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管理的客体论与主体论华南师大教育系黄崴一客体管理,指在教育管理中把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看作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管理者是主动的,而被管理者是被动的;教育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地位上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处于权威地位,而被管理者是次要的、第二位的,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笔者认为,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应从班级管理着手。因为,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仅是客体,更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何菲 《文教资料》2012,(23):102-103
主体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与客体发生相互作用,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一能动性既符合客体的客观规定性又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最终受教育者能够自主地、自由地、超越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主体教育的特征有:自主意识、自有追求、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4.
一、从人的主体性到实践的主体性主体和客体是相对应的一对范畴,各自只有在与对方的关系中才能获得自己的规定性.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它是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特性.人不但始终是自己活动的主体,而且首先是物质活动的主体.人是实践的主体,只有在主体的对象化活动中自觉实现人的目的,在客体的改变了的形态中确证主体的力  相似文献   

5.
从班级管理中的"主演"转变成"导演"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这是目前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新理念,也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自主管理",即班级学生在班主任有意识的培养和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作用,协调一致地实现预定的班级教育管理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教育管理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原理告诉我们 ,人的主体性 ,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 ,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特性。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存在 ,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 ,社会实践的能动发展依赖于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人们必须按照客体的属性、本质和运动规律办事 ,“如实地”反映客观倩况。同时 ,按照自身的需要、利益和能力去理解和改造客体 ,使客体成为对人有用之物。在这里 ,主体一词是指在事物的发展中起主动支配作用的部分 ,与客体相对称。人的主体性原理为面向新世纪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7.
梁玉安 《成才之路》2009,(24):22-2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一把抓,很多时候是既辛苦又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可谓事倍功半。可以采用“人本”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即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指班级学生在班主任有意识培养和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协调一致地实现预定的班级教育管理目标的过程。一方面是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自觉地担负起班级一部分组织管理工作和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是指班中每一成员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能够按教育目标的要求,自行控制与调节,为实现班级预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的自治、自立活动,落实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审美价值是一种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其本质需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为基础。教育管理者应该兼具和谐统一、审美以及智慧等良好的教育素养,保证教育管理活动得到有序运行,在这一教育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实现追求人性以及效率的目标。另外,教育管理审美的主体,需要以教育管理活动对人类自身再生产,以及对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满足为基础,其是人的自觉生命活动的一种需求。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中,所开展的合理想性、合规律性的实践活动,能对人自身存在的意义进行体现,同时能表现出教育管理审美实践活动,教育管理审美价值内涵也是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提倡自主化的班级管理."自主化班级管理"是指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学生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班级管理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工作,是实现学生自治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教学的成功体现.为此,学校细节教育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是建立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平等的关系基础;能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自主管理过程之中,在自管创新、能力培养、良好品格养成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主体管理目标,达到和谐满意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主体”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生是主动的客体主体与客体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对范畴,它们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其中,主体是指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即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而客体则是进入实践领域并为主体所认识、改造的对象,即主体活动的对象。〔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出者,并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能动的、积极的作用,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则是教育活动的承受者,是接受教育影响的人,是教师教育的对象,尽管他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体现自身…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基础上的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的本质,就是教育管理这一能够促进人类自身再生产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有序的协调活动满足教育管理审美主体对人的自由本性需要的实践关系。具体来讲,就是教育管理作为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中,教育管理者智慧、品格、审美和谐统一的良好素养,教育管理协调活动的和谐有序而自主创造的运行,教育管理结果中对效率与人性追求的目标实现;教育管理审美主体的需要中,建立在教育管理活动满足人类自身再生产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二者统一基础上的对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需要:教育管理实践中,教育管理本身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理想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的、最能体现人的本真存在意义的对教育管理的审美实践活动,这三大方面共同构成了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2.
略论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实现培养四化建设合格人才这一总体目标服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识国情,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大学生既作为客体接受教育,完善自我,又以主体的能动性服务社会,影响社会。大学生与社会这种交互作用正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有效中介得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班级管理的活动形式是指班级管理的实施方式及其表现形态。它是以教学活动为主线、以育人为宗旨的一种教育管理形式。其管理形式越好,其教育过程就越顺畅,目的的实现就越可靠;反之,则不然。因此,选好和用好班级管理的活动形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论主体及主体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是改造和认识客体的活动者。主体是人。主体性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是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它主要包括主体的"为我性"、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试论班级教育管理的一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班级教育管理的基本内涵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它既是学校领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学校按班级组织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班级教育管理指班主任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定的制度,极大地发挥人(学生、任课教师、家长)、财(班费、勤工俭学效益)、物(黑板、粉笔、墙报、课桌椅、电教器具等)诸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班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全班同学,协调一致,有效实现预定的班级教育目标。与物质生产领域的管理活动相区别,班级教育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是实现班级教育目标的教育管理手段。二、班级教育管理的…  相似文献   

16.
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主体性是人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然而,关于主体的观念和实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讨论。比如学生如何从课堂的客体变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在哪里?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有何作为?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7.
人是实践的根本、价值的根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实践的客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把人当作实践和价值的主体,重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同时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实现主体客体的交互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日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管理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权利,并未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创造性。自主管理的概念是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提出的,对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自主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探究实现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基本对策,促进小学教育管理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主要包括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具体地说,自主性即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时代呼唤着人的主体性,人们也殷切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性。国内学术界从20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研究,其间也开展了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实验。然而,现实中,有几位教师是真正地而不是漫不经心地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主体来教育呢?可见,学生…  相似文献   

20.
通常讲的主体是相对于客体的一个认识论的概念,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们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本质特性,就是它所具有的社会性、意识性、实践性和群体性。正是主体自身所具有的这些本质特性,所以它在认识活动中客观上起着主导性作用。认识活动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主体之外,还有客体、社会实践以及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认识过程。主体的主导作用就是在这些因素中表现出来的。主体在使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