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竞争,要求教育要由以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两课”教学要适应这一转变,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即变“两课”作为单纯传授知识课程的观念,树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两课”只注重政治理论教育的单一功能的观念,确立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相结合的德育观念;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三,要把对学生素质的考核适应地纳入“两课”考试之中。  相似文献   

2.
改革传统教学观念,促成主动、开放、有效的教学,是当代教学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现代教育革新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进步,而且涉及技术应用背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更新。为此,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以发展为本位并非不要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把知识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的功能是什么?人们自然会说:传授知识。不错,但这只说对了一半。知识属智力因素,人们看重的正是这点。但从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看,语文教学除了传授有关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如知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教学中的广泛开展,引发了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的载体从传统单一的书本形式转变为多媒体知识包,知识的组织形式从以往的线性排列转向超文本结构;知识的传授方式从“填鸭式”教学转向反思性教学、合作交流性教学;知识的传递从平面方式过渡到立体方式。然而笔者通过听课和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地区、学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依然存在以下不等式。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前提是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在当今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学习,积极进行教育科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念更新;用全方位的视野构建教育目标;结合教材,深化教材,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不仅仅重知识的传授,而更重学生的发展;多用鼓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重心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文章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留心观察”单元为例,提出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松弛备课”,整合资源,由单一静态转向多元动态;打造“松弛课堂”,用情境体验,将课堂由理性抽象转向具体真实;设计“松弛作业”,因材设计分层次作业,由传统基础转向拓展提升;建立知行合一的“松弛评价”体系,促使语文教学真正指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教学设计上,要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在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以学为主的学法。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聚焦学校主阵地,旨在通过高质量课堂的建构,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积极向好的教育生态背后,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逻辑转换,即教师教学观念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教学内容从“惰性知识”转向“价值性知识”、教学过程从“以教促学”转向“以学定教”、教学评价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与此同时,学校办学中好的经验也不断传承,表现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立场矢志不渝,践行教材“教学性”的逻辑永不停止,走强调“学业质量”的道路坚定不移。为保障“双减”政策有效落实,需明确基础教育定位,奠定“双减”赋能前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把握“双减”重点理念;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聚焦“双减”推进关键;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保障“双减”切实着陆。  相似文献   

9.
"知识本位"的教学使教师工作程序化、学生学习简单化以及教育过程缺乏情境性,而"情境本位"的课堂教学主张由单纯传授知识、技能转向教人应对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具有艺术性、审美性、创造性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供感性材料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具体实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从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联想创设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必须转变以知识传授为本位的旧观念,树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既要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又要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与提高。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培养职业技能,加强综合素质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信息社会的教育又可称为信息能力的教育.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许多途径,如互联网上的知识共事.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为此,学校须重新审视其功能,教师须重新界定自己的作用,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教学的重心必须从原先的记忆型教育转向信息型教育,从单纯学习型教育转向创造学习型教育.  相似文献   

12.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认为非智力因素是个体内部的动力体系,智力行为不应局限于单纯的智力因素,它还反映了个体的非智力因素。智力行为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二者相互结合的结果。学生智力的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兴趣、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是学生的社会知识和适应能力从未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近年来,我们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生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一些社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它不仅要教  相似文献   

13.
黄兆峦 《广东教育》2004,(10):44-45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认为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价值都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观念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品质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4.
教法和学法是教师教育思想和学生学习思想的反映。要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一、更新教学观念,借鉴与自创结合,选择科学的教法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摆脱知识、信息贫困的状况,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格素养、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创新思维、实践经验、创造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中学语文教学要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树立创新精神的观念,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课及其教学的人文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科学主义倾向相当严重。其突出表现是该课程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审美修养和文学精神的培育,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要纠正这一偏向,首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确立科学的人文主义教学观;其次,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第三,实施经典文本阅读的个案法教学;第四。改革文学课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李凯  范敏  佟柠 《中学教育》2022,(3):35-43
素养本位的大概念教学是破解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之殇的关键选择,重在解决和有效应对轻经验与去情境化的教学观念、有宽度而少深度的课程内容、重记忆而非迁移的教学目标的传统教学困境。其彰显了促进学生适应复杂现实情境、为创新赋能促进有意义学习、促进质量和公平特质的素养本位教育的理论指向。为了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转型,需要实现从忽视学生到走向学生为本的观念转向,从起点上聚焦大概念寻求面向真实情境的内容重构,从知识记忆到走向深度理解的目标深化,由重复刷题走向真实学习的作业转型。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人文价值的追求,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因素,努力寻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成长为富有个性的、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善于学习的创新人才。一、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目前,许多学校在升学的压力下,过早地进行文理分类教学,并且扬理抑文。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的编写背景与概况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教学的重点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为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即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从课程的结构来说,要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课程的内容来说,强调贴近生活和时代;从课程的目的来说,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强化、张扬学生个性的教育背景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体系——"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对教育、教学仍极具指导意义。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应尽可能更新角色观念、完善管理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体现教育的"实用性";将"教、学、做合一"思想与新课程理念结合起来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克服传统教学中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的痼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把提高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新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教材,作为课程与教学的一种特殊载体及表现形式,其核心问题反映为教育价值观。当前,“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内彰显的基本价值取向,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价值观讨论经历了基于不同视角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质本位”“人格本位”,乃至“生命本位”等的纷争,但一个基本共识是由“传授为本”转向“学习为本”。教育价值观的嬗变,伴随当前课程与教学领域理论的新进展以及网络教育与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驱动着教材结构由既往的“教程式”向“学程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