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写.编》2009,(6):4-4,65,66,F0003
秋风送爽来,太行邀宾朋。10月21日至22日,以“西柏坡精神与当代传媒”为主题的中国第六届太行山新闻论坛在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我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隆重举行。太行山周边及北京、上海、湖北等7省市多家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和全国大专院校新闻专家教授40余人会聚一堂,共同研讨西柏坡精神,畅议新闻改革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2.
本报讯10月15日至17日,第二届“太行山新闻论坛”在革命老区山西省长治市举行。当年曾在太行山工作过的新闻老兵及来自国内著名媒体及院校的专家、学者,太行山革命老区十家地市级主流媒体的社长、总编汇聚一堂,回顾烽火岁月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在太行山以笔代枪的战斗经历,研讨新时期新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责任,学习太行山新闻精神。60多年前,以太行山为依托,八路军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敌后根据地,与此同时,在根据地上,党领导的新闻媒体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和成长起来,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大贡献,也为新中国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3.
金秋十月,巍巍太行山焕发出秋的魅力。10月14日至15日,在革命圣地、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邢台县前南峪,举行了一届新闻界的盛会——中国第五届太行山新闻论坛。来自中央及晋、冀、豫三省27家媒体及全国新闻院校的社长、总编、专家教授,满载着喜悦和希望齐聚一堂,缅怀革命传统,追忆抗大精神,围绕抗大精神与当代传媒这一主题。畅谈新闻改革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4.
西柏坡是红色革命圣地,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摇篮。西柏坡时期,党的新闻工作空前繁荣,从稚嫩走向成熟,奠定了新中国新闻大厦的基石。西柏坡新闻实践和新闻精神不仅在中国新闻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铸就了新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光辉典范,更为我们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路走来 一路研讨 一路收获 □忻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周如璧 今天,太行山周边30多家党报的社长、总编辑,中央媒体的记者朋友和著名高校新闻院系领导、教授有缘踏上文殊菩萨的智慧道场,踏上世界遗产五台山这块神奇的福地,踏上忻州这块充满魅力、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热土,参加第七届中国太行山新闻论坛,弘扬太行山精神,围绕"媒体创新与党报特色"进行深入的研讨,同时,进一步感知五台山,共享忻州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魅力,共同为我们忻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闻文化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
各位专家、各位媒体同仁,平山县委、县政府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我们汇聚革命圣地西柏坡,参加第六届太行山新闻论坛,共同探讨如何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作为主办单位,我代表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对各位来宾、媒体同仁和新闻界的前辈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7.
非常高兴来到西柏坡参加第六届太行山新闻论坛。西柏坡是革命的圣地,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摇篮。正如刚才赵俊芳总编辑所言,西柏坡时期,是一个中国新闻史上值得纪念的红色时空。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解放军画报等,在这里发生了根本转折和重大发展,特别是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就在这里诞生。对于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党报新闻工作者来说,西柏坡确实是一个非常亲切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西柏坡:奠定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基石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重心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重大转折,在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日臻完备,奠定了新中国新闻大厦的基石. 1.整合壮大新闻力量,构筑新中国新闻事业框架 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后,对新闻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与晋察冀总分社合并,成立华北总分社;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日报>与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日报>合并,出版新的<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好远好远的路,好高好高的山,好亲好亲的人.2004年9月16日至20日,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杂志社主办,邯郸日报社、长治日报社协办的"太行山新闻论坛"活动在秋高气爽的太行山区涉县、武安市流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前辈和新闻院系的知名学者、专家,工作在主流传媒的社长、总编辑以及新闻管理者济济一堂,学习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新闻教导和新闻实践,探讨新时期以来的新闻理论和思潮,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交流观点.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少极具建设性的建议和见解,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闻走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提供了理论支撑.论坛期间,中华全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发来了贺电.安岗、吴象、李文珊等当年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的"老新闻"还旧地重游,拜谒了新华社、人民日报旧址.  相似文献   

10.
五月的西柏坡,青山披绿,百草吐香,湖光灵秀的岗南水库,碧波荡漾,舟桨画影。5月23日至29日,由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织的"中央新闻单位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寻根西柏坡活动"在革命老区西柏坡开展,来自首都北京30多家媒体的百余名青年编辑记者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革命旧址前聆听西柏坡的红色历史,  相似文献   

11.
今天,太行山周边30多家党报的社长、总编辑,中央媒体的记者朋友和著名高校新闻院系领导、教授有缘踏上文殊菩萨的智慧道场,踏上世界遗产五台山这块神奇的福地,踏上忻州这块充满魅力、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热土,参加第七届中国太行山新闻论坛,弘扬太行山精神,  相似文献   

12.
保障新闻业健康发展,需要新闻传播工作者具备健康的新闻精神,也需要社会公众提供一种利于弘扬健康新闻精神的土壤.以"新闻精神"为研究对象.探讨新闻精神的内涵,杨保军教授的新著<新闻精神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l版)充满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3.
长治日报、河北日报并第二届太行山新闻论坛与会同志:欣闻第二届太行山新闻论坛在长治召开,很是高兴。因公务忙不能参加你们的会议,特致函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培育和形成的太行精神,是我们党和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上党从来天下脊,与会同志从四面八方相聚在那里,学习革命传统,探讨新闻理论,交流办报经验,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次论坛又适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希望与会同志能够结合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新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进一步增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4.
1948年5月,中共中央由陕北迁至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在这里,中国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大决战。我党用“枪杆子”和“笔杆子”两个武器协同作战,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西柏坡时期新闻工作重心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重大转折,在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日臻完备,  相似文献   

15.
在出席这次会议的领导中,89岁的山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江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他也是新闻界的老前辈,可谓是"老新闻"了.虽已年近九旬,但他仍时刻关注着他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关注着他向往的红旗渠.于是,他不顾年事已高,赶到了红旗渠,赶到了他心目中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圣地".  相似文献   

16.
9月16日至20日,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杂志社主办,邯郸日报社、长治日报社协办的“太行山新闻论坛”活动在太行山区的涉县、武安市流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新闻学者、传媒领导聚集一堂,学习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探讨交流新时期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采.写.编》2012,(6):66-66,F0003
11月3日,由焦作日报社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太行山新闻论坛暨第三届河南报业市级党报高层论坛在焦作市迎宾馆举行。来自省新闻出版局、省报业协会领导,太行山沿线山西、河北、河南以及北京、江苏、湖北、安徽等地的资深媒体人和著名高校新闻院系的教授,全省各省辖市党报社长、总编辑共五十余人相聚在焦作交流座谈,围绕"城市转型与媒体责任"课题,共商报业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8.
公元2010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范敬宜去世.享年79岁。在近百年的中国新闻教育史上.范翁是与邵飘萍、安岗等新闻奠基人齐名的大师.我们感念他为我国新闻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范老生前曾为我刊题写刊名.并于2003年受聘本刊顾问,2009年我刊举办第六届中国太行山新闻论坛西柏坡会议时欣然题诗.为表达敬仰和怀念.特选登了一组文章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9.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山河流韵,明媚秋光。9月21日至23日,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杂志社发起的中国第四届太行山新闻论坛在世界名村山西省昔阳县犬寨村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犬寨精神与时代要求。来自与太行山有地脉关系的河北邯郸日报社、山西长治日报社等多家地市级党报总编辑社长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实杂志社等多家中央和地方的名编辑名记者共60余人济济一堂,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发扬艰苦奋斗和实事求是优良传统,抵制新闻界出现的浮躁、虚假等不良倾向,坚持新闻为人民大众服务以及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采.写.编》2005,(6):4-5
正值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全国各族人民以我们来自太行山范围内的10家主流纸质新闻媒体.以区域性的合作机构太行山新闻论坛为载体,共同回顾与探讨60多年前在我们脚下这块厚重神圣的土地上,党所开创和领导的新闻事业走过的战斗旅程,共同感悟与梳理在艰苦卓绝的战斗年代.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深情中所培育和形成的太行新闻精神,不由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