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曾祺的小说,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他小说的散文化特点,给人带来别具一格的阅读情趣;二是他小说中所贯注的整体美学风格,让人感受到汪曾祺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对茅盾小说时代性的认识仅仅局限在其小说的思想内容上是有偏颇的,其小说时代性的特色同样见诸于艺术表现上.为增强小说的时代性与社会性,茅盾在创作方法、结构艺术、文体及艺术手法等方面作出了种种努力,力求以小说艺术的时代性追求来捕捉和体现时代的精神,从而使其小说的时代性特征在内容与形武上求得了融合.因此,茅盾小说的时代性绝不仅仅局限在思想内容方面,它同样体现于精彩的艺术表现之中,对此我们应该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认真研究和正确认识郭沫若的小说,有助于我们总结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史.郭沫若的第一篇小说是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呈现,自我抒情小说是时代青年苦闷情感及抗争状态的呈现,寄托小说是作者"借古鉴今""借古讽今"价值取向的呈现,写实主义小说是作者社会责任意识与主观战斗精神的呈现,反帝反封建反专制统治是贯穿小说创作的主线,强烈的主观色彩及新奇的想象构成了小说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当代著名作家张贤亮本身是位诗人。他在小说创作中,力求把小说语言当作诗歌来写,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呈现了浓郁的抒情特色。张贤亮小说的抒情方式及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他的作品运用了直泻式抒情方式,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恩之情;歌颂了人民美好的人性、人情和美德,“草根情结”鲜明;作品中闪耀着深刻的理性色彩,具有崇高的审美体验。二是他运用了情景交融式抒情,使作品呈现出空灵、幽美、大气的诗境,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萧红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本文试图从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及独特的生命体验等方面剖析其小说的抒情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深远。郭沫若的小说创作鲜明地印记了这一理论的影响。郭沫若运用弗氏理论尝试文学创作的实践过程和创作成果,表明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思潮这一历史与现实的重要命题,总结和展示了弗氏理论对中国新文学创作的指导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是一部富于抒情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作品善于利用悲剧的形式创造抒情气氛;绰号、喝酒场面描写洋溢着浓郁的情感;有时又借景抒情;突出表现了情感与理智的较量;并且作品还通过大量的诗词歌赋来加强抒情色彩,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人鲁迅和郭沫若几乎在相同的时间,不约而同地都写过一些历史小说。鲁迅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三五年,历时十三年,先后写了八篇历史小说,名曰:《故事新编》。这些作品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自选集·自序》)。鲁迅对历史题材,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故事新编·序言》)。为了突出其针砭现实、讽刺世俗的意义,鲁迅还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细节引入历史题材,并称它为“油滑之处”(同上)。这些鲜明的特点构成了鲁迅的历史小说前后一致的、新颖独创的艺术风格。郭沫若从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三六年,同样经过十三年的时间,先后写了九篇历史小说,后收在《沫若文集》第五卷中。他曾经说过:“关于秦前后的一些历史人物,我倒  相似文献   

9.
从题材选择与表现、人物形象刘画、小说语言应用等方面去探讨《商州》的散文化倾向。“散文化”赋予了《商州》以一种独特的审美品格。从“小说散文化”这一角度去解读《商州》,我们至少会因此对“小说”的涵义有更宽阔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萧红在小说创作继续进行抒情实验。她以散文化的笔法勾勒战争中宁静的日常生活,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为黄河、月亮等物象着上悲凉色彩,无处不流露出寂寞情绪,凸显了自我的存在价值以及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对五四启蒙精神的可贵坚持,极具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白先勇早期小说多取材于作者童年及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验,以“年轻人水仙花的自我中心”的眼光关注人间万象,以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渲染荒诞内容,塑造了一个个孤独、痛苦、仿徨的“病态”青年形象,体现了当时年轻人“自我放逐”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抒情小说与写实叙事小说相比较而言,为读者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情感与精神内容。抒情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与场面的营造以及叙事结构方面都与写实叙事小说有所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将抒情小说独有的那种“个人性”、“内倾性”、“主观性”、“幻想性”综合组建出一种“真,”并且将这种“真”以审美的方式传达给读者,不仅表现出20世纪中国抒情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也为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对重铸国民的精神世界这一命题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生命存在的本质显现,田汉早期戏剧语言,显示出剧作家对中外戏曲、歌剧及话剧抒情性、暗示性、音乐性等优点的广采博收,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宣示了悲剧诗性情感与剧作家生命的交融。  相似文献   

14.
由小说的散文化越来越受到青睐说起,具体论述散文化小说的五个较为显著的特征,并借此对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奖短篇小说进行剖析和透视。  相似文献   

15.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作家,她的诗作具有独特的个性,即一个特殊时代的一位女作家对世事的洞察和对待文学的感悟。本文力图从舒婷诗作中自我形象的转变,分析其抒情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村上春树的小说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的读者群,反映了东西方人们类似的生活体验。本文结合村上的作品,对其小说创作的艺术特点作一简要的评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孙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最终奠定他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则是他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8.
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昆德拉的第一部叙事性作品.该小说集共收入了七个短篇小说,各篇既彼此独立又保持了"同一主题的延续性".从小说的故事层面看,"性爱历险"是理解小说人物的独特精神标识,但事实上小说要表现的却并非性爱本身,而是这种性爱关系中隐藏的自我."喜剧"但"谁都笑不出来",这句话准确而形象地概括了<好笑的爱>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悖论情境的设置和反讽为此特点形成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以“五四”为开端的中国新文学运动中,郭沫若的名字和他的诗集《女神》联在一起。当1919年他开始新诗创作,并且陆续在《学灯》杂志上得到发表的时候,他的诗立即赢得了世界读者。日本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说他的诗具有真正的近代情调;也是著名诗人的闻一多说他的诗表现了“二十世纪的精神”;中国现代诗派的著名作家施蜇存说“郭沫若先生的功绩是在建设了新诗的精神”;早于郭沫若《女神》,结集出版了《尝试集》的胡话,与郭沫若第一次见面时自愧弗如地说:“要我们郭先生才是真正的新,我的要算旧了”。1921年9月,郭沫若结集所作新诗为《女神》出版,他立即成了国内青年狂热崇拜的对象。《女神》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旧的彻底破坏,对于新的大  相似文献   

20.
抒情作用的大小,必须在它发挥作用的具体过程中进行考察。抒情在“作者———作品”过程中的表现作用是重大的,而在“作者———读者”过程中的交流作用则是有限的。过分夸大或者贬低抒情的作用都是欠妥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