说应该是“电视新闻的镜前采访问题”。“电视新闻的镜前采访”(下文提到的“电视新闻采访”、“现场采访”或“电视采访”指的都是“电视新闻的镜前采访”)以其符合电视媒体特点,现场感强,更加形象、生动、逼真等优势,受到了电视记…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当香港电视传媒所惯用的“说”新闻这种电视播音形式落地中国之后,立刻拥有了为数众多而且相对固定的收视群体,其代表是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车》、《凤凰早班车》等新闻栏目。这种颇具亲和力的新闻播音形式也刺激了大陆的电视界同行,他们纷纷开始学习模仿,进而开始深层次的反思,并对传统的、单一的新闻播音形式进行批驳,甚至有部分电视同行提出电视括音到了该说的时候。由此,电视界也展开了一场“播”与“说”的辩论。那么,电视新闻到底是“播”好还是“说”好呢?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播”还是“说”,都只是电视新闻括音…  相似文献   

13.
拜读了《新闻战线》上有关电视深度报道的几篇文章,收益匪浅。作为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我由衷地感谢贵刊对电视新闻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可以说是个大题目,在一篇文章中要阐述清楚这个问题,也不是太容易的,这里,我只谈两点。 (一)图像不等于浮浅海外有些新闻学者认为:电视新闻浮光掠影,是小报作风。我们有的同志也认为:“深度报道乃是一种能够发挥报纸之长,而克电视之短的新闻信息组合,是‘只有报纸才能充分利用的报道方式’”(见《新闻战线》1988年第8期)。在这里,电视新闻被排斥在“充分利用深度报道”的新闻媒介之外。为什么报纸、广播没有受到如此“冷遇”呢?我认为,这与各  相似文献   

14.
不断地改进电视会议新闻,是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认真研究、探索的严肃问题。如何改进电视会议新闻报道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按照新闻规律办电视新闻 新闻规律:“存在于新闻传播过程和新闻媒介发展过程中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新闻学大辞典》)电视新闻节目要按照新闻规律来办,首先要加强和党政领导机关的联系、沟通,以争取各级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因为会议新闻主要是涉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会议召开的繁与简、会议时间的长与短,都直接关系到电视会议新闻报道。 另外,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克服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代社会文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也应完善制作方法,掌握一般的美学原理,让新闻更贴近现代人的观赏心理和审美趣味。一、要注重电视新闻画面的真实性和鲜活性。在生活和工作中到处都存在着美。记者要学会观察生活,拍摄出富有美  相似文献   

16.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出现是少儿受众需求和儿童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还处在起步阶段,制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少儿电视新闻工作者要以"少儿为本",坚持一切从少儿的角度出发,"说孩子的新闻、让孩子说新闻、为孩子说新闻",让孩子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郑迎新 《新闻三昧》2008,(10):32-33
电视新闻是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连续摄取,以画面的景别、色彩和剪辑的方式,来反映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长期以来,由于受新闻纪录电影的影响,在摄录和制作电视新闻时,人们往往过分地强调电视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明度等美学因素,而同期声作为新闻事件的伴生物,其本身就构成了新闻事实一部分的特质,则容易被许多电视新闻工作者忽略。  相似文献   

18.
<正>电视新闻画面与美学的关系,是许多电视媒体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电视新闻画面如何运用美学?研究电视新闻画面美学会不会影响真实性?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实,既然新闻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客观现实中存在着美,电视新闻画面就应该包含着审美意义。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电视新闻画面同样需要按照美的规律再现生活中的事实。如何理解电视新闻画面的美感特征?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电视以图像为主要表现手段,声画合一,图文并茂。“心理学研究表明,形象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好懂,物体的视觉形象比词句或语言的描绘更易理解。从这个意义上延伸,电视新闻的直观化报道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会超过广播和报纸的宣传报道。”(《新闻采编心理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电视新闻区别于报刊和广播新闻的显著标志在于声画结合、现场感强,那么这一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比报刊和广播新闻具有较强的美学特征。如果说,报刊新闻的美学特征集中体现在版面的编排美化,广播新闻的美学特征集中在声音及音响的效果上,那么电视新闻则给美学创造了广阔的空…  相似文献   

20.
徐滔——1991年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电视制作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电视台,最先是在《北京您早》专栏。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就以新闻报道《传单诊所》而荣获北京新闻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她的《隆福大厦火灾纪实》、《苦孩子熊琦抚养案》等社会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其后又成为北京电视台新闻部政法科的女记者,先后被评为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度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所采编的电视新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电视新闻奖、北京新闻奖等奖项30多个;1997年被评为全国“百佳”优秀新闻工作者,当时是最年轻的一个。2002年8月获范长江新闻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