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高专教育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技术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但目前的课程体系严重滞后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利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应对课程进行重组、整合,努力构建适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原则和实践方法,认为高职教育的性质与目标、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必然要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坚持面向行业兼顾职业岗位需要、知识和能力及职业人格等素质协调发展、基础理论"必需、够用"和实践性等原则,是课程体系建设的思想保证;同时,还以作者所在单位实践为例,证明本课程体系建设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构建是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明确职业岗位(群),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进行分析,根据目标岗位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遵循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和五年制高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坚持“宽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的原则,构建“以岗位(群)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本体功能。现代高职教育应树立“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能力是关键,素质与人格是根本”的课程观和“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的课程理念,开发“以就业为导向,基于职业能力,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构建兼顾岗位针对性与职业适应性要求的课程结构,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必须根据涵盖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的职业能力要求,面向职业岗位任职需要,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实现合格职业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必须根据涵盖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的职业能力要求,面向职业岗位任职需要,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实现合格职业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现行会计课程缺陷与"岗位导向"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会计课程在设置上存在着未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任务划分单一,没有突出不同岗位的特点;忽视了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在会计实务上的差异;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等缺陷,不利于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岗位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以会计职业入门、出纳员岗位、面向小企业的会计岗位、面向大中型企业的会计岗位、报税员岗位、成本核算员岗位、会计信息化技术等为核心课程,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的属性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教学计划体现的。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要做好准备,准确设置专业,确立培养目标,科学安排课程体系,并对计划进行动态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设置课程体系,务必遵循高职教育特征和教学模式。按照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观察,确定知识和能力结构,并以此来设计、开发课程。将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成若干个能力模块,主要包括:掌握一定广度和深度、与职业或岗位有关的专业理论,并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其实践活动;掌握与职业或岗位对应的操作…  相似文献   

9.
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为依据进行课程整体设计,重点设计教学内容与学习情境,确定课程定位;构建项目化课程结构,建立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局域网和虚拟机技术实施课程教学。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体系较好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职业导向是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之一。为了弥补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加强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的联系,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必须在职业导向引领下,对校院(企)课程资源进行多元整合,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从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入手,以专业调研、论证与职业岗位分析为支撑,明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紧紧围绕能力培养这一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从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入手,以专业调研、论证与职业岗位分析为支撑,明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紧紧围绕能力培养这一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分析了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典型职业岗位,与行业专家一起归纳、梳理这些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知识与素质要求,以此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走上职业岗位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食品微生物检测》课程组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探索课程改革,使教学内容贴近职业岗位、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为培养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职业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结构,应能较好地兼顾岗位针对性与职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职自动化专业应以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为前提,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分析自动化专业职业岗位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特点及相应的岗位群的基础上,建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对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时要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主体定位。本文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语言技能、商务技能、职业基础、职业拓展"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职业能力需求融通整合至职业基础课程,将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和内容融入职业拓展课程。  相似文献   

18.
职业能力结构化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力本位职教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之间建立有效的桥梁。以冰山层次模型为理论基础,以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为载体,整合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建立由对应的平台课程、方向课程、拓展课程和公共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为职教课程体系建立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9.
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是五年制高职内涵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和职业教育的针对性、适应性的特点,Y型课程体系结构更适合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工作导向的课程结构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将课程结构合理地匹配于工作结构,把多种领域的知识按合理的结构有机地组织起来,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更加贴近职业岗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标准,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论述了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中存在的困境,强调课程开发的理念上要有颠覆性的突破,明确了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及其开发程序,论述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优点及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