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芳 《小学生》2013,(9):84-84
有教育专家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现实中,不少学生"谈作文色变",一听要写作文就唉声叹气。如何降低他们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让他们能快乐地写作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我觉得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在小学作文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谈起,紧接着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在作文的具体要求上要有一定的阶梯式难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才能的个别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实行指导分层,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进行任务分层,注重学生的分层评价,激励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分层把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类测评、分类推进,从而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我校“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改实验始于1988年,在地、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已进行了3轮9年的探索。第一轮着重探讨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第二轮着重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全过程操作模式,第三轮着重揭示基本规律和进行理论概括,从而建构一种具有操作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法体系。 一、为什么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影响,有机结合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首先根据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提出,作文教学"要尽可能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要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分层教学的着眼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不应指望于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一、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兴趣多年以来,作文教学无非是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教师封闭在校园内教作文,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写作文,周而复始,其结果是学生对作文的厌恶感越来越深。为了改变现状,必须做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根据学生的写作现状、写作态度、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进行分层合作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家叶圣陶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怎样才能"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呢?通过实践,我觉得借助小练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所谓小练笔,其实就是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模仿课文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呢?受冯恩洪教授"合适的教育是减负提质的教育"专题讲座的启发,我采取"三分教育"(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和分类指导)来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的目的。一、"三分教育"的基本做法1.合作小组的组建是前提  相似文献   

7.
赵从玉 《课外阅读》2011,(12):377-377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应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可是目前农村作文教学,令人担忧,有的教师只布置命题不加指导就让学生作文,有的老师把自己的写作思路告诉学生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写的累,教师教得苦,作文教学成绩难提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质量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作文教学中,学生害怕写作文很普遍,不少学生以写作文为难事,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我的做法是"由浅入深"。一、浅形式,深表达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有兴趣,就会乐于表达,不吐不快。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喜欢的植物,好几天他们都写不好。我给他们每人发了两粒种子让他们种在花盆里,每天观察,学生们兴致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的话题。学生阅读面窄,思维打不开,无话可写,教师长篇大论地讲方法技巧,收效甚微。作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作文将如何教,如何教得有效?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对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以下几点思考:一、因材施教,实施作文分层教学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态度各不相同。为了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有必要实施作文分层教学。它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使得作文教学摆脱"一刀切"的笼统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这就是强调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我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多年,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感到无话可说是小学生作文难的重要原因.作为教师,首先要确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文章就是好文章"的观点,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写真情.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语文老师十分重视作文教学,尤其到了高年级,作文教学变成了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进行作文辅导?如何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写作知识熟练地运用到作文的过程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作文应考能力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我的看法。一、学生作文的普遍现状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和作文指导的程式化训练,使学生把作文当成了一种文字游戏。"好"学生还总结了一套套应付作文的手段:一凑、二套、三抄。凑即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来个改头换面,凑成一篇自以为美不胜收的"杂文";或套文章格式总  相似文献   

12.
<正>内容空洞,缺乏情感,是学生作文的顽疾。为什么学生的习作空泛,缺少真情实感呢?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一是习作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没有生活积累和切身的感受。二是作文教学程式化,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了学生人云亦云、无病呻吟的状况。一位教育家曾说:"倘若一件事没有真正触及孩子们的心灵,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真实的情感倾诉于笔尖。"因此,我把"情"字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用情感这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7,(10)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顺利起步?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是三年级作文教学要关注的主要话题。一、引导学生阅读,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曾经说过,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对所学习的学科达到基本掌握的水平,就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活动开展中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和课堂教学方式。换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局面,根据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水平和教学需求,将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即在目标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以此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平时测试目的是什么?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这些迷惑和思考引发我产生尝试的念头――在平时测验中尝试"升级"测试。在实践中,我找到了新课改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根据新课程"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水平,由原来注重整体评价的做法转向兼顾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达标、分层评价,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集中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但目前小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或害怕作文的为数很多,正如学生常说的一句话一样:作文作文,一写就头疼。大部分同学真是谈"文"色变,望"文"兴叹了。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那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优化作文教学,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评价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准确描绘学生的作文系统,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足并给出客观的评价,同时也可以指导教师的作文教学、引领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他还说:"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改。"叶老的这两句话犹如作文教学路上熠熠闪光的灯塔一样,不仅结束了我作文指导的"黑暗之旅",而且照亮了我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实际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创新的必要性,之后从教师对分类指导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学期间对学生的重视度不足、作文选材未能紧密贴合实际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的遗留问题,接着总结了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以生为本、选材贴合实际三类要点,最后提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视为基础出发点,教学计划中充分彰显作文分类指导教学方案中的分类指导理念,希望不断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0.
作文难,很大程度上难在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属于情感领域的东西,是获得成功的一种内驱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根据英国教育家斯滨塞提出的"快乐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愉快教育"理论,现就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作文教学方法及体会,作简要阐述,供教师们在教学中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