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这是每一个教育者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潜心思考,不懈追索.如果我们没有在本质意义上真正理解教育,或者不从哲学层面去思考教育的原初意义,那么教育工作仅是一份经历和职业而己.雅斯贝尔斯说过:"人在自我的生成上有几种需要尽其全部人性去冲中破的阻力:首先,绝对的阻力是每个人在本质上的不可改变性;其次是内在的可塑性;第三重阻力是人的原初自我存在."在对这段话的理解中,我们似乎可以读懂雅氏认为教育是为了人能尽其"人性",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构成"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摹曾说:“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待优生”时.必然要与其知识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自信心不足、自主学习意识差等问题正面“交锋”。此时,为人师者须牢记: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人成才的权利,每一个孩子都有全面发展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在任何一个集体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总会有优、中、差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囚材施教,善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差生),树立差生也能成才的观念,尽一切努力转化差生。对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马兰霞 《家庭教育》2007,(7S):60-61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独特的家庭之中,每一种家庭生活都是独特的“教育场”。要理解一个孩子何以成为这样的或那样的人,不深入到他所成长的家庭中去,不去感受他所沉浸在其中的家庭生活,是难以言尽其详的。把发生在周围的家庭教育故事演绎出来,正是为了把大家的眼光引申到一个个具体生动又样式迥异的家庭生活中。去品读和体悟家庭教育的真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莫登锋 《辅导员》2010,(6):61-61,60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们知道人的十个手指有长有短,每个班当中数学成绩肯定有些好有些差。面对这些后进生,如果放弃了第一个,接着就有第二第三个的出现,势必让后进生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要想方设法提高后进生的数学成绩。那么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数学成绩呢?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6.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带头人和领路人,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时期,校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教师管理,让教师人尽其才、人尽其心、人尽其力。要努力培养教师高尚的师德,努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加强学校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思考之一:学教育的终极目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回答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从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来看,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从国家和政府的利益出发,培养社会精英和合格的公民。不过,富兰克林强调: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增进人的“自我认定”的能力。用摩罗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帮助每一个人最切实最完整地实现“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我们要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这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观,这一教育观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注意,那就是:所有学生,包括后进生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教育应该对每个学生负责,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选择放弃,只能转化。  相似文献   

9.
穆薇 《现代语文》2001,(3):16-17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的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批判。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运用单一的定势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评价事物,比如:提倡人主义,就一定要反对科学主义;提倡语是化的载体,就一定要反对语是工具;提倡素质教育,高考一定就是罪魁祸首……这种思维方式几乎每一个中国人自幼都能学到。这种集体无意识潜入了我们的思维,作为化心理上的一种病态基因代代承继。当我们满怀着拯救的信念,去对语教育评头论足的时候,也正在犯着这种错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0.
王云建  张越 《教育》2006,(6):24-27
“择差”学校的出现是合理的吗?或有人会引用黑格尔的这个命题来证明其合理性: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都是现实的。既然现实的生活已经出现了“择差”学校。而且不止一所两所,可见其出现有其合理性。但是,他们忘记了恩格斯在引用黑格尔这句话时还指出:“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绝非无条件地现实的。” 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去讨论哲学问题。“择差”教育是现象,也是存在。合理否?这是一个现实的哲学命题。 在庐山择差教育中心举办的一个论坛上,“差生”这一叫法就曾受到来自国内的六位教育专家的一致批评,甚至被认为是“反教育”的。 自从“择差”一词的出现,人们就提出疑问:何谓差?差之标准?差之界限与界定?差之源?等等。“择差”教育,是合伦理,还是合法理?是合人之常情之理,还是合教育规律之理?再者,“择差”教育之手段与目的之统一何在?——是钱,是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诸如此类的问题,既拷问生活,也拷问生活中的人。 带着“拷问”之重负,我们记者造访了学者、专家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如是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代安荣 《青年教师》2005,(10):22-26
个性教育,是我们时代教育的主题.我们必须要保持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个性,才不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被淘汰。但是.我们必须要正确地引导这个个性.否则.会南辕北辙:在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书法家,一个极认真地模仿古人,每一笔每一划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像李太白的。自然.一旦练到了这一步,他便颇为得意。另一个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2.
静心斋     
江苏海门东洲中学之行,令我震撼的是,潜心班集体教育和管理的名师——俞玉萍的完美课堂的故事。她选择了一条幸福而完整的教育之路..幸福第一课:请每一个人学会爱别人,幸福第二课:请每一个人学会读好书幸福第三课:请每一个人活好每一天,幸福第四课:请每一个人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3.
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如果你缺乏对社会的理解.缺乏对人类文明的理解,你对教育的理解就是肤浅的。现代教育有两个重要的基点:一个是公民教育,要使每一个人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有民主参与的能力,有责任意识;另一个是生命教育,我们要使每一个人的生命更加灿烂、更加辉煌.要提升每一个人生命的质量。真正的教育要有以上这两个基本点.只有这  相似文献   

14.
被儒家学派推为“五经”之一的《礼记》中,用一句“玉不琢,不成器”来说明人不受教育就难以成才的道理。在今天看来,“雕琢”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自然极为重要,但如何去因材施“琢”,使每一块“浑金璞玉”都能够物尽其材、扬长避短雕成精美而各具特色的艺术品,这里...  相似文献   

15.
阅读提示:无论在教育领域,还是在社会发展的其他领域。人们的进步轨迹通常表现为:关注少数人一关注多数人一关注每一个人,也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只有突出“这一个”和“每一个”,把握每一个个体的需求、情感和愿望,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教育才能发展。在学校里,“中等生”相对于“优等生”和“落后生”(或称“后进生”)而言,在人数上往往占优势,从而成为学校教育中的“大多数”。  相似文献   

16.
夏之莲 《教育家》2004,(4):9-10
斯宾塞既已提出:“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就必须回答教育怎样才能尽其职责。这里最根本、最首要的问题便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他说:“我们有责任把完满的生活作为要达到的目的摆在我们面前,而经常把它看清楚;以便我们在培养儿童时能慎重地针对这个目的来选择施教的科目和方法。”以这个基本认识为前提,他论述了科学知识的价值和科学课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与教育分流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与教育分流制董俊峰一、实行“双语教育,英语为本”新加坡是一个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的小岛国,人是其唯一资源,所以全国上下都认为: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这是关系到新加坡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同时新加坡还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8.
我说的教师精神面相,更重要的就是要反醒:我们每一个人成为教师之前,我们的生命状态是什么样的,我们的生命中哪些关键词对我们一生而言是最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更是教育事业所追求的崇高目标。教育事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依靠人、培育人、教育人、服务人。我们要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努力办好让学生乐学、教师爱教、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张宾  李晓霞 《中学文科》2006,(11):93-93
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教师就必须善于选取有利的时机,因人、因事、因地地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牢牢抓住以下十个时机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